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齐拉西与利培治疗精神分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病患。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培,研究组使用齐拉西;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患者的PANSS分值相关数据均降低,然而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和对照组相比较,组间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治疗精神分裂临床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应用安全性高。

  • 标签: 齐拉西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与巴比妥治疗新生儿胆汁淤积疗效。方法:择取 2016 年 5 月 -2018 年 4 月在本院就诊的胆汁淤积新生儿患者 56 例,依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 28 例,分别采取熊去氧胆酸 + 还原型谷胱甘肽、巴比妥 + 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2.8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1.43% (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 TBA 、 ALT 、 GGT 及 AL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P < 0.05 )。结论:利用熊去氧胆酸、巴比妥治疗新生儿胆汁淤积均可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熊去氧胆酸疗效更好,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苯巴比妥 新生儿胆汁淤积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患者采取心理治疗联合利培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本院76例精神分裂患者,采用平行对照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单用利培治疗,观察组联合心理治疗与利培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74%)更高,与对照组(76.32%)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利培酮 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患者采取心理治疗联合利培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本院76例精神分裂患者,采用平行对照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单用利培治疗,观察组联合心理治疗与利培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74%)更高,与对照组(76.32%)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利培酮 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利培结合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本文所选6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精神分裂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利培治疗)与观察组(31例,利培结合阿立哌唑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PANSS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阿立哌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外科患者尿管护理重要性。方法:根据外科疾病和尿管性能的不同而决定拔管时间,掌握冲洗的要点,拔管后要注意尿量、颜色、性质及有无自主排尿。结果:本组病人手术成功,未出现并发,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掌握尿管冲洗的要点,熟悉外科疾病术后的拔管时间,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预防泌尿路上行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外科 尿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何种术式可避免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漏。方法总结了1986年8月至2003年1月366例肾移,植手术两种不同的输尿管吻合法。结果251例采用移植肾输尿管与受者膀胱吻合法,14例出现尿漏,发生率为5.6%。115例采用移植肾输尿管与受者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法,无1例出现尿漏。结论移植肾输尿管与受者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法可缩短移植肾输尿管的长度,避免末端血供差造成的缺血坏死,术后不发生输尿管漏。

  • 标签: 移植肾输尿管 输尿管吻合 受者 尿漏 2003年1月 端侧吻合法
  • 简介:摘要:骨科手术患者由于围术期需卧床休息或保持固定体位、麻醉和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等,术前常需留置导尿管。调查显示,尿管拔除不及时常引发一系列并发,如尿路感染、功能锻炼不及时等,与目前普遍推广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相悖。目前,国内外的操作技术规范多对留置尿管的步骤介绍比较详细,但对拔除尿管却没有具体描述,各家医院的执行标准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间也不相同。

  • 标签: 骨科手术 导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治疗精神分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2例精神分裂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7月-2021年07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利培治疗)和观察组41例(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阳性症状、精神病理、阴性症状评分和SDSS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 结论 给予精神分裂患者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联合安宫黄体治疗人流术后宫腔残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人流术且术后存在宫腔残留的 6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0例患者,给予参照组患者安宫黄体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米非司联合安宫黄体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出血控制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结果:采用米非司联合安宫黄体治疗的研究组,显效患者 19例,有效患者 10例,无效 1例,治疗有效率( 96.66%),出现恶心、头晕现象的患者各 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6.66%),出血控制时间( 3.88±1.17) d,完全止血时间( 6.08±1.34) d;使用单一安宫黄体治疗的参照组,显效患者 15例,有效患者 9例,无效 6例,治疗有效率( 80%),出现恶心 2例,乳房胀痛 1例,头晕 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13.33),出血控制时间( 6.24±1.07) d,完全止血时间( 8.26±1.47) d。组间差异较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米非司、安宫黄体对人流术后宫腔残留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米非司酮 安宫黄体酮 人流术 宫腔残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女性患者留置导尿漏尿的原因,并且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行留置导尿术的女性患者100例,并且分析患者产生漏尿的原因,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女性患者漏尿的发生概率大约在25%,漏尿的首要原因是因为患者导管堵塞,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之后,并不再发生女性患者漏尿的病例。结论:护理工作人员通过仔细的观察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漏尿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可以帮助女性患者提高舒适度,减少漏尿的发生,从实还可以帮助女性患者减少尿感染以及压疮等护理并发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留置 导尿 女性 患者 漏尿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结石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其应用效果情况。方法:本组观察时间起于2020年8月,止于2022年7月,将100例患者分为非优质组和优质组,非优质组采用临床常规方式,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情况。结果:非优质组和优质组症状缓解时间对照中,非优质组疼痛缓解时间为68.29±6.79(小时)、优质组为25.13±5.07(小时),非优质组血尿缓解时间为49.37±4.62(小时)、优质组为20.79±2.48(小时),(t=14.194,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尿结石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优越, 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尿结石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90例,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血糖、血压控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磺酸钙分散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过两组数据的对比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羟苯磺酸钙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酞软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疗效,为该病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将 8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值,并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 ET-1和 vW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NO明显升高(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 ET-1、 vWF和 NO水平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酞软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可有效调节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水平,缓解内皮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