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孤独行为评分(ABC)、Gesell发育评分以及患者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ABC评分和Gesell发育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可广泛应用。

  • 标签: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综合护理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ASD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综合干预模式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传统一对一干预模式,比较2组治疗前后孤独行为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感觉、运动、交往、自理、语言5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感觉、运动、交往、自理、语言5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干预模式 孤独症谱系障碍
  • 简介:摘要:军人自杀问题已引发各国的高度关注,其严重威胁官兵生命安全和部队稳定,但又很难准确预测和预防。本文通过对军人自杀的危险因素、测量评估和预防策略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我军自杀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军人自杀行为 预防 研究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用于急腹症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在 2016年 12月到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进行急腹症的诊断,对照组选择性检查患者的腹腔脏器,将 2组患者的诊断时间以及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对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用于急腹症诊断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诊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而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进行的检查项目较多,内容较繁琐,会增加检查工作量,但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急腹症 诊断 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总结并归纳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用于急腹症诊断的价值。方法:将 108 例 急腹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进行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探析患者的诊断所用时间以及诊断准确性。 结果:进行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的观察组患者的超声检查时间长于进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的对照组, P<0.05, 对比价值较高;观察组的 临床诊断时间以及诊断准确性均远优于对照组, P<0.05, 对比价值较高。 结论:采用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方式对 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 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 急腹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经由不同部位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同时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1例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选自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儿,抛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中20例患儿同时配合应用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Broca(左侧)区,对照观察组中21例患儿同时配合应用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区(左侧)区,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交往、运动、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交往、语言评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患儿交往、运动、语言改善情况不及观察组(P<0.05)。结论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采取经由不同部位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患儿症状有显著改善,选择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患儿运动能力优于选择刺激左侧Broca区,但前者患儿交往和语言改善效果不及后者。

  • 标签: 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 刺激部位 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妇女妊娠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长沙市某三甲医院 370名孕妇进行调查 , SPSS 22.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孕妇在 K、 A、 P及 KAP得分差异中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妊娠各期的孕妇营养知识、 饮食行为及态度总体状况良好,且学历越高,并且医务人员及干部群体中,得分普遍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同时, 仍存在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态度 , 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

  • 标签: 孕妇 营养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癫痫护理中开展全面护理的实施及效果。方法:选取在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 ( n=80),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40例。实验 1组的患者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 2组的患者 采取全面护理干预 ,对两组小儿癫痫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 实验 2组的患者 经过全面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实验 1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儿癫痫护理中开展全面护理的实施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儿癫痫 全面护理 实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癫痫护理中应用全面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88例癫痫患儿为观察对象,起止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仅68.1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45%,组间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面护理应用于小儿癫痫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可于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 小儿癫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喂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于我院接受体检的 3~36月龄婴幼儿 40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中国婴幼儿喂养困难评分量表》、《喂养人喂养行为调查表》对婴幼儿喂养困难及喂养人喂养行为进行分析,观察喂养行为与婴幼儿生长发育间的关系。结果: 4000例婴幼儿中 26.80%存在喂养困难;婴幼儿性别因素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婴幼儿月龄、喂养人角色、喂养人学历、食物制作、喂养态度、是否根据婴幼儿饥饱信号、进餐条件是否固定、喂养时是否存在干预因素、餐前是否与婴幼儿情感交流是影响婴幼儿喂养困难的主要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干预对HLAP治疗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以78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于我院完成胆结石手术的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将78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应实施全面护理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后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根据本次实验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43%)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4.62%)高13%,两组对比(x2=3.9235,p=0.0476)。结论:实施全面护理对胆结石患者情绪改善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同时满意度评价更高,值得使用。

  • 标签: 全面护理模式 胆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全面综合治疗干预对 ICU急性肺炎患者的影响。 方法 从2018年 5月至 2019年 11月,选择 40例接受 ICD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0例。对照 组患者定期接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综合管理干预措施,并对其重要症状和治疗进行评估和测试。结果 观察组中的患者平均动脉压显著 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又显著 低于对照组。说明本次调查实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复杂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ICU中重症肺炎患者的 各种并发症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重症肺炎 ICU 全面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肺炎患者护理时应用全体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科室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分别给予全面整理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二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生命体征指标、肺功能指标、满意率均优于参照组,P值<0.50。结论:在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全面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平稳患者生命体征,护理效果优秀,有应用价值。

  • 标签: ICU重症肺炎 全面整体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关情况,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对自我护理能力低下者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 77例( 77.0 %)患者无法开展自我护理,仅有 33例( 33.0 %)患者能够开展自我护理管理,统计有差异( P< 0.05)。年龄超过 65岁、合并 2种以上基础疾病、心功能等级超过Ⅲ级、文化程度低均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独立因素,统计有差异( 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减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普遍较差,多与患者自身因素相关,临床中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康复患者中将不同随访方式进行应用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工作的开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出院的脑卒中康复患者,选取人数为200,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给予门诊随访和微信随访方式,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分别为97.00%和80.00%,实验组的依从性更高,组间数据差异较大。结论:针对脑卒中康复患者展开随访工作,将微信随访方式进行应用,其临床干预效果的显著,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保证依从性,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微信随访方式 脑卒中康复患者 遵医行为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