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对比封闭吸痰与开放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优劣,选取我院ICU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痰液喷溅情况、肺部感染情况,护士吸痰总耗时以及护士对不同吸痰方式的依从性。结果提示封闭吸痰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封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吸痰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对3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合理评估吸痰时机,应用密闭吸痰管进行吸痰,以维持有效气道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结果3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应用密闭吸痰管均完全有效地维护了气道通畅,避免了交叉感染。结论使用密闭吸痰管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保护医务人员,提高安全性。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2例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2例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完全正位者24例,轻度欠矫者9例,明显欠矫4例,轻度过矫5例,总有效率88.09%。结论尽早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改善双眼视功能,矫正眼位消除自觉症状和视疲劳,年龄愈小双眼视功能恢复愈好。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间歇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间歇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者16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分别在光疗前、光疗中和光疗后予以护理干预;同时选取160例采用持续蓝光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出现皮疹者4例(2.5%),发热者8例(5.0%),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皮疹者13例(8.1%),发热者21例(13.1),青铜症者10例(6.2),腹泻者7例(4.4),患儿均经过治疗后,全部治愈。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不良反应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时,临床上采用间歇蓝光治疗,其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反应率低,促进婴儿早日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间歇蓝光 持续蓝光 新生儿 黄疸 效果
  • 简介:摘要俯卧位通气(Pronepositionventilation,PPV)可减轻患者背侧肺组织压力,促进肺泡复张,改善气体交换。至今,PPV已被认为是纠正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难治性低氧血症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护理措施。俯卧位通气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是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让病人选择俯卧式体位,可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肺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善胸壁的顺应性;以促进下垂不张部位的肺得以扩张,进而实现通气灌注比例的调节以及呼吸衰竭病人氧合情况的改善,最终确保肺功能尽快恢复以及早日脱机。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护理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激励心理干预应用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给予机械通气的清醒病患64例,平分为参照组与激励组,参照组撤机时进行常规护理,激励组在撤机时给予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激励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就一次性脱机拔管成功率而言激励组优于参照组(P<0.05),平均通气时间为激励组短于参照组(P<0.05),平均急诊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为试验组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在常规治疗中联合集束化激励心理干预效果明显。既可提升一次性脱机拔管成功率,又可减少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1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各8例,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以及O2和CO2的分压,治疗情况包括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经各自通气治疗以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高频组在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O2和CO2的分压方面,均远优于采用常频通气治疗的常频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中,通气治疗疗效显著,与常频通气治疗相比,高频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歇导尿技术对于脑卒中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卒中排尿障碍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导尿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留置导尿法,比较两组患者尿红细胞阳性、残余尿量以及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残尿量超过100ml以及尿红细胞阳性、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卒中排尿障碍患者采用间歇导尿法可以减少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可缩短自行排尿的恢复时间,效果较优。

  • 标签: 脑卒中 排尿障碍 间歇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价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治疗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初治鼻咽癌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与B组100例,A组采用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B组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表包括生活质量核心为问卷(QLQ-C30)中文版及头颈部特殊问卷(QLQ-H&N35)。结果同步放化疗第1d,A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得分较B组低;疲劳、恶心呕吐、食欲丧失、便秘、感觉问题、进食困难、社交困难、口干、使用营养剂、体重减轻方面评分较B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中期、后期、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早期因多程化疗累积毒副反应较重,致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较差,建议在治疗早期护理人员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护理干预,使患者坚持完成治疗。

  • 标签: 诱导化疗 同步放化疗 鼻咽癌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48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相比,有创通气机械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将集束化激励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要求条件将50名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清醒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形式的差异,将其平均分成A组和B组。其中A组人员进行撤机时通过常规方法完成护理,则B组在常规的方法上辅助使用集束化激励心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撤机的成功率进行对比作为观察的指标。结果B组研究对象的撤机成功率是96.0%,明显的较A组病人的撤机成功概率88.0%要高。结论集束化激励心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进行通气清醒病人撤机中成功率。

  • 标签: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 急诊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清醒患者撤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固尔苏与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尔苏与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总结分析其护理方式。结果经治疗和护理,46例患者中,治愈患者43例,即治疗后6h后,其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且皮肤颜色转红,呼吸窘迫症状改善显著。其采用固尔苏与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装置平均时间为(7.5±0.5)d;有2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另有1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固尔苏与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显著,且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以及生存质量。

  • 标签: 固尔苏 鼻罩式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ICU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镇静镇痛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ICU的治疗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的治疗时间,镇静药物使用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俯卧位通气是指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从而改善氧合。对ICU护士进行俯卧位的规范化培训,制定标准的操作路径,采用俯卧位气垫,让俯卧位通气技术变得简单易行,在俯卧位通气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完成ARDS患者的俯卧位通气,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按讨细致化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间歇性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两组均给予间歇性导尿与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细致化护理。比较两组导尿疗效、依从率、感染率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导尿疗效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8周时依从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间歇性导尿患者实施细致化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导尿依从性,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性导尿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导尿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其制定饮水计划,根据残余尿量决定导尿次数;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当残余尿量少于100ml,停止导尿。结果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结论应用间歇导尿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促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解决患者因排尿障碍带来的生活困扰,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间歇导尿 生物反馈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将间歇性清洁导尿运用于肛肠疾病手术后引起的尿潴留。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6月24例因肛肠疾病手术引起尿潴留的患者运用间歇性清洁导尿后的效果。结果23例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能自行解小便,1例予留置导尿,均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间歇性清洁导尿在肛肠疾病手术后尿潴留中的运用优势突出。

  • 标签: 间歇性清洁导尿 尿潴留 肛肠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桂林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541004)摘要目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是指一组见有不良预后因素的高危宫颈癌,此类宫颈癌局部肿瘤不易控制,手术难度大,容易发生淋巴转移或远处转播,无瘤生存期短,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本研究拟探索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限性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根治性手术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47例在我院妇产科通过病理及临床确诊为Ⅰb2—Ⅱa期局部肿瘤直径74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同步放化疗,2~3周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同步放化疗后宫颈局部肿瘤平均直径缩小为2.74cm,与放化疗前肿瘤平均直径5.27cm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NC)3例,进展(PO)0例。结论宫颈癌根治手术前进行同步放化疗,能有效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宫颈癌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