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突发性听力下降的临床特征,对其治疗及预后方法进行探究,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29例突发性听力下降患儿的临床就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门诊接收患儿,通过其临床资料总结突发性听力下降主要临床特征。结果本组29例中,单耳发病3例,双耳发病26例,差异显著(P<0.05);与此同时,本组患儿平均发病时间为(5.61±0.47)d,合并眩晕12例,合并耳鸣15例;本组患儿中,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9例,腮腺炎史9例,外伤史8例,采用耳毒性药物3例;通过观察发现,本组18例患儿听力严重受损,6例患儿颞骨CT检查诊断出大前庭水管;通过对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本组患儿治疗1周后,仅有9例(31.03%)患儿治疗有效,其余患儿复查听力无显著变化。结论儿童突发性听力下降临床特征明显,行CT影像学检查可对内耳畸形进行有效排除。儿童突发性听力下降病因明确,但是患儿听力受损严重,且总体治疗效果不佳,应得到临床充分重视。

  • 标签: 儿童 突发性听力下降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障与耳病的病因与防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全国听力障碍与耳病调查中陕西省安康市培新街社区随机抽取的100户,共计304例。结果304人中听力障碍97人,年龄4至97岁,轻度52例,极重度3例。耳病25例,其中耵聍栓塞17例,鼓膜干性穿孔型中耳炎5例,外耳道炎1例,分泌性中耳炎1例,外耳道异物1例。结论耳病对因治疗,耳聋中传导性耳聋手术配合药物治疗,积极防治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神经感音性耳聋重在预防。

  • 标签: 听力障碍 耳病 病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鼓室内灌注对耳鸣患者的听力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到2015年5月31日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耳鸣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45例,B组45例患者采用血管扩张药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方法治疗;A组45例患者采用在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药物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耳鸣疾病治疗效果。结果A组45例患者在接受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1%;B组45例患者在接受血管扩张药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方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3.3%。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耳鸣消失率要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治疗总有效率进行x2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耳鸣患者时,可以采用在患者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地塞米松 鼓室内灌注 耳鸣患者 听力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力下降患者实施耳穴位注射辅助治疗的护理。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86例听力下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实施耳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变化、心理状态、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各频率纯音听阈、受损平均听阈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下降患者实施耳穴位注射辅助治疗配合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听力水平,增强临床疗效,改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听力下降 耳穴位注射辅助治疗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ICU新生儿听力随访困难的原因。方法通过柳州市卫生信息系统把2015下半年在我院NICU住院的听力初筛未通过的470名新生儿信息导出,在宝宝42天内提前电话随访并做好随访记录,最后归纳总结分析。结果120例新生儿拒绝回院随访,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认识不够充分。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健康教育在听力随访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标签: NICU 听力筛查 随访 问题及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考试前考生通常会出现一定的程度的焦虑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当的焦虑可以让考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对考生产生不利影响。有考试焦虑症状的人常常有一定的性格倾向,也有一定的外部应激性因素。化解考试焦虑,需要考生、家长共同努力。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有关指导,进行放松训练,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保持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创造安静、舒适的复习环境。必要时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辅以小剂量药物,有助于摆脱考试焦虑的困扰。

  • 标签: 考试 焦虑 考生 家长
  • 简介:摘要调查高三学生高考考前焦虑状况,为高三年级科学备考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建议。本研究采用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自陈量表》对1112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进行调查,数据遵循统计原理进行统计与分析。高考前中、重度考试焦虑学生偏高,占总人数的35.05%,并存在男女生差异和文理科差异。结论高三学生高考考前焦虑问题严重,对这部分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尤为迫切和必要,应该引起我们高中学校领导和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 标签: 高三学生 考前焦虑 辅导建议
  • 简介:目的探讨集体催眠治疗高考前学生应激障碍的疗效。方法应用集体催眠疗法治疗高考前学生应激障碍40例,治疗前后采用90项临床症状(SCL-90)量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集体催眠治疗,40例学生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量表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因子分明显减少.结论集体催眠治疗高考前学生应激障碍是非常有效安全的措施之一。

  • 标签: 集体催眠 心理治疗 高考学生 应激障碍 人际关系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新生儿永久性听力损失发病率为1‰~3‰,是最常见的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听力障碍无法诊断或诊断延迟都会严重影响儿童各方面发育,尤其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正确选择筛查方式、时机、假阳性的避免等进行综述,并对筛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规范,从而保证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早发现高危新生儿的听力障碍,及时治疗,保障新生儿的生长健康。

  • 标签: 高危新生儿 听力筛查 听力损伤 现状分析 未来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耳道护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体征正常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中和实验组,每组有新生儿60例。对于常规中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筛查护理,而实验组新生儿则在常规的筛查方式上进行耳道护理,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初次筛查和二次筛查,对比两组新生儿在两次筛查中的通过率。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新生儿初次筛查的通过率为92.4%,常规组新生儿初次筛查的通过率为80.1%;在初次筛查中实验组新生儿的通过率要高于常规组新生儿的通过率(P<0.05);实验组新生儿在二次筛查中的通过率为100%,常规组新生儿在二次筛查中的通过率为76.5%,实验组新生儿二次筛查的通过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新生儿二次筛查的通过率(P<0.05)。结论新生儿耳道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新生儿在听力筛查中的通过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耳道护理 听力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产科收治的80例监护病房新生儿,以护理方法的异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听力筛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状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初筛通过率为82.5%,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新生儿的初筛通过率为65%,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77.5%,观察组的两项数值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的数值结果,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监护病房 听力筛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柳州市学龄前儿童听力状况,以便对听力障碍及中耳疾病儿童进行早期发现、治疗和干预。方法应用丹麦国际听力耳声发射仪及美国伟伦MicroTymp3中耳筛查仪,对11651名2~6岁儿童进行DPOAE+声阻抗听力联合筛查;对筛查结果为阳性者行进一步诊断性检查,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结果11651例2~6岁儿童中筛查阳性人数为1951名,初次筛查阳性率为16.75%,转诊至我院复诊人数为450人,其中诊断有听力损失的278例(61.78%),正常的172例(38.22%)。结论对2~6岁儿童进行定期的听力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声阻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学生高考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高考前2个月对248名高三学生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作为学生心理状态指标,以自拟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作为心理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例行常规高考前教育,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SCL-90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三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干预对缓解学生高考心理压力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学生高考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论文中,笔者针对高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实践,从工作组织、职责要求、保障过程等方面,突出总体保障与个性化保障相结合,阐述了高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

  • 标签: 高考 医疗卫生保障 组织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前护理配合对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案例分析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以护理方法的异同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配合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96%为观察组患者的初筛通过率,82%为对照组患者的初筛通过率,且观察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为98%,对照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为68%,两项指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操作前给予护理配合可提高听力筛查的初筛率,且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较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新生儿听力筛查 护理配合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42天婴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采用MAICOEROSCAN耳声发射分析仪对500例42天婴儿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的检测,同时对婴儿家长施行听力筛查前后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可有效推进42天婴儿听力筛查的施行。

  • 标签: 健康教育 听力筛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一些基层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中噪音高于70dB很常见。该研究旨在探讨NICU噪音污染对早产儿听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014年收至NICU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前10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4年~2015年收至NICU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后10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噪音干预措施。病情许可后尽早进行听力检查[AutomaticAuditorBminstemResponse(AABR)],对于初次筛查没有通过的早产儿,在出生后40~45天进行复筛。仍未通过的患儿3个月接受诊断性筛查。观察比较2组早产儿的听力筛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最终的听力筛查结果中,通过的早产儿90例(90%),对照组通过的早产儿76例(76%),干预后的NICU早产儿听力通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NICU噪音可造成早产儿听力损失,改善NICU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可减轻此类不良影响。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噪音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与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应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35例新生儿与婴儿应用ABR进行听力检测,分析总结筛查结果。结果结果31(占88.57)例ABR检测异常,有28(占80.00%)例听阈测定为耳聋,其中有7例为轻度,8例为中度,7例为中重度,4例重度,1例极重度。结论应用ABR对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未通过的婴儿与新生儿进行检查,能够对听力障碍类型与程度进行了解,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听力检测 婴儿 新生儿 耳声发射仪 听性脑干反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胆红素血症与多因素影响进行相关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116例重症监护室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听力高危因素进行分组,包括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合并早产/低出生体重组、合并肺炎组、合并窒息组、合并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组。与此同时,选取了150新生儿为正常组,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低于正常组,且在合并多因素上则会进一步降低通过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损失风险较多,且随着高危因素的增加而概率上升。因此,需要针对该疾病患者进行复查随访调查,提高诊断率。

  • 标签: 新生儿听力筛查 高胆红素血症 高危因素 听力损失
  • 简介:摘要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及侧壁的恶性肿瘤,有着较高发病率,临床常采用放射治疗。然而放射治疗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听力下降是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语言功能,降低了生活及生存质量。本文则对鼻咽癌放疗后听力下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听力下降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