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表现出缓慢降低的趋势,视力不良和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并呈现低龄化发展[1]。缺乏运动动机是大学生消极运动的因素之一。运动动机指的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满足的需要或需求,是人们参与和维持锻炼行为的心理动力。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运动动机和运动持久性呈正相关,且能正向预测运动的频率和强度[2-6]。国外的研究也证明了运动动机能正向预测运动行为[7,8]。

  • 标签: 缺乏运动 身体素质 大学生 国民体质监测 数据显示 视力不良
  • 简介:摘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残疾大学生身体自我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从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

  • 标签: 残疾大学生 负面身体自我 研究述评
  • 简介:身体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什么是终身体育呢?它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 标签: 终身体育 良好习惯 培养 身体锻炼 体育教育 目的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尽量减少危重患者身体约束的发生,保障无约束下患者的安全。方法对ICU患者运用FOCUS-PDCA程序找出身体约束的原因,制定减少约束的措施,包括加强医护合作,职责明确,细化原有制度,增订约束执行流程细则,明确身体约束使用指征、评估要求、解除指征等,减少刺激,避免患者躁动。并评价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实施FOCUS-PDCA后,身体约束使用率低于实施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执行FOCUS-PDCA程序在ICU身体约束安全管理中效果显著。

  • 标签: FOCUS-PDCA程序 重症监护病房 约束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30例ICU清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将2015年5月-2016年4月所收治的30例ICU清醒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身体约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约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在ICU护理中予以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ICU病房 清醒患者 身体约束
  • 简介:摘要全民运动下的体质提升,伴随着放松训练和放松技术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放松训练的角度,对以往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 标签: 运动 身心健康 放松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选取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MBI、FMA-UE的评分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情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515名农村儿童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身体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作息、营养状况方面存在差异。

  • 标签: 留守儿童 生态环境 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康复科治疗治疗训练,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还增加运动想象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Fugl-Meyer量表中上下肢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常规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能力的提高。

  • 标签: 运动想象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从运动控制训练探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园在2015年9月—2018年10月间收治,临床诊断为GMFCSⅡ级痉挛型的双瘫脑瘫患儿,共60例患儿。根据抽签法,分为A、B两组,每组人数相等。两组患儿均接受运动疗法,A组患儿在运动治疗基础上,每天增加15分钟的运动控制训练;B组患儿在运动治疗基础上,每天增加15分钟的肌力训练。三个月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D区和E区分值的变化,分析运动控制训练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作用。结果三个月持续治疗后,每天增加15分钟运动控制训练的A组患儿,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D区和E区的评分优于B组患儿,且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结论运动控制训练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实践、推广。

  • 标签: 运动控制训练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空巢老人身体健康情况及护理需求,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抽样及调查问卷方法,对469名空巢老人进行一对一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过程中,空巢老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为85.29%,其中居于前五位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病、冠心病与慢性胃病。同时,空巢老人护理需求前三位分别为慢性病指导治疗、健康体检以及心理疏导。结论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令人堪忧,护理需求大,因此应充分关注空巢老人,做好生理、心理及健康方面的护理工作,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定期对空巢老热做好知识的宣教工作,从而改善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空巢老人 身体健康 护理需求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分组,患者被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一组患者人数39人。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化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的是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产生不良现象的几率以及患者、患者家属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现象的情况很少,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护理过程也比较满意,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来说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清醒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后降低患者使用身体约束的概率,并且降低了护理过程中不良后果的产生,有效科学,值得借鉴。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ICU清醒患者 身体约束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8例进行身体约束的清醒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选择同期收治的38例进行身体约束的清醒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身体约束的清醒患者,通过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约束保护的效果,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清醒患者 身体约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集训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康复治疗的两组患儿,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康复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的功能区得分及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定结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的功能区得分均优于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疗效(GMFM-88得分)评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定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各能区的发育商(DQ),治疗6个月后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集训与常规康复相结合可以更有效提高患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会适应能力,对脑瘫儿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更有实际意义。

  • 标签: 脑性瘫痪 运动集训 康复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塑形技术对恢复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恢复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20例。A组采用塑形技术+行为技术+限制技术,B组采用塑形技术+限制技术,C组采用作业疗法+限制技术。结果而在三组的MAL指数对比中,A组治疗后6个月以及12个月的MAL指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MAL指数对比却不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单独的塑性技术和强化作业疗法中发现,两组的康复疗效具有共同的效果;而A组采用塑形技术联合行为技术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因此,在康复治疗中的行为因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脑梗死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身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26)与参照组(n=22)。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14d后,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15%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应用于脑梗死疾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身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梗死 系统化护理 身体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对改善妊娠糖尿病产妇的哺乳情况和身体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妊娠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5例。给予常规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产妇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哺乳情况和血糖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护理之后,实验组产妇的哺乳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产妇的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等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实验组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改善妊娠糖尿病产妇的哺乳情况,助于其身体康复,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妊娠糖尿病 产妇哺乳情况 身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远端骨折运动康复疗效。方法肱骨远端骨折经手术治疗结合运动治疗,治疗肱骨远端骨折218例,并取得良好疗效。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肱骨远端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中,就骨折本身而言骨折类型的相伴概率最小,为0.003,Wald统计量值最大,为8.774说明该变量在肘关节功能恢复中很重要,其次为固定程度和肢体肿胀情况。结论骨折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是不宜分割的整体,功能康复是治疗的最终目的,功能锻炼是任何治疗都无法替代的。

  • 标签: 肱骨远端骨折 运动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