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源认知是指对信息所携带意义的根源性认知,并能对个体内在状态进行调节的潜在“觉知者”。本文认为催眠是源认知沟通的独特形式,不同层次的言语暗示能引起众多心理现象的显著变化,催眠暗示涉及元认知与社会认知,是一种被广泛用作研究有关人类意识的基础科学问题,同时也是治疗一系列症状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尝试在理解催眠基本概念与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统摄催眠基本因素的源认知概念,从更为整体的角度整合催眠理论争议的同时,对催眠理论及应用的未来方向给予展望。

  • 标签: 源认知 源认知沟通 催眠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出现脑出血现象的病患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现象,会对病患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则会导致病患的病情加重,对生命造成威胁。目前在临床上对认知障碍的检查方法比较多,而对于认知功能障碍产生的影响因素、评定以及治疗的方法也比较多,在康复治疗上也有相关的进展。

  • 标签: 脑出血 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药物治疗的认知配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4周。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配合护理,记录两组治疗后疗效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7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药物治疗的认知配合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塞急性期患者 认知配合护理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1。案例中求助者15岁,由于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将一事无成”,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并制定咨询方案。咨询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求助者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明显改善。

  • 标签: 自卑 一般心理问题 不良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28例、实验组28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患者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3d时,实验组认知功能为(18.36±2.39)、对照组则为(14.34±2.31);实验组Hcy为(11.33±1.81)μmol/L、对照组则为(15.33±2.00)μmol/L。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模式,能够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同时,科学把控血清学指标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 血清学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试验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和患者疾病认知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1.43%)显著较对照组(71.43%)高,试验组疾病认知度(94.31%)显著较对照组(77.17%)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心绞痛情况,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综合护理 疾病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口服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使用HAM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FSS评价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HAMD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更好(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TE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ESS评分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米氮平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米氮平 脑卒中后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探讨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认知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抑郁症治疗的患者96例,将其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比患者其他方面发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认知护理干预,观察结果。结果采用心理认知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各方面都要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在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的治疗可以得到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认知 抑郁 积极的心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焦虑及自尊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子宫内膜癌化疗的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自尊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实施认知护理干预后有效的降低焦虑、抑郁,并提高自尊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护理干预 子宫内膜癌 化疗 焦虑 自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对拟行MECT治疗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研究组一次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在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心理评估。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量表评分、状态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MECT患者术前焦虑水平。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焦虑 认知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SWM、VFT、PANSS等评分变化。结果在VSWM、VFT、PANSS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且P<0.05。结论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改善其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心理治疗对疾病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遵从随机化分组原则均分为参照组、干预组,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认知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率、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依从性相比差距大,P<0.05,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认知心理疗法运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控制复发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普及。

  • 标签: 复发 精神分裂症 认知心理
  • 简介:摘要针对现在自尊研究存在的理论研究较多、零散、应用研究缺乏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总结了精神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这两种使用较广泛的心理疗法中改善自尊的具体方法,得出了修复潜意识创伤情结、平衡人格结构、改变核心信念,学习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等方法,为精神病学、心理学相关领域同行做自尊的应用研究提供更多方向和参考。

  • 标签: 精神动力学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自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临床中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所具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精神科于2015年11月—2018年3月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4例。对照组接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指标、临床疗效。结果较治疗前,两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较对照组,研究组各认知功能评分改善显著,P<0.05;且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在明确改善其认知功能的同时,配合药物起到较好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病房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方医院收治的82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式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精细化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RBANS、社会功能评分组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可加强患者执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认知功能,并且社会认知功能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 RBANS 社会认知功能 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疾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5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且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认知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疾病自我管理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在情绪调节、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情绪调节、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认知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疾病自我管理水平,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控制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老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早期老年痴呆筛查暨危险性因素。方法本次样本为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社区的200名社区老人,均予以早期筛查,分析人群中老年痴呆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性别、年龄之间显示出不同的MMSE异常情况和MOCA异常情况。结论随着社会老年龄的增长,文化程度的降低、女性以及无配偶等因素会增加老年痴呆发生率。

  • 标签: 社区老人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早期老年痴呆筛查暨 危险性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其中女性36人,男性24人,年龄为40至70岁)2018年05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全部符合《中国痴呆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排除精神因素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近6个月内未接受过促认知药物治疗患者,MoCA评分小于26分,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7分,病程大于6月。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经过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组,2次/日,疗程8周,在第2、第4及第8周末再次进行MoCA评分,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MoCA分值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组,对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主要在第8周疗效显著(P<0.05),早期(第2周、第4周)无显著疗效(P>0.05);治疗期间与对照组比较,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治疗认知障碍,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依从性好,安全性高,治疗周期至少8周。

  • 标签: 颅微电流刺激疗法 轻度认知障碍 安全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认知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常州市德安医院老年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6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强化认知护理。比较护理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疾病认知情况。结果护理4周后研究组病人对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正确用药、合理膳食、科学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实施强化认知护理,可有效提高病人对两种疾病的认知度,促进自我管理行为的提高,对控制疾病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护理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舍曲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舍曲林治疗的3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且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健康对照组,评估两组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WCST指标中的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以及IED总尝试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所有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WCST、IED、DMS成绩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SWM的策略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执行、注意等认知功能,但对改善患者空间工作记忆功能方面的效果不太明显。

  • 标签: 舍曲林 首发青少年抑郁症 认知功能 影响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