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布的原则,从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到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首先入选患者必须为 冠心病疾病,其次符合研究的入选与排除标准,将 64 名患者,使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有 32 例,接受 认知行为干预,而对照组 32 例患者,为其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方式,以对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 ( P< 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护理中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 认知行为干预,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度,提升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科室满意度,该护理方法是一个理想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护理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布的原则,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首先入选患者必须为冠心病疾病,其次符合研究的入选与排除标准,将64名患者,使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有32例,接受认知行为干预,而对照组32例患者,为其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方式,以对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疾病知晓度评分、康复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护理中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度,提升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科室满意度,该护理方法是一个理想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神庭穴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VCIND患者6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调节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同时接受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及认知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电针百会穴及神庭穴,1次/d,45min/次,5次/周。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分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中文版(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Barthel指数(MBI)以及时间相关电位(P300)中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结果:1)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2组患者(EQ-5D-5L)评分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MMSE评分以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其中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MoCA总评分有明显提升,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命名能力、语言能力、抽象、延迟记忆力及定向力的各项评估中亦发现有明显提升,其中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P300潜伏期均有所缩短,波幅均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的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穴及神庭穴可明显改善VCIND认知能力,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非痴呆型 针刺 百会穴 神庭穴 认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脐针刺法联合孔圣枕中丹对糖尿病认知障碍 (DCI) 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 70例 DCI患者 , 随机分为脐针刺法联合孔圣枕中丹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各 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指导及胰岛素等基础治疗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盐酸多奈哌齐组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 , 10 mg/次 , 1次 /d,口服 , 连用 4周。脐针刺法联合孔圣枕中丹组患者用脐针刺法及孔圣枕中丹 9 g/次 , 1次 /d, 口服 , 连用 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 (乳酸菌、双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 数量的变化 , 并比较评估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 4周后 , 与治疗前相比 ,脐针刺法联合孔圣枕中丹组患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无显著改变 ,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显 著降低 (P0.05)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 Mo CA评分及 MMSE评分明显升高( P0.05) 。结论 脐针刺法联合孔圣枕中丹治疗 DCI患者疗效确切 , 不良反应较轻 ,抑制肠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繁殖进而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其治疗 DCI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认知障碍 脐针刺法 孔圣枕中丹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氮平 +齐拉西酮对老年重度精神分裂症血清学指标及认知功能影响。方法:抽选我院 2016年 11月 ~2018年 11月接收的重度精神分裂老年患者 128例,据随机数字法分为 2组,对照组行奥氮平干预,观察组行奥氮平 +齐拉西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和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认知功能明显相比对照组更优( P< 0.05)。结论:奥氮平 +齐拉西酮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齐拉西酮
  • 简介: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并确诊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100例,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2周、1个月、3个月)比较2组脑循环参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量双侧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阻力指数(RI)]、血管内皮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双侧VA、MCA、ACA的R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周、1个月、3个月)2组的血清NO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ET-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能通过改善脑卒中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而调节血流动力学。

  • 标签: 头皮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恢复期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