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通脉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方法建立通脉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采用常规法对样品进行方法验证。结果五种规定试验菌的回收率均不低于70%,可用于通脉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验。结论确定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大肠埃希菌检查。

  • 标签: 通脉颗粒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及文拉辛治疗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按照随机序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文拉辛治疗,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及文拉发辛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95.0%高于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及文拉辛治疗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文拉法辛 脑卒中 情感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减少新生儿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方法,增加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经上肢血管行PICC置管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标准测量定位,观察组除在术前采取标准测量定位外,在术中再次测量定位,观察两组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对照组PICC尖端位置标准76例,过深8例,过浅13例,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腋静脉分支1例,观察组PICC尖端位置标准91例,过深5例,过浅2例,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两组比较,尖端位置标准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导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在行PICC穿刺置管时,在术中再次测量定位可以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且延长保留时间,减少患儿的穿刺,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PICC 测量定位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五常”管理消毒供应室消毒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效果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1月收治的17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8例,对照组传统方式消毒器械,实验组应用“五常”消毒。结果对照组目测、菌落检测、ATP荧光检测、放大镜检合格率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应用“五常”对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能提升消毒合格率。

  • 标签: 腹腔镜手术器械 消毒供应室 &ldquo 五常法&rdquo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1月01日到2016年07月01日因白内障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64例(90眼),按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分别予以超声乳化技术治疗方案以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法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平均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术后1天、7天以及术后1个月两组平均视力差异性不明显,P>0.05。但研究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技术治疗效果均较好,且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平均视力以及角膜平均散光值无明显差异,但相较于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操作间简单,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费用较低。因而在治疗该疾病中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法 超声乳化技术 治疗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复方地黄软膏的无菌检查。方法供试品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无菌检查中直接接种,对样品进行稀释并培养14天,再转种继续培养3天,同时用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供试品在继续培养3天后无菌,阳性对照在培养3天后生长良好。结论该方法能除去复方地黄软膏的抑菌作用,使无菌检查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复方地黄软膏的无菌检查

  • 标签: 复方地黄软膏 无菌检查 建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6例新生儿黄疸光照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4年收治的86例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新生儿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光照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实施光照护理后,有效率为97.7%,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后,有效率65.1%。结论光照是黄疸病症常用的护理方法,可以降低血清结合胆红素的速度,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光照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检验科接收的尿液样本130例,将所有尿液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观察组采用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检验阳性率及在两种检验方法下阳性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检验阳性率为30.77%,对照组检验阳性率为27.69%,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以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为标准,使用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中假阳性率5.56%,假阴性率4.62%;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标准,使用尿液分析仪检查中假阳性率15.00%,假阴性率1.54%。结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在尿液潜血检验中可以联合使用,对减少检验误差、提高检验阳性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 尿液潜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输液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方法,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全员参与该项活动,使静脉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降低到2‰。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降低差错,确保安全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增强了药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药师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 标签: PDCA循环法 静脉配液中心 降低 差错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血管意外穿刺率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3年4月共收治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72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2013年5月~2013年7月共收治80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课题,对品管圈管理应用前住院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找出发生率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管理实施前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发生情况。结果品管圈管理后动静脉内瘘患者术侧肢体意外穿刺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在降低预行动静脉内瘘患者血管意外穿刺发生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术侧肢体 意外穿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在膝关节错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至本院骨科就诊的87例膝关节错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7例膝关节错位患者分成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4例),首先及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法闭合复位,在用石膏临时固定7天以使患者膝关节稳定,7天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布洛芬胶囊,实验组采用中药外敷,两周后通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评估两组疗效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中药外敷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周后、两周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对膝关节错位患者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 标签: 中药外敷 膝关节错位 膝关节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检验科生化室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上新开展的血清IgE项目(乳胶增强免疫比浊)进行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参考区间的性能验证,以验证其检测能力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方法使用精密度验证的传统方法进行精密度分析;用临床诊断明确的40份标本检测血清IgE计算结果符合率进行正确度分析;参照EP6-A进行线性分析;通过测定20例能够合理代表健康总体的样本对试剂给定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血清IgE项目精密度、正确度均符合要求,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均验证合格。结论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血清总IgE项目各项性能指标均合格,可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 标签: 乳胶增强 免疫比浊法 IgE 性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择选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90例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麻醉医师职称分别分为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与副主任医师组,三组各30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研究结果对比得出,副主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要明显高于住院医师组和主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医师组合主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上,两组优良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肌间沟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且麻醉效果理想,适合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 标签: 肌间沟法 神经阻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至2016年5月的护理人员以及实习护士1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教学方式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对象,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并将其分别定义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平均每个小组的成员均为90例,对照组的成员采取常规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组则在教学模式中添加情景模拟,对两个小组的教学成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得知,对照组学员的满意程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学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结束后,研究组成员的教学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成员,前者在科室评价、考核小组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后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以及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技能,具有广泛推广的意义以及价值。

  • 标签: 情景模拟法 查房 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方法将我院接受微柱凝胶交叉配血的病例1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交叉配血次侧不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86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交叉配血次侧不合,发生率为4.72%;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假凝集、抗筛阳性、标本错误、微柱凝胶干涸是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诱发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较多,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加强配血各环节质量控制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次侧配血不合现象的发生。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次侧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神经性失眠时采用心理疏导的作用。方法在我院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148例神经性失眠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差异不明显,分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远好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在治疗神经性失眠等疾病中,治疗效果相对显著,且较为安全。

  • 标签: 心理疏导法 失眠 神经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ELACTALAB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测定血沉与魏氏比较,评价ELACTALAB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测定血沉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门诊病人40例,用ELACTALAB全自动血沉仪与魏氏同时测定其血沉,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魏氏为参考方法,血沉结果在0~20mm时,魏氏与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结果>21mm时,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沉较快的标本,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检测尚不能完全取代魏氏,如遇血沉较快或在临界值时,应用魏氏复核一次,以确保血沉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 魏氏法 血沉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案追踪在ICU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基于追踪方法学形成的个体追踪,针对ICU患者在接收诊疗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历的具体体验实施追踪性调查分析,全面分析医院ICU科室在具体开展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改良方案。结果借助个案追踪调查分析ICU患者的就医体验,能够有效发现医院医务活动中非安全性因素的引致原因,在实施针对改良措施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ICU护理工作的安全风险水平,优化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个案追踪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能够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提升ICU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 标签: 个案追踪法 ICU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