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4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我院共报告17种法定传染病3389例,其中报告乙类2684例、丙类705例。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肝炎、手足口病为我院主要上报传染病,肺结核、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综合医院 疫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阴市2015年新发现HIV/AIDS中青年学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对策与措施。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新报告的现住址0~24岁的学生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88例新报告病例中0~24岁20例,职业登记为“学生”的7例,2015年学生患病人数较2014年有所上升,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患病人员均为男性,感染途径均为男男同性传播。结论江阴市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男男性行为为主要感染途径,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将重点放在从中学向大专院校的过渡阶段,降低艾滋病对青年学生造成的危害。

  • 标签: HIV/AIDS 学生 疫情分析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陇南市武都区2017年8月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情况,分析国家扩大免疫实施后乙脑发病特征的变化,探讨防控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8月份乙脑发病例数,分析扩免实施后乙脑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2017年8月份,报告陇南市武都区乙脑确诊病例数10例,罹患率为1.71/10万;在年龄分布上8月龄以下与20岁以上人群病例数明显高于扩免实施后接种乙脑疫苗人群(P<0.01);男性、女性乙脑病例数无差异。结论乙脑是陇南市武都区常见的乙类传染病;自2008年陇南市武都区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乙脑疫苗免疫接种以来,有效建立了适龄儿童乙脑免疫屏障,本次乙脑疫情在年龄分布上的变化,证明通过安全有效接种乙脑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预防乙脑发病效果明显。但大年龄乙脑防控不容忽视1。

  • 标签: 乙脑 发病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0年南昌市青云谱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昌市青云谱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青云谱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本年16种乙、丙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总数为1557例,年发病率为612.14/十万,与去年比(+11.8%)。今年死亡2例,年病死率0.79/十万,去年死亡病例7例,年病死率2.77/十万,与去年比(-71.61%)。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158.44/十万)、肺结核(85.71/十万)、淋病(34.2/十万)、梅毒(29.88/十万)、痢疾(19.66/十万);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159.23/十万)、其它感染性腹泻(61.33/十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3.02/十万)。呼吸道传染病占甲乙发病数的26.07%、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甲乙发病数的65.71%、肠道传染病占甲乙发病数的7.74%。结论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澄城县2009-2014艾滋病疫情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整理澄城县2009—2014逐年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监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学分析。结果6年来共监测各类人群22131人次,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共计24例,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30-50岁16例,占66.67%。全为性接触传播。结论陕西省澄城县HIV/AIDS报告病例以农民工最多。扩大检测范围,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健康的性观念和安全套的普及、美沙酮维持治疗是主要干预手段。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番禺区2006—2017年肝吸虫病发病的流行分布特点,为制定肝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中国疾病疫情监测网番禺区2006—2017年肝吸虫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2017年番禺区共报告肝吸虫病病例15954例,各年依次为827、982、1330、1193、1794、2043、1320、1028、988、1144、1470、1835例,男女比例约为5.71,最小年龄为9个月,最大年龄103岁,平均年龄54岁,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1~70岁,占全部病例数的78.57%,报告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市桥镇、石基镇、沙湾镇、石楼镇、灵山镇、南村镇6个主要流行镇街报告的肝吸虫病病例数占全区报告总病例数的68.02%。结论虽然番禺区的肝吸虫病报告例数在2012—2015年略有下降,但2006—2017年报告病例数整体趋势还是上升的,因此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展开健康教育,特别是31~70岁男性群体中提高对肝吸虫病危害的认识。

  • 标签: 肝吸虫病 疫情分析 趋势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2—2016年襄阳市襄州区15~59岁人群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制定该类人群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襄州区15~59岁人群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2016年襄阳市襄州区15~59岁人群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4236例,年均发病率为131.97/10万;死亡22例,年均死亡率为0.69/10万。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共2026例(占47.83%),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1876例(占44.29%)、肠道传染病286例(占6.75%)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48例(占1.13%);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1858例(占43.86%)、病毒性肝炎1814例(占42.82%)、梅毒194例(占4.58%)、淋病129例(占3.05%)和艾滋病118例(占2.79%),共计4113例,占总发病数的97.10%。结论2012—2016年襄阳市襄州区15~59岁人群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今后要重点控制该类人群中肺结核、乙肝、梅毒、淋病和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

  • 标签: 15~59岁人群 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区手足口病流行的基本特征和控制措施效果。方法对我区2010年2-10月份网络报告的手足口病和聚集性疫情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月1日-10月31日,我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70例,0-7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为1557.96/10万,首发病例于2月1日发病以来,出现高峰平台期在4-7月份,尤以4月份最高,达79例(21.35%),此后发病呈下降趋势。370例患者中男性241例,女性129例,男女发病比为1.8∶1。发病年龄以小于等于3岁为主,合计282例(76.22%)。职业以散居为主,合计216例(58.38%)。住址以徐坊(92例)、洪都(77例)、岱山(56例)为主,合计225例(60.81%)。所有患者中住院病例97例、门诊病例273例,重症7例,采样患者咽拭子79份做病毒学检测,阳性44份(肠道病毒71型即EV71型18份、柯萨奇病毒A16型即CoxA1614份、肠道病毒未分型即EV未分型12份),阳性率55.70%。期间发生聚集性疫情8起,其中托幼机构6起、家庭1起、社区1起。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聚集性疫情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的通知要求进行处置,对所有患者进行个案流调和处置并告知家属手足口病防控相关知识,未发生1起手足口病疫情爆发或扩散流行,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结论落实综合防控手段与宣传教育并重,多部门参与合作,提高居民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率,加大疫情监测,从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是控制该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网络报告 手足口病 流行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就诊状况,探讨减少医院内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015年1月~6月就诊市二院841例传染病进行疫情分。结果841例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和梅毒患者占绝大多数,其次是艾滋病、肺结核、手足口病、麻疹等。结论必须重视传染病规范化管理,强化医务人员传染病的隔离防护意识,只有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

  • 标签: 传染病 综合医院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尿液分析仪用于检查尿液中的多种成分,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操作简单方便,检测迅速等特点,已广泛用于医院,体育,科研等部门,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健康人群的筛查等均有重要意义.现就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作如下分析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取我院呼吸内科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以防范安全隐患措施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遵医嘱良好28例(44.4%)、不良事故25例(39.7%),观察组遵医嘱良好61例(96.8%)、不良事故2例(3.2%);观察组满意度62例(98.4%)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44例(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应加强监控、建立和完善护理常规、积极制定应急预案、严格操作、及时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可有效避免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护理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总结其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根据血液检测标本误差原因采取预防策略后检测的1275例血液检验标本以及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未采取预防策略的1450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1450例血液样本情况,发现引起血液标本误差的常见原因包括患者因素、采集因素、送检因素以及检验因素等;预防策略实施后血液标准检测误差发生率明显低于预防策略实施之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我院血液检测误差的因素多种多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血液检测误差发生率。

  • 标签: 血液检测标本误差 原因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探究献血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应该采取的相关预防措施,以使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尽可能降低,可以有效保证献血者生命健康。本文选择某献血中心本年度前五个月的献血人员共计一千人,把他们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所有人都应该在献血前进行相关检查,其健康条件符合献血标准规定。选择某献血中心本年度前五个月的献血人员共计一千人,把他们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对这些献血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资料90份。调查结果表明献血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05%,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即是由于精神的高度紧张导致的不良反应,其他因素也包括献血前未进食、睡眠缺乏或者过度劳累等。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和献血次数有一定的关系,第一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02%,≥2次就会增长近乎0.50%,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所以,作为献血医护人员,要努力加强采血刺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引导献血者减少心理压力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献血人员 不良反应 积极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检验分析前质量出现问题的血标本120份,结合相关理论回顾性分析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医生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送检人员因素四大方面,其分别占到了45.0%、25.8%、15.9%、13.3%,患者自身因素居多。结论在对血标本进行检验分析前,应了解影响血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完善血标本质量管理机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降低各因素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保证血标本检验分析的准确性。

  • 标签: 检验分析前 血标本 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睾丸扭转的误诊原因,探讨预防误诊的有效措施,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睾丸扭转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史和临床表现足以提供诊断依据,辅助检查和手术探查有助于本症的诊断。结论睾丸扭转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彩超为首选检查方法,积极手术探查是预防病情进展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睾丸扭转 误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阴影的常见原因。方法分析胸部正位片或胸部CT中的阴影,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提高诊断率。结论常见的肺部阴影有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先天性疾病,尤以感染性疾病为主。

  • 标签: 肺部阴影 常见疾病
  • 简介:摘要口腔医学不断发展,在门诊护理阶段需要做好器械管理、药品分析等工作。护理管理阶段干预性因素比较多,器械管理和药品风险类型比较多,要从实际入手,按照管理要点进行。本次研究中以口腔门诊护理器械和药品风险类型为基础,对如何做好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 标签: 口腔门诊 护理管理 器械药品风险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例分析教学法用于麻醉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麻醉专业学生5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麻醉教学中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接受病例分析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综合素质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模式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病例分析教学法用于麻醉教学中可提高学生成绩及综合素质,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评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例分析教学法 麻醉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护理对策。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静脉使用留置针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类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中止静脉留置针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护理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中止静脉留置针的原因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而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有利于减少对患儿的穿刺,但由于静脉炎、针管堵塞、针体滑出等原因均会造成患儿留置针中止,而针对这些问题实施优质护理则可以有效减少中止留置针的发生,减少对患儿的影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中止留置 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年轻恒前牙外伤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处理要点。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恒前牙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恒前牙外伤的原因,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处理,观察临床处理效果。结果80例儿童恒前牙外伤患者中有59例(73.75%)是由跌伤所致,11例(13.75%)是由车祸所致,7例(8.75%)是由暴力撞击所致,剩余3例(3.75%)由其他原因所致;80例患者中在受伤24h内接受治疗的患者活髓保存成功率为85.51%明显高于受伤24h后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活髓保存成功率72.73%。结论导致年轻恒前牙外伤的主要原因为跌伤,临床处理应该按照牙外伤分类选择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就诊时间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应尽早就诊。

  • 标签: 年轻恒前牙外伤 原因分析 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