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因具有可视性、可重复性、以及无创等特点,为临床麻醉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技术保障以及精确的数据,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保证与提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本文就髂筋膜间隙解剖结构及其超声影像定位、操作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殊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术后镇痛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 标签: 超声 髂筋膜间隙阻滞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火针在腰背肌筋膜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将58例门诊病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电针结合火针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火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

  • 标签: 腰背肌筋膜炎 电针疗法 火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五步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威海市中医院针灸科的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穴位贴敷、威伐光治疗仪、火针五步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好转1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75%,平均起效天数1.9天,对照组临床治愈15例,好转1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62%,平均起效天数3.2天。结论腰背肌筋膜炎属于中医“痹症”“腰痛”范畴,中医多责之于外感风寒湿或外伤、劳损等所致经络痹阻不通、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日久则肌筋挛缩,僵硬成结。五步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较单一针刺疗法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背肌筋膜炎 五步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我院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34例进行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愈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愈合率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应用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对护理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应大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技术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9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将选取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45例患者。观察结合使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技术进行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1.1%(32/45),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4;P<0.05)。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相比,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χ2=5.5411;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技术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患者在后期的观察中未表现出严重并发症,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筋膜阻滞技术 腹部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在科雷氏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就诊的30例科雷氏骨折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均采取手法复位及石膏外固定,并采用改良Shea功能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Baratz法测量对比治疗前后掌倾角的变化。结果随访30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情况良好,总优良率为83.3%(25/30);治疗后掌倾角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科雷氏骨折,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实施较为简便。

  • 标签: 科雷氏骨折 手法复位 石膏外固定 掌倾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0例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0例经治疗临床疗效治愈30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9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保护周围软组织的血供需求,骨折早期愈合奠定了基础,有效保障了肩关节的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手法复位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髁间骨折的中医手法。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胫骨髁间骨折患者20例手法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随方1~2年,其中X线显示,2例平台关节恢复平整或骨折片向下移位1mm之内,2例膝关节伸直、下肢对线均正常,屈曲限度不超过10度,行走均正常。结论胫骨髁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要求准确复位,有效的固定和早期合理练功活动。

  • 标签: 胫骨髁间骨折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我多年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临床上深有感悟和体会。现将我的经验总结如下,请供参考。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为主,与处景不相称,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易出现幻觉、听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焦虑情感型精神障碍,其特征为悲伤、自尊心地下、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相关症状1。抑郁症可分为几大类2-3反应型精神病具有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重病逝世、挫折等。心里承受查的人容易患反复型抑郁病症,有的表现各种躯体不适。如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出汗销售失眠等。思维迟缓、学习困难、产后、药物导致继发性抑郁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者认为,推拿手法要领中“有力”的概念可以是医者身体核心区域的有力,推拿手法的有力是医者核心力量延伸的一种体现。因此,本文通过对核心力量的概述、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做出适当的解释,并建议推拿科医师针对各自的身体状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训练方法,从而提升手法治疗的效果以及超负荷工作后的身体恢复能力。

  • 标签: 推拿手法 有力 核心力量 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至2017年间的300例需行眼袋整形术的患者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给予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对照组给予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随访6~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整形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145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109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16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u=5.7819,P<0.01)。结论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既能尽可能地切除眼袋松弛组织,又可保持下睑轮廓紧致流畅,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眼袋 整形术 眶肌筋膜提紧 眼轮匝肌悬吊
  • 简介:摘要系统总结1例腰背肌筋膜炎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过程和经验。患者经过系统合理的医疗和护理措施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顺利出院。

  • 标签: 肌筋膜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个案报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与单点阻滞效果对比。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单点阻滞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乙组的股外侧皮神经起效时间、闭孔神经起效时间以及股神经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甲组和乙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观察组中股外侧皮神经成功率、闭孔神经起成功率以及股神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其优势明显,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 多点阻滞 单点阻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颈椎病治疗的患者90例,将其分为电针组、推拿组与结合组各30例,对其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4周后统计分析各组疗效。结果电针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有效率76.7%;推拿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96.7%;结合组痊愈1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0%。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显著优于单纯电针治疗或推拿治疗。

  • 标签: 电针 推拿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腓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鲜腓骨骨折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常规股牵引、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首先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后进行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正骨手法可有效提升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正骨手法 腓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8例,随机分为中医组和传统组,每组54例,中医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传统组给予常规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时,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改善肩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痊愈,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疗颈椎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结合针灸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2.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和压痛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手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疼痛感,应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法 针灸 颈椎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