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产(inlabor)开始的标志是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同时伴有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扩张和胎先露下降。规律宫缩一般以每次持续30秒或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左右为准。第二(secondstageoflabor)又称胎儿娩出期。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一段时间。初产妇约需l~2小时,不超过2小时;经产妇通常在30分钟即可完成,不超过l小时。

  • 标签: 分娩期 产妇 第二产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第二延长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60例出现第二延长的初产妇分为常规组及综合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生产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综合组第二时间及产后出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而产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新生儿出生时心率、血氧、APGA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第二延长的产妇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有效的改善产妇的生产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时情况。

  • 标签: 第二产程 综合护理 新生儿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第二时长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19例,根据第二时长的不同分钟,第二时长<1h为A组(219例),第二时长≥1h且<2h为B组(84例),第二时长>2h分为C组(16例),对这三组新生儿的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的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平均Apgar评分(8.26±0.56分)明显低于A组(9.03±0.47分)和B组(8.96±0.76分)(P<0.05),C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8.75%)亦高于A组(4.1%)和B组(8.33%)(P<0.05)。结论第二在2h内的新生儿在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第二的增加,新生儿的窒息率增加而导致新生儿评分下降。

  • 标签: 第二产程 新生儿 Apgar评分 新生儿窒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产妇第二不同分娩体位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3月足月妊娠的初产妇128例,根据产妇意愿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实验组产妇均采取手膝位分娩方式,对照组产妇均采取仰卧位分娩方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产妇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新生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膝位分娩有利于胎儿顺利娩出,且对母婴伤害较小,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手膝位分娩 卧位分娩 分娩结局 对新生儿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在第二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二采取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产妇第2产程时间、会阴切口延裂情况、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二时间显著缩短,产妇的会阴切口延裂发生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半卧位屈大腿抬臀位处理第二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会阴切口延裂发生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 标签: 半卧位 屈大腿 抬臀 第二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第二应用自由体位对产妇分娩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120例孕妇被选入本组研究,入组患者选择起止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入选组患者被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两组实施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第二应用常规体位,研究组第二应用自由体位。观察两组产妇的第二时间与产后2h出血量以及临床舒适度评分,以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及不同时间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第二时间与产后2h出血量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临床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及不同时间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孕妇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第二应用自由体位可以改善产妇的分娩效果,提高其临床舒适度,且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第二产程 自由体位 分娩效果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第二异常产妇产钳助产和急诊剖宫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3月—2018年03月于我院就诊的第二异常的产妇,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急诊剖宫产,观察组采用产钳助产,对比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不会对产妇造成很大的影响,新生儿的重度窒息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第二异常的产妇,通过产钳助产可以有效的解决头位难产的情况,减少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第二产程异常 产钳助产 急诊剖宫产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塞米松联合过氧化碳酰胺治疗第二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第二胎儿宫内窘迫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鼻吸氧+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过氧化碳酰胺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时羊水性状。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几率、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羊水Ⅱ度、Ⅲ度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塞米松联合过氧化碳酰胺治疗第二胎儿宫内窘迫的效果显著,能降低产妇剖宫产的几率,改善胎儿宫内窘迫的缺氧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过氧化碳酰胺 第二产程 宫内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阴道助产术与剖宫产在足月妊娠第二中胎儿窘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我院足月妊娠第二中胎儿窘迫产妇100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助产组与剖宫产组,每组各有产妇50例。阴道助产组产妇分娩方式为阴道助产术;剖宫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将两组胎儿窘迫发生因素和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胎儿窘迫发生因素数据差异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剖宫产组脐带、胎盘因素明显高于阴道助产组。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数据差异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助产术与剖宫产在足月妊娠第二中胎儿窘迫均有一定作用,在胎儿窘迫发生后,需尽早根据产妇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结束分娩,以改善围产儿预后,减少死亡率。

  • 标签: 阴道助产术 剖宫产 足月妊娠 第二产程 胎儿窘迫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妇分娩过程中宫颈水肿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判断及处理。方法对产妇分娩过程中宫颈水肿的发生、判断、处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宫颈水肿与骨盆形状、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胎头高直位、前不均倾位有着显著关系。结论分娩过程中对宫颈水肿的原因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对减少母婴围产期并发症、产妇及胎儿安全极为重要。

  • 标签: 宫颈水肿判断处理
  • 简介:摘要局部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衔接课程,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以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很好地解决了第一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内容限制的问题,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实践深度和广度,因此,近年来,本教研室围绕局部解剖学的第二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培养新型医学人才找到了新思路。

  • 标签: 局部解剖 第二课堂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于产程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1日—2018年5月31日期间,我院阴道分娩量643人,其中行分娩镇痛217人,常规护理426人。随机选取阴道分娩常规护理的217例产妇和行分娩镇痛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分娩镇痛)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650.29±24.82)min>(471.64±17.65)min相对更长(P<0.05),而第二、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之相仿(P>0.05),产后的疼痛VAS评分(3.91±0.65)分<(5.05±1.42)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分娩镇痛,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并不会影响其产程和分娩结局,进而说明分娩镇痛是一种良好的助产护理方法。

  • 标签: 分娩镇痛 产程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两年年我院门诊常用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医院2015年至2016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用药总量,用药金额并进行排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DDDs值,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频度增长平稳。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苯氮草类药物的用药频度均较高。结论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精神药品 合理用药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优质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6月份160例住院产妇随机分为产程常规护理组和产程优质护理纽,每组各80例。产程常规护理组给予产前基本护理,产程优质护理组进行全面评估,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80例产妇中自然分娩75例,剖宫产5例,常规护理组中自然分娩68例,剖宫产1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优质护理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产程优质护理 降低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剖宫产后产妇的阴道分娩可行性以及产程进行了观察。方法就本院在2014年9月—2017年9月期间选取阴道分娩的2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无阴道分娩禁忌症,并均是自愿选择阴道分娩模式。就全部20例产妇的产程产后进行观察。结果本次研究中的20例瘢痕子宫中18例产妇进行了阴道分娩,成功率为90%,其中1例阴道分娩之后行子宫修补术,剩下1例在分娩过程中因为产程进展不佳等原因转用剖宫产进行分娩。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妊娠产妇而言,在进行了阴道分娩指标的严格控制下,应用阴道分娩具备有一定的安全性跟可行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剖宫产后 产妇 阴道分娩 产程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程标准下的分娩情况,评价新旧产程标准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90例产妇和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前者为对照组(旧产程标准),后者为研究组(新产程标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相对更长(P<0.05),自然分娩率相对更高(P<0.05),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两组产妇的第二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相仿(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对于提高分娩安全和保障母婴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产程标准 分娩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单胎头位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活跃期停滞的157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单胎头位产程正常的157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①观察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和头位位置与对照组比较,相差较大,有比较价值。②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平均潜伏期及母婴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有比较价值。结论在骨盆正常的情况下,新生儿体重、胎方位、产妇的心理因素及潜伏期长短都与活跃期停滞密切相关,而活跃期停滞又会导致手术产率的增高以及严重的母婴并发症。

  • 标签: 活跃期停滞 原因分析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阴道分娩产程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6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全面护理干预及产程观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阴道分娩产妇38例,34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4例<7分,仅1例术后大出血,平均住院天数3.6(d),平均住院总费用(2281.56)元,新生儿窒息2例;剖宫产妇23例,16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7例<7分,产后感染者9例,平均住院天数7.8(d),平均住院总费用(4979.83)元,新生儿窒息10例。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及严密观察,能有效提高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率,减少母婴产后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等,值得研究和借鉴。

  • 标签: 瘢痕子宫 阴道分娩 全面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待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应用缩宫素引产的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产妇在生产时负性情绪,减少产程时间,减少剖宫产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初产妇 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