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性肺炎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的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通过配合积极治疗,控制住了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12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通过积极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合理的饮食,及时的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复发率。

  • 标签: 小儿 支气管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晚期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寻找合适的护理方法,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方法采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肺癌晚期患者,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为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理和生存状态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晚期肺癌患者普遍存在悲观情绪,往往不配合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心理和生理状态,提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晚期肺癌 生存质量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及醒脑治疗急性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中毒昏迷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醒脑或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醒脑与纳洛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为77.5%和95.0%(P<0.05),神志清醒时间和肢体运动恢复时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醒脑与纳洛酮治疗急性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中毒昏迷 醒脑静 纳洛酮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剂是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经现代科学技术制成可为人体内注入的制剂,其中有肌肉、穴位、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用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无菌粉末/浓溶液等可注入体内的制剂。中药注射剂为传统医药理论及现代生产工业结合而成的产物,其打破了中药传统给药方式,属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速。中药注射剂于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随之出现了诸多不良反应,人们也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本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上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疗小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2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将其分为观察组(疗小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静脉输液,观察组在实施静脉滴液过程中采用疗小组。结果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时成立疗小组,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 标签: 静疗小组 临床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住院处方审核,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配软件,对每个配处方逐个审核,对不合格处方进行调配前干预。结果医嘱处方合格的有488份,占93.67%,不合格33份,占6.33%。在不合格的医嘱处方中,主要是溶媒选择不当、药物用量超说明书及在一个输液溶媒中,干预后全部合格。结论配工作应重视事前干预,加强安全性监测,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 标签: 静配中心 合理用药 事前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可是成立疗小组对静脉治疗的作用。方法将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常规培训管理模式下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50例患者及2例护士纳为对照组,将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疗小组成立的培训管理模式下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50例患者及2例护士纳为研究组。将两组在治疗期间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为28%,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对于参与静脉治疗的护士人员的培训管理来说,成立静脉小组的方法比常规方法更为有效,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而且对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也有着更加显著的积极意义,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意义。

  • 标签: 科室 静疗小组 静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醒脑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脑梗塞患者共计84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以醒脑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前的神经功能缺损及Barthel指数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醒脑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该药物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标签: 醒脑静 脑梗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静脉输液护理当中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选择在此期间我院的所有护理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18年1月开始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并且对于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前后(2018年1月前后)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落实护理安全管理以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养提升,而且静脉输液风险的发生给大大降低,与护理安全管理之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输液护理工作过程当中,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其中能够有效的帮助相关护理人员对自身的素养和理论技术进行提升,改善护理过程当中患者的满意度,对于护理人员进行锻炼,可以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发生,也能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风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将78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发生显著下降,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升高,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脑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尽早康复,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脑出血护理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醒脑在急性酒精中毒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确诊为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意识恢复清醒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肢体运动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明显降低意识恢复清醒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肢体运动恢复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酒精中毒 纳洛酮 醒脑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乐维和迪施乐在无痛人流中的效果。方法以最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198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分为乐维组(n=99)和迪施乐组(n=99)。结果迪施乐组HR(72.34±3.56)次/分钟、SPO2指标为(98.42±1.05)均明显高于乐维组;迪施乐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6.4±2.6)秒、清醒时间为(142.2±80.4)均明显少于乐维组;迪施乐组患者的注射痛比率为11.11%、下腹痛比率为20.20%、呼吸抵制率为3.03%均明显低于乐维组。讨论迪施乐在无痛人流中的效果要明显的优于乐维的效果,前者具有起效快、注射疼痛小、术后下腹疼痛小等特点。

  • 标签: 乐维静 迪施乐 无痛人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的病例资料,对其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护理方式的情况下12例出现内瘘闭塞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指导血液透析患者掌握正确的内瘘按压、穿刺和锻炼方法,并让其合理控制血糖和血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完成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内瘘闭塞和感染的情况。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手术治疗的病患,根据来院的次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手段,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应用风险意识护理。比较两个治疗组的、手术室风险发生状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则是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讨论将风险意识护理方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不仅能够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还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意识护理 手术室护理管理 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纳洛酮联合醒脑治疗脑血管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此次研究要求,将40例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0月份,并将其设为实验组,予以纳洛酮联合醒脑治疗;同期纳入40例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此次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针对总有效率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高,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针对血氨浓度改善情况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优,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针对神志转醒时间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短,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结论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且促使患者神志转醒。

  • 标签: 纳洛酮 醒脑静 脑血管病意识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配合方法,提高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我院5个月5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情况。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预后效果好。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法简单,术后疼痛轻,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特点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这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90例患者共有180颗牙齿缺损,缺损最多的有6颗,缺损最少的2颗。其中进行全口牙齿修复的患者有40例,进行下口的义齿修复的患者有20例,进行上口的义齿修复患者有30例。口腔修复一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访问,所有患者都能按照医嘱完成口腔的保健工作,患者口腔保健率为100.0%。结论老年人口腔修复前,应做好临床诊断、病史分析等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治疗结束后,为患者提供术后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认知,提升口腔修复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修复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产科护理效果的影响。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63例和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61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获得了更为满意的护理体验,其护理满意率(93.7%)高于对照组(78.7%)。观察组产妇对于育婴知识和护理技巧的掌握程度相对更高,其优良率(96.8%)高于对照组(82.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其对于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和新生儿成长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产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醒脑注射液抢救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抢救的1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抢救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抢救;抢救组在常规抢救的同时,给与5%葡萄糖注射液+醒脑注射液20ml单独一路静脉滴注;对比抢救前后两组GCS评分、抢救成功率、血肿扩大率、病死率及意识转清醒率的变化。结果抢救后,抢救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抢救组患者的病死率及血肿扩大率明显降低,而抢救成功率及意识转清醒率明显升高。结论醒脑注射液用于抢救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患者的GCS评分,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入选患者114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获得随访110例、常规组106例。干预组、常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干预组低于常规组,6个月内干预组糖尿病不良事件发生例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护理干预 疾病管理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