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喂养不耐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00例早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治疗。结果观察组早产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早产患者优。结论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喂养不耐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早产儿 抚触 微量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预防早产喂养不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早产6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早产护理过程中出现喂养不耐症状的比率、到达全胃喂养的时间及其体重增加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喂养不耐发生率(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到达全胃喂养时间(10.41±2.32)d,较对照组(15.42±3.04)d短;观察组体重增加(1.24±0.52)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4±0.32)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帮助早产降低喂养不耐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喂养不耐早产静脉营养补钾的适当时机,选择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喂养不耐早产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的喂养不耐早产实行后期补钾的办法,观察组早产实行初期补钾的办法,所有患者都在出生后第一周末和第二周末进行血钾水平的检测。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早产第一周末和第二周末的血钾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有低钾血症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所有患者没有不良反应。结论喂养不耐早产应该在患病的早期就进行补钾,这样可有效避免患有低钾血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 静脉营养 补钾时机的选择 研究
  • 简介:摘要早产喂养不耐是较常见的症状,由于早产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而造成胃肠消化功能不全,吞咽功能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1,早期喂养易引起呕吐、腹胀、上腹部不适等喂养不耐的症状,影响早产的生长发育2。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等药组成,据药理学证实,本方具有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调节胃肠功能,排除肠胃积滞作用3,对缓解恶心、呕吐、厌食的效果稍好。本研究应用四磨汤口服液防治早产喂养不耐,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汇总报告。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 四磨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泵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喂养不耐的干预及护理。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早产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30例采用微量泵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30例则采用常规的注射器推注法。结果采用微量泵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患儿胃内残量减少,呕吐、腹胀减少,进奶量增加,患儿体重增加明显。结论微量泵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优于常规的注射器推注法。

  • 标签: 喂养不耐受 微量泵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 简介:摘要早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又是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75%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因此加强早产护理,重视早产喂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产肠内喂养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21例超早产,通过实施早期肠内喂养的护理干预策略,如奶源的选择、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监测等,以促进经口喂养,实现全胃肠道内喂养的时间,达到追赶性生长。结果本组患儿住院天数21~97天,平均住院天数(59.81±15.21)天;出院体重1750~3480g,平均体重(2288.57±366.29)g,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实施早期肠内喂养管理,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较快达到营养性喂养和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提高存活率。

  • 标签: 超早产儿 肠内喂养管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高危早产体格发育及贫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儿保门诊定期保健高危早产81例,根据纠正月龄6月龄前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三组,分析各组出生时一般情况,采用Z评分法对矫正月龄1月、3月、6月的体重、身长、头围进行评估,比较各组早产纠正月龄6个月内体格发育、贫血患病情况。结果比较三组早产出生时情况显示部分母乳喂养组母孕期妊娠合并症发生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早产各月龄期生长发育均无显著性差异;母乳喂养组儿童纠正月龄6月时贫血患病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妊娠合并症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建立,母乳喂养高危早产可以获得满意的体格增长,但贫血患病率高,需在管理过程中提高对贫血的监测,加强家长教育,提高铁剂补充的依从性。

  • 标签: 高危早产儿 喂养方式 Z评分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的,来我科进行治疗的早产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了口腔运动干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开始经口鼻喂养、完全经口喂养、住院时间对比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喂养效率、出院体重量、体重量增长速度对比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开始经口鼻喂养、完全经口喂养、住院时间,提高喂养效率、出院体重量、体重量增长速度,值得新生儿及NICU病房广泛采用。

  • 标签: 口腔运动护理干预 早产儿 经口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及生长促进的效果。方法将107例喂养不耐患儿分成非营养性吸吮组(A组)55例及早期营养性喂养组(B组)52例,比较两组患儿胃肠不耐改善及生长指标。结果B组患儿经口喂养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比A组患儿提前,平均每日增加奶量B组也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儿恢复出生时体重提前,身长增长速率及血清前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喂养不耐患儿微量营养奶液能改善喂养不耐,并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营养性喂养 生长发育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将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运用于早产的护理中对其喂养状况改善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早产健康成长提供借鉴。方法对于我院产科收治的64例早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在两种护理模式下早产喂养状况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口服喂养准备评估及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明显较高(P<0.05);营养状况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明显较优,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运用于早产的护理中成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口服喂养准备情况及口腔运动功能,促进喂养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早产的生活质量,应大力推广实施。

  • 标签: 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护理 喂养状况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产患者50例,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0例早产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9例,死亡3例,存活率93.7%。结论加强对早产的临床护理,对早产的存活率及生命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同时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儿童伤残率。

  • 标签: 早产 小儿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营养性吸吮(NNS)喂养方式,对早产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产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选择组采用鼻胃管喂养的同时辅以NNS喂养,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喂养。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统计拔胃管经口喂养的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喂养一般情况比较,拔管时间、出生体重恢复时间、肠道营养指标达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胃管留置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早产生理行为的发育程度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促进早期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 标签: 非营养性吸吮 鼻胃管喂养 早产儿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PDA(hsPDA)严重影响早产的存活及预后。超声心动图是明确早产动脉导管未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血清脑钠肽监测应用于hsPDA的辅助诊断,为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本文对早产PDA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低血糖的监测,早期进行护理干预,降低早产低血糖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78例早产低血糖的动态监测、治疗和护理情况。结果78例早产血糖均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严密监测早产血糖值,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及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加强保暖合理喂养,准确使用葡萄糖液静脉输注,可及时纠正低血糖,防止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 标签: 早产儿 低血糖 监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9例早产呕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的出现呕吐症状的69例早产进行研究,分析呕吐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分析后,患儿呕吐的原因有咽下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喂养方式不当、对呕吐中枢的刺激、消化道梗阻、肠道功能紊乱依次有30例、10例、15例、8例、3例、3例。所有患儿经过有效护理后情况均有所改善。结论医师应该对患儿出现的呕吐现象进行及时分析,给予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改善患儿的症状,促进患儿健康生长。

  • 标签: 早产儿 呕吐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中的应用价值,进而为早产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治早产1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由80例早产组成,对照组早产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早产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的生长状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生长速度优于对照组早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早产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早产进行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促进早产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早产儿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