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患者创呼吸使用后临床护理对诊治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0例COPD的住院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创呼吸通气治疗,25患者进行专人护理,2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护理疗效观察。结果两组项目比较,P<0.05,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及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专业护理有利于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日康复。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护理 COPD
  • 简介:摘要目的把综合护理应用于使用创呼吸治疗的呼衰病人中,探讨其对护理疗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使用创呼吸治疗的呼衰病人80例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研究组给予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在PaCO2、PaO2基本符合正常人的水平,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病人舒适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对使用创呼吸治疗的呼吸衰竭病人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该类病人的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整体护理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创正压通气呼吸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氧指标、呼吸频率和心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创正压通气呼吸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选择创呼吸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中的88例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分别接受创呼吸、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及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pH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2.73%(χ2=6.18,P=0.01)。结论创呼吸用于治疗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体征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ICU 急性心衰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创呼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生理指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呼吸可有效缓解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了死亡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呼吸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创呼吸)和对照组(常规呼吸)各20例。对比两组PaO2、PaCO2、心衰缓解时间、使用呼吸频次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19/2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14/20)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心衰缓解时间、使用呼吸频次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呼吸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左心衰竭 无创呼吸机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正压通气不同模式对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撤成功率、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RDS患者86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8月—2018年8月,分组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主,分试验组(43例,采纳nSIMV-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对照组(43例,采纳nCPAP-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动脉血气指标、撤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aO2、OI指数以及撤成功率显著较对照组高,治疗后PaCO2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创正压通气采用nSIMV模式,可有效提高RDS患者撤成功率,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中创呼吸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抢救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20例。此次研究乙组是高流量吸氧,研究甲组使用创呼吸,总结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结果甲组的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平均血压、呼吸、心率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中,创呼吸的应用价值很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且明显改善相关指标。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抢救 无创呼吸机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呼吸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ICU救治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取26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入ICU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患者共13例;实验组同时予以创呼吸治疗,患者共13例。观察患者治疗情况,记录、分析和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较高,数据对比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指标改善情况理想,SaO2、PaO2、PaCO2以及pH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创呼吸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心肌耗氧量,对患者病情控制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创呼吸在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秦皇岛市妇幼保健医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新生儿创呼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显效30例、有效1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显效22例、有效1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创呼吸应用于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转运成功率,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 危重新生儿 急救转运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我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者30例,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一样,加用创呼吸辅助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值、动脉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延迟、早期创呼吸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8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49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延迟创呼吸,研究甲组是早期创呼吸,总结体征情况、气管插管情况、临床情况结果甲组的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气管插管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住院天数、病情好转时间都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早期创呼吸可明显改善体征,缩短住院时间,病情快速好转,且降低气管插管的概率。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延迟治疗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呼吸辅助治疗对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9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创呼吸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创呼吸辅助治疗后,PaO2、SaO2及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和MD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呼吸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患者的血气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血气指标 氧化应激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个性化护理对慢阻肺使用创呼吸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使用创呼吸进行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5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对使用创呼吸治疗的慢阻肺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慢阻肺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几种不同通气方法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40例来我院进行疾病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创呼吸下的ST+V模式、S/T模式的通气干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阶段的应激表现,以及与呼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ST+V模式干预后,各项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ST+V模式值得在临床该疾病的治疗中,加强应用,病患的应激反应可以获得显著的减轻,呼吸功能逐步恢复至正常。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通气模式 应激反应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把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呼衰病人使用创呼吸的护理中,探讨其对该类病人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通过机械通气呼衰病人70例进行研究,把所有病人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的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比对照组病人改善明显,且病人舒适度改善也较明显,且差异显著,P<0.05,且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很高的改善重症肺炎呼衰病人创呼吸辅助治疗期间的疗效,有助于该类病人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重症肺炎呼衰 无创呼吸机 普通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延续性护理在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在创呼吸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PaCO2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测试评分、再入院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血气指标PaCO2值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测试评分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再入院率是18.52%(5/27),研究组的再入院率是3.7%(1/27)。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是60%,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可以改善患者的PaCO2水平,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延缓患者疾病进程。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 再入院率
  • 简介:摘要MECT是多参数监测下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简称,是精神科常用的物理治疗的方法。抽搐电休克,是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给予肌肉松弛剂,再通过适量的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层广泛放电,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抽搐电休克治疗前中后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对1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经MECT治疗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心理疏导和护理。结果采用心理疏导,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变,积极配合治疗确保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尽快控制病情。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充填式张力与平片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腹股沟疝气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平片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对照组,n=30)与充填式张力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n=30)对临床疗效、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平片张力疝修补手术来说,充填式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疗效更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气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从我院选取4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的椎体均具有手术耐受性,每个单椎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5分钟,对每个患者注入的骨水泥量为(3.5±2.2)毫升,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介于20毫升到50毫升之间,且手术完成后均无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有所降低。结论在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同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较小。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