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实施可达龙静脉输治疗过程中可达龙外渗后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可达龙经静脉输外渗导致的皮肤损伤患者12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针对收治的12例皮肤损伤患者实施针对性处理及护理,观察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2例可达龙外渗后导致的皮肤损伤患者护理后的治愈率为100.00%、护理满意度为91.67%、静脉炎发生率为25.00%。结论针对可达龙静脉输外渗导致的皮肤损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可达龙 静脉输注外渗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血小板输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输,分析血小板输对血液病患者的影响。结果大部分患者在血小板输治疗后病情缓解,有小部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随着血小板输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高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输是治疗大部分血液病的必要措施,但临床应避免或减少多次输,并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需求按照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血液病 临床疗效 输血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无效影响因素及交叉配型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8例不同临床病种患者血小板输无效进行原因分析以及抗体筛查和配型。结果88例血小板输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选择相配合的进行输,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仅有8例24h无效,无效率9.9%。结论抗体、输血次数、不同性别、血液疾病等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有影响,而经过交叉配型完全配合的血小板输则效果显著。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影响因素 抗体 输血次数 血液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下肢输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在输刺激性药品相同、药品总量和滴速等相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机选择100例患者,其中50例为上肢静脉输地塞米松,50例为下肢静脉输入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情况。结果上肢静脉输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8%,而下肢静脉输注发病率达到30%。下肢静脉炎静脉栓塞的严重程度发生静脉炎静脉栓塞30例,其中有2例为静脉栓塞。而上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都为轻度,无静脉栓塞。其中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20~40岁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35.71%,40~60岁为19.3%,60~80岁最低为10.34%。结论静脉炎静脉栓塞发生率与年龄成反比;下肢静脉输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比上肢静脉输高,而且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上肢静脉炎严重。因此在为患者输刺激性药品时应选择上肢输

  • 标签: 上下肢 输注 刺激性药品 静脉炎 静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不同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接收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速度不同分为A、B、C三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T6阻滞出现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短于B组、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B、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两组患者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最低血压值显著低于A组,且最低血压值出现时间晚于A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B组与C组患者的最低血压值、最低血压值出现时间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时,药速度与麻醉效果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控制在15~20s之间,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较为持久,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注药速度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小板输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为我院7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住院患者,按照血小板计数分为两组,A组为20×109/L<PLT<50×109/L,B组为PLT<20×109/L。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血小板输治疗。在输前及输后24小时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值和血小板回收率,评估两组患者血小板输疗效。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CCI和PPR明显增高(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输血小板时应结合病情和血小板计数做出正确决定。

  • 标签: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疗效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泵在输加温20%甘露醇中与传统重力输对比的优越性。方法将本科2015年1月~2015年4月在门诊输甘露醇的96例次患者,按输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每组。均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选择粗、直、弹性好且避开关节及静脉瓣的上肢血管,输20%甘露醇125ml。观察组将20%甘露醇加温至35~37℃后,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快速输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抬高液体瓶,常温液体的方法进行输。输结束观察30min让患者离开。观察两组在输液速度、静脉炎的发生、用药后排尿时间及患者舒适度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48例患者均在14.7min滴注完成,发生静脉炎1例次,排尿时间为20±3.5min,患者诉输过程中手臂轻度酸胀6例次,无重度酸胀及疼痛。对照组21例次在未加压情况下15min内输完,7例次经加压后15min内输完,18例次经加压无法忍受静脉胀痛拒绝加压后超过20min输完,发生静脉炎3例次,排尿时间均在25min以上,其中18例次30min内未排尿,输过程中41例次患者诉上肢酸胀,其中8例次为轻度酸胀,17例次为中度酸胀,12例次为重度酸胀,4例次诉难以忍受。两组均未发生药液外渗及重新穿刺情况。观察组在静脉炎发生率、用药效果及患者舒适度方面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20%甘露醇使用输液泵加压静脉输入,较常温传统重力静脉输入法,静脉炎发生明显减少,输速度易控制,不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保证了药物疗效。

  • 标签: 甘露醇 输液泵 加温 静脉炎 速度
  • 简介:目的心理咨询倦怠问题在西方已经研究了多年,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我殴研究的较少。文章从倦怠的定义、表现、测量、影响因素及干预等方面,介绍国内外心理咨询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及结果,以促进国内在核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 标签: 工作倦怠 心理咨询师 干预 应对 研究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心理治疗者要能帮助来访者,探明并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就要有理论的支持。理论思想决定着治疗在治疗遏程中的一系列的反应。如何看待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定位。

  • 标签: 心理治疗师 角色 心理与治疗师
  • 简介:摘要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胜任力特征的看法,结果显示,大学生期待女性咨询的比例为74.5%,期待30~40年龄阶段咨询的比例为40.9%,女大学生和文科生对咨询的专业态度和能力显示更为关注,三年级大学生对咨询的外向性特征期待显著低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大学生,外向性因子与自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 标签: 咨询师 胜任力 大学生观
  • 简介:摘要提问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功之一。本文通过对大量临床咨询个案过程的观察,总结了心理咨询会谈过程中常见的五种提问类型和可供参考借鉴的提问方式,为心理咨询实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心理咨询 提问 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出50例病人,观察血小板输效果和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观察组效果和输血后血小板指数。结果所有病人在输24小时后进行检测,输3~5次病人PTR为29.63%、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14.81%,病人进行6次以上输出现PTR为43.48%、同种抗体阳性率43.48%。结论多次输血病人易发生PTR情况,且随输次数增高抗体阳率会随之升高,在临床上血液疾病病人需及时血小板抗体筛查。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多次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门诊患者玻璃体腔药手术安全核查方法。方法对2015年7-12月进行玻璃体腔药的门诊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安全有效的核查流程。结果有效保障门诊玻璃体腔药患者的手术安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引入到门诊患者手术流程中,可有效保障门诊患者玻璃体腔药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门诊患者 安全核查 玻璃体腔注药
  • 简介:摘要目前,许多中职护理专业开展育婴培训,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中职护理专业开展育婴培训在课程结构,实训场地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本文就培训师资、教材建设、职业素养培训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

  • 标签: 中职 护理专业 育婴师培训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