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护理的相关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的体征变化及其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更接近于正常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物质生活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强对其的护理干预,提高其预后效果,促进其良好恢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患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这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有何帮助。方法选择52例患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的患者进行本文的实验研究,这部分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且治疗时间都处于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之间,称术后接受一般护理的26例患者为实验研究的一般组,其他的26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这部分患者称为研究的优质组。经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加上不同方式的护理,所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身体的疼痛都有所好转,但是优质组恢复的更好,且生理功能也比一般组患者强。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后,实施一般护理不如实施优质护理所取得的效果好,患者在优质的护理中能够更快恢复健康,这种护理方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 标签: 优质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外科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动脉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采用特定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临床上动脉手术后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结论实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脉手术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其护理方法和模式,能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动脉瘤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动脉具有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术创伤小,出血及心、肝、肾等脏器并发症少,具有术后恢复快、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优点1。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高血压肾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0例破裂髂动脉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10例破裂髂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腔内治疗7例,开腹手术治疗1例,2例患者放弃手术。8例手术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前症状均消失),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围术期二次介入治疗1例,1例放弃手术患者发病72h内死于失血性循环衰竭。随访3月~3年,8例患者获得随访,失访1例(为放弃手术患者),死亡2例(均为腔内治疗患者,死因均与动脉无关),臀肌跛行或下肢肿痛3例,无任何不适症状3例。结论腔内治疗和开腹手术均是破裂髂动脉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可耐受手术治疗的破裂髂动脉患者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腔内治疗近期并发症较多,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髂动脉瘤 破裂 并发症 死亡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采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患者后经手术证实40例,采用MRI、MRA检查诊断,对MRI、MRA的影像表现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进行比较。结果对MRI和MRA检查对小于5mm的小动脉的检出率情况为,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小动脉23个,MRI检查检出小动脉13个,检出率为56.52%;MRA检查检出小动脉17个,检出率为73.91%;MRI加MRA检查检查检出小动脉22个,未检出的小动脉1个,检出率为95.65%。结论颅内动脉MRI显示动脉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动脉在MRA上显示为与载动脉相连的囊状物,其大小约与动脉造影所显示相仿。两者结合诊断,检出率较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DSA在诊断脑动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旋转DSA对80例颅内动脉的患者进行全脑的血管造影。结果80例的脑动脉患者中常规DSA检查发现了50例,其中有26例显示动脉所供血的动脉和周围血管关系不清楚,24例动脉患者的颈显示不清,而经过旋转DSA检查后,动脉颈、体、供血血管和周围的血管关系均清晰显示。结论旋转DSA在脑动脉的检查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旋转DSA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内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栓塞术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及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有利于患者配合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日康复。结论做好动脉栓塞术病人术后护理是促进病人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要点研究。方法选择脑动脉介入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两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针对性护理比常规护理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过程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更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均有P<0.05)。结论本次研究的护理所得效果显著,使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减轻患者身体压力,也降低了病情恶化的可能,可以为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心理行为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主动脉破裂患者术后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2例腹主动脉破裂术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8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2.35%。实验组患者得到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破裂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避免术后出现并发症,在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并发症,有助于术后的身体恢复。

  • 标签: 腹主动脉瘤破裂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的CT诊断及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破裂患者32例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结果CT显示有腹膜后血肿26例,6例行增强CT扫描后显示活动性造影剂外渗。结论CT诊断腹主动脉破裂出血则较为准确,尤其超高速CT(又名电子束CT)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扫描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对疑有腹主动脉破裂,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应尽可能行CT检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对疑有腹主动脉破裂,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应尽可能行CT检查。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破裂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的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所有患者经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均顺利进行,62例患者中,2例患者麻醉复苏时间明显延长,经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多,1例积极处理后康复,另1例患者发生脑疝,第3天死亡;1例患者出院后36天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死亡;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出现症状,临床痊愈。结论介入血管内栓塞的方法能有效治疗颅内动脉,创伤小,成功率高,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以降低术中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并发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主动脉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10例腹主动脉患者除1例体破裂大出血未能及时手术而死亡之外,其余患者均择期手术成功,9例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结果9例腹主动脉患者经过周密的观察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未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腹主动脉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其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2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病情观察,预防动脉再次破裂。结果62例患者中,术后治愈24例,恢复良好31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4例。结论加强对患者颅内后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护理,能达到预防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的作用,能及时发现病情,有利于减少死亡率和并病残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例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的病人资料。结果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3例同期行动脉夹闭及一侧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1例分期行动脉栓塞术及双侧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1例行双侧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动脉未做处理,随访时间最短半年,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随访期内复查CT灌注皆有改善,5例均未发生动脉复发或破裂。结论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患者需要个体化治疗,综合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临床评估适合夹闭的动脉,选择同期进行开颅夹闭及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是安全且有效的,对于临床评估后破裂风险较小的动脉可以选择密切随访。

  • 标签: 非出血型烟雾病 动脉瘤 治疗策略 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