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线应用于会阴切口缝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结果切口愈合率达99.8%。结论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并皮内缝合皮肤不拆线是一种理想的缝合方法。

  • 标签: 会阴切口 可吸收线 皮内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收放散试验应用在疑难配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间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异常者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先给予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不规则抗体排除、高校价冷凝集素检查后,再实施交叉配血步骤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00例疑难配血者中,ABO正反型不相同者28例,分别为自身抗体者(6例)、ABO亚型者(1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7例);16例不规则抗体,分别为抗-C、抗-D、抗-E(5例、4例、7例);肝素影响以及高效价冷凝集素者分别为5例、6例;后将外部因素排除后,100例疑难配血者均成功配血,且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吸收放散试验使用在疑难配血中,可快速检测抗体和抗原,同时能够明确ABO血型;为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可实施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和不规则抗体排除等测定;故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疑难配血 吸收放散试验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爪形钢板和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处肋骨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共36例,将其依据治疗方式分为爪形钢板组(20例)和可吸收肋骨钉组(1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研究中,爪形钢板组总优良率为90.0%,可吸收肋骨钉组总优良率为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多处肋骨骨折,采用爪形钢板固定稳固性好,而可吸收肋骨钉反应更小,组织相融性好,因此,临床治疗应当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选择。

  • 标签: 爪形钢板 可吸收肋骨钉 多处肋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解剖使全口义齿和舌向集中(牙合)修复全口义齿槽嵴吸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一月在我院修复科室就诊的重度压槽嵴吸收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40人,分别采用解剖式牙合型和舌向集中式牙合型制作全口义齿,接着分3个月、6个月、12个月为一个测量周期,对患者填全口义齿的使用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在同样的咀嚼时间里,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比解剖式全口义齿高(P<0.05),在满意度方面,前者也优于后者。结论舌向集中牙合式全口义齿在牙槽嵴重度吸收的牙列缺失患者的治疗方面效果更显著。

  • 标签: 全口义齿 舌向集中牙合 重度压槽嵴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共聚物(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修复猪退变纤维环的效果。方法选择贵州小型猪4头,每头猪选择腰2、3,腰3、4,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共16个椎间盘,平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个椎间盘。实验组将BMSCs复合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植入猪纤维环退变破裂模型处,缝合后纵韧带避免植入体滑脱,对照组直接修复后纵韧带,在术后24周与48周记录修复效果。结果所有猪建模后都成活,两组术后24周的MRI椎间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周的MRI椎间盘高度都高于术后24周(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两组都不能分辨髓核组织,纤维向内塌陷,纤维环板层出现显著断裂;术后48周实验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为透明胶冻状,椎间隙清晰,纤维环及髓核的界限清楚。结论自体BMSCs复合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修复猪退变纤维环能促进提高椎间盘高度,安全性高,可改善椎间盘病理学状况。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共聚物 多孔可吸收支架 退变纤维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率、切口裂开率、切口硬结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95.0%、切口感染率5.0%、切口裂开率0%、切口硬结率0%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62.5%、切口感染率12.5%、切口裂开率7.5%、切口硬结率5.0%(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收缝合线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理想,不仅能够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愈合速度,而且价格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可吸收缝合线 降解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材料治疗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医院自2010年至2015年共收治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患者5例,观察在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材料治疗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疗效,结果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材料治疗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均取得良好疗效,对病人功能恢复没有影响,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费用。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输液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方法,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全员参与该项活动,使静脉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降低到2‰。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降低差错,确保安全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增强了药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药师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 标签: PDCA循环法 静脉配液中心 降低 差错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疗效分析以观察舒地尔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手段基础上进行注射法舒地尔注射,在以神经功能损伤、血液流变为指标的监控下,根据数据统计加以分析舒地尔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康复水平,但是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注射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有积极地治疗意义,本品能有效的改善和修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 标签: 法舒地尔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压力灌肠结合手法按压整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应用补解痉通便加腹外推挤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的肠套叠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A组,然后抽取2015年以前单纯行空气灌肠复位的肠套叠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儿复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60例患儿中有58例患儿复位成功,B组60例患儿中有54例患儿复位成功。结论小儿肠套叠应用补解痉通便加腹外推挤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的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 标签: 小儿肠套叠 空气灌肠 补液 解痉 通便 腹外推挤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应用基溥层制片技术的细胞学形态特点、诊断意义。方法统计2012.5~2013.5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543例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应用基薄层技术与传统涂片两种方法诊断为恶性肿瘤、可疑恶性肿瘤细胞病例留存片进行回顾性对比,均采取双盲由同一细胞医师诊断,同时追踪其手术切除病检结果及其免疫组化进行对照。结果对354例颈部抽出囊标本直接传统涂片及处理后基薄层制片二者对比,应用基薄层制片在颈部穿刺抽出囊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13例,可疑恶性肿瘤细胞2例。传统涂片4例漏诊。基薄层制片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6.67%;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71例乳腺抽出囊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7例,可疑瘤细胞3例,传统涂片2例漏诊。基薄层制片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8例乳头溢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4例,可疑瘤细胞1例,传统涂片1例漏诊,基薄层制片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结论基薄层制片在颈部、乳腺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标本的诊断中,灵敏度共提高了66.67%,优于传统细胞涂片,且能确明诊断较适宜于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 标签: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 恶性肿瘤 乳头溢液 穿刺抽出囊液标本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口服补和静脉补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的患儿85例,随机分为口服补组(41例)和静脉补组(4例),口服补组给予ORSIII补盐,静脉补组经静脉通道给予低张或等张。比较两组患儿的6小时内补成功率、发热消退、腹泻好转时间和病情恶化率等。结果两组患儿的6h内补成功率、发热消退、腹泻好转时间和病情恶化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病毒性肠炎患儿口服补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能替代静脉补

  • 标签: 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 小儿病毒性腹泻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检验的基本方法。方法对50例有临床症状疑患前列腺炎患者开展了前列腺常规检验以及支原体培养,对一部分患者开展了衣原体检测以及细菌培养,将支原体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与正常组进行综合性对比,同时应结合CT检查结果对前列腺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论MP呈阴性还是阳性,前列腺中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变化无相关性。CT与MP阳性兼有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差异具有相关性,细菌培养阳性与正常前列腺当中的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PH值具有相关性。结论疑患前列腺炎患者需采用前列腺检测的方式开展有关项目的检验,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 标签: 前列腺液 检验 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透析B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中四个阶段,形成环环相扣,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对透析B的监测管理,每次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结果加强透析细节管理后,规范了透析的配制。结论通过规范化的PDCA循环管理,不仅能够规范透析配置的质量,保证血液透析的质量;而且还能够有效完善科室常规质检的标准,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

  • 标签: PDCA循环 透析 B液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双金清热口服联合康复新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治疗后退热、流涎消失和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的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显效率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联合康复新可显著改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康复新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评价血液透析中心加强透析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按照透析的相关规范要求,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管理计划,措施落实到人,强化工作细节,加强督查,详细记录透析监测结果,对异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持续改进。比较管理前后透析内毒素及细菌菌落数水平及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的高低。结果加强透析细节管理后,透析内毒素含量较管理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细菌菌落数和C反应蛋白也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加强透析细节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内毒素,细菌菌落数及C反应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标签: 透析液 内毒素 细菌菌落数 细节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炎治疗中采用臭氧的临床效果,探索有效地治疗阴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阴道炎患者,采用双模拟方法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臭氧冲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治疗率为95.35%,与对照组的74.42%相比较有着明显优势,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臭氧治疗阴道炎效果明显,能够减轻或消除瘙痒、疼痛、异味等症状,同时病菌和炎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引用。

  • 标签: 臭氧液 阴道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供血不足使用灯盏细辛注射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长春西汀)与研究组(45例,对照组+灯盏细辛注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供血不足使用灯盏细辛注射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注射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临床效果。

  • 标签: 灯盏细辛注射液 长春西汀注射液 脑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忠者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应用参麦注射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硝酸甘油治疗,10天为1疗程;两组有心绞痛症状加重于以口服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必要时含服消心痛,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常规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两组心绞痛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4%、60%(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53.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下移幅度和硝酸甘油用量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ST段下移幅度减小,硝酸甘油用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解除血管痉挛,从而使冠脉血流量增加,降低心肌耗氧量,并有保护和修复心肌细胞及一定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防止心肌梗死。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参麦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莫西沙星注射联合炎琥宁注射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12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对照组单方面采用莫西沙星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炎琥宁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注射联合炎琥宁注射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莫西沙星注射液 炎琥宁注射液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