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对急腹症保守性治疗方法及手术治疗时机的合理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分析急腹症患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与鉴别后,选择保守性治疗方法的患者61例,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39例,100例急腹症患者痊愈93例,取得93%的治愈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急腹症患者的及时诊断与临床鉴别,按照患者的急腹症临床特征,合理选择治疗时机,为患者选择保守性治疗方法或者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痊愈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急腹症 保守性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时机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ICU患者输注各血液成分用量,输注的合理性。方法调查本院2016年1月-12月ICU收治的不同病种的病历资料,输血成分和用量的情况以及输注血液的指征及合理性分析。结果①不同病种只输注红细胞成分占24.2%,多种血液成分使用占49.6%。②输注血浆或冷沉淀患者的适应症掌握欠佳。③输注血小板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占91%。结论①联合输注占住院病人的49.6%,单种血液成分输注占住院病人的24.2%。②输注血小板趋于合理。③输注血浆及冷沉淀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 标签: ICU 输注 红细胞 血浆 冷沉淀 血小板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临床药师在儿童合理用药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身体的免疫系统、肝肾功能、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不健全,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年人有本质区别,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临床药师科学合理的用药可以帮助儿童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开展药物使用指导,对处方点评,可以避免和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就医院临床药师在儿童合理用药中的干预研究作用进行浅析。

  • 标签: 临床 儿童 合理用药 干预作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中怎样合理使用中药。方法结合患者病情,通过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物,称取适当的剂量,制定合理疗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用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临床医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中药的合理用药,可提高中药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整体观念、重视辨证论治,把握中药药性及配伍禁忌,真正做到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 临床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科在合理用血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并进行输血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并进行输血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遵循医嘱输血,观察组在医嘱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输血,并由输血科进行监管。结果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成份输血率显著提高,观察组不合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合理事件发生率。结论通过输血科的合理用血管理后发现,成份输血率显著提高,不合理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这说明输血科作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部门,对临床合理用血具有重大意义,而输血科作为管理用血的职能科室,其作用明显意义重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住院带药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并总结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共3000张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6年7月开始加强对住院带药处方的管理,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共1500张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共1500张作为实验组,对比管理前后住院带药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结果对照组15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73张,不合理处方率为4.87%,实验组不合理处方有35张,不合理处方率为2.33%,实验组的不合理处方明显比对照组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住院带药处方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以及超常处方,其中实验组每一项所占的比例都比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以及超常处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 标签: 住院带药处方 不合理用药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合理情绪疗法应用于护理实践中,可以使护理工作者和患者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学会合理的看待自我心理健康,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缓解护士和患者的压力,促进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合理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心理健康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药房的不合理性处方干预进行探讨,提高处方的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药师对处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有效的干预,避免出现药房混乱以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方法药师需要严格的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的处方及时的进行干预,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汇总,其次经过奖惩二次干预。结果经过医师的严格把关审核,重视程度相对以往有提高,不合格的处方总体下降到50%。结论加强医师对处方的干预力度,增强医师、药师以及患者之间的交流,建立信任度,缓和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用药事故的发生。

  • 标签: 不合理处方 干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西药应用情况,对西药应用合理性进行了解,提高医院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从我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西药处方中随机抽取2600张,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对抽取西药处方统一点评,并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格处方95.5%,不合格处方4.5%;其中不合格处方主要为不合理用药处方与书写不合格处方,分别占不合格处方的69.4%与30.6%。结论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仍然存在,医院应根据调查结果加强对药物的管理,促进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提升。

  • 标签: 药物应用 合理性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状况,以便为合理化使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在2015年3月到2016年6月这个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住院治疗的病人100位,通过查阅他们使用药物时的医嘱材料,以及让病人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具体了解这些病人对抗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是否遵从医嘱,以及具体用药情况,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所选择的100位病人之中,只有8位病人选择使用单药治疗,仅占8%,其中选择三药共同治疗的病人最多,共有47人,占比47%;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病人在外科相关科室的人数要比内科相关科室少44人;存在不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病人主要集中在心脏科、内科以及脑科这几个科室,人数达到28位,并且存在不同原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其中对于药物的类型选择不合理的有6位,占比21.4%,使用药物的频率及次数不合理的有12位,占比42.8%,在不明情况下破坏了药物结构的有10位,占比35.8%。忘记按时服药的病人共有8位,占比8%。结论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对于抗高血压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相关的医护人员需要与临床的药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掌握足够的和合理用药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监督病人进行合理的用药过程,以此推动药物使用在临床上合理化的进程。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 合理利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内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原体种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来选择使用抗菌药物,使患者用药效果达到优化;同时要加强药学干预,减少抗菌药物误用滥用几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抗菌药物 呼吸内科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门诊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门诊开出的500张处方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处理处方,观察组采用处方点评制度介入改进。将两组处方不合理处方比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合理处方比例为12(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8%),且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处方点评对心内科临床合理用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显著改善处方的基本指标,降低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处方点评 临床合理用药 心内科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在饮食、心理、运动、服药等方面给予系统的护理指导,而对照组不予实施系统的护理指导,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经过系统的护理指导后其生活习惯以及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系统的护理指导可以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控制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无关,出现不良反应频次最多的是庆大霉素、链霉素、依替米星,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及皮疹等。结论临床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使用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氨基糖苷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房不合理处方,对结果进行点评。方法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新编药物学》《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和药品说明书进行不合理处方评定,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078张处方中有不合格处方1488张,不合格处方率为4.12%,其中不规范处方834张,占56.05%,不适宜处方928张,占46.98%,超常处方6张,占0.6%。结论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应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临床用药,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西药房 不合理处方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WHO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统计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表征。结果抗感染药物可能引发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进而对多个器官造成损伤,受损器官或系统中比例较高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严格管控,对服用抗感染药物的患者实施严密监测,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出现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发生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其应对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0例中药应用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中药应用安全性效果。结果本研究中所选2000例研究对象中共出现不良反应104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未实施辨证论治(33.33%)、用量用法错误(27.03%)、中西药联用不当(17.12%)、中药炮制不当(16.22%)、其他原因(6.31%)。结论临床上加强合理用药对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 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强化药事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3月作为观察组,在医院内强化药事管理,并将2016年1-3月未强化期间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0.55%,低于对照组的0.93%,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药事管理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药事管理 合理用药 促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中合理应用护患沟通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合理应用沟通技巧下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合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患沟通技巧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