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75例危重病人,按照编号单双数方法将患者分为肠外组和肠外+肠内组。肠外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肠内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评价(1)护理前后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2)腹泻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者护理前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差异不显著,而肠外+肠内组患者护理后IgG、IgM、IgA、转铁蛋白、清蛋白、前白蛋白显著比肠外组好,P<0.05;(2)肠外+肠内组腹泻发生率显著比肠外组低,P<0.05。结论危重病人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状况和营养水平,且可预防腹泻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病人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紧急危重病人转运的医护协作护理。通过100例危重病人的转运情况分析,做好紧急危重病人转运前的评估以及准备工作,并且对转运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遇到紧急情况进行处理1。结果显示100例危重病人均可安全转运。所以,医护人员之间进行协作配合,做好转运之前的准备工作,在转运过程中分工协作,做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 标签: 危重 转运 医护 协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的异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胃镜活检检查进行病理诊断,并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比较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在确诊胃癌、胃癌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胃镜活检在确诊的诊断率为82.5%,漏诊率为5.0%。胃镜活检在确诊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方面诊断率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活检在确诊胃癌分化型方面的诊断率与术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在术前确诊胃癌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对胃癌病理类型的诊断方面与术后病理仍存在一定距离。

  • 标签: 胃镜活检 胃癌 术后病理 诊断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辽阳111000)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护理对预防危重病人肠内营养腹泻的效果。方法对ICU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并观察肠内营养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收集2009年-2010年我院ICU危重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患者共120例,发生肠内营养腹泻的13例。结论通过对肠内营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肠内营养腹泻的发生。

  • 标签: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 腹泻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7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gA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肾内科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lgA肾病100例,对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0例lgA肾病临床表现以血尿合并蛋白尿最多见,人数为48例占比48%。其次为单纯血尿,27例占比27%。肾小球病理改变以II、Ⅲ、IV级为主。结论lgA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具有一定特点,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变化有密切关系。

  • 标签: lgA 病理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TB双重感染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190例HIV/TB双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我院190例未合并HIV的TB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手段的阳性检出率。结果HIV/TB双感染菌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率最高,占61.58%,其次为淋巴结结核(20.53%),血型播散型肺结核(9.47%)、结核性胸膜炎(23.68%)、肠结核(14.21%)。PPD试验、痰抗酸染色、T-SPOT.TB及痰结核菌培养在HIV/TB及TB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结核抗体及血沉在HIV/TB及TB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各种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各有优缺,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用联合诊断的方法来提高阳性检出率,对患者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HIV/TB双重感染 临床诊断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34例,所有患者手术前都进行胃镜活检,手术后进行外科病理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胃镜活检和外科术后病理检测相同率达61.76%,不相同率为38.24%。在胃癌分化程度上相同率达73.53%,不相同率为26.47%。结论尽管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检测和外科术后病理检测效果有稍微的不同,但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的准确率仍非常高,能促进胃癌的医治效果。外科术后病理检测用在胃癌全面评价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术前胃镜活检 外科术后病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术后石蜡病理以及术前活检病理之间的符合率。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的67例宫颈癌患者。记录67例宫颈癌患者术前活检病理检查的肿瘤FIGO分期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以及病理类型腺癌、腺鳞癌、鳞癌和其他类型的例数,并记录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的肿瘤FIGO分期以及病理类型的例数,计算符合率。结果术后石蜡病理检查以及术前活检病理对肿瘤FIGO分期为ⅡB期、ⅢA期、ⅢB期患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ⅠA期、ⅠB期、ⅡA期患者(P<0.05);术后石蜡病理检查以及术前活检病理对其他病理类型患者的符合率明显低于鳞腺癌、腺癌和鳞癌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在术前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可能会出现漏诊,应加强对少见病理类型以及早期宫颈癌患者开展活检病理

  • 标签: 宫颈癌 术后石蜡病理 术前活检病理 临床符合率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核(TB)双重感染病人的心理护理经验,得出结论合理完善的心理护理技巧是HIV/TB双重感染患者治疗成功的有利保证。

  • 标签: HIV/TB 双重感染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专科护士只有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面对面真心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护理干预。

  • 标签: 危重病人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病患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急诊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153例危重病患院内安全转运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52例患者成功完成院内安全转运,转运途中发生心跳骤停4例,占2.61%;呼吸骤停2例,占1.31%,经急救处理后好转,1例在转运途中发生死亡,转运成功率在99%以上,未发生医疗纠纷。结论急诊科危重病患院内转运时应指派有经验的临床医护人员,加强转运管理,强化护理配合及科室间协作,做好应急准备,保障转运安全,同时还应建立一种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并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急诊科 危重病患 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病理科的200份石腊切片进行检查和检查过程中改进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技术改进后的切片染色效果,优于技术改进前的切片,且骨组织、胃镜活检、脂肪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成功合格的HE切片利于病理的准确诊断,提高HE染色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以确保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二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疾病的本质,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若是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危重病人的医治中采用镇痛镇静疗法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18年7月为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段,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展开医治的危重病人80例,其中40例病人采用常规护理为参照组,其余40例病人采用镇痛镇静护理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病人的镇静、镇痛评分明显好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结论在危重病人中采用镇痛镇静医治能够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危重病人 镇痛镇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全麻在急危重病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危重病腹部手术患者40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200例,给予常规盲探或是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改良组患者200例,给予快速诱导后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成功救治比例、各项生命体征、完全清醒比例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而插管时间、死亡比例少于常规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插管喉水肿的比例显著高于改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危重患者需要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可视喉镜下插管,能够明显的缩短插管时间、明显增加插管成功比例、有效降低插管喉水肿的比例,明显缩短术后清醒时间和平稳各项生命体征,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开展。

  • 标签: 静脉麻醉 急危重 腹部手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以总体重、去脂体重以及体表面积为参数,计算超重病患上腹CT增强中所需碘含量,对比增强后图像质量以及强化效果,并分析增强后肝脏每克碘CT变化值与体指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个身高体重指数大于24的超重病患,随机分配为三组总体重组、去脂体重组以及体表面积组。结果三组所得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在造影剂总量方面,TBW组明显多于LBW组(P<0.001)以及BSA组(P<0.001),而LBW以及BSA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10);强化效果显示,TBW过度强化数量明显高于LBW(P<0.001)以及BSA组(P<0.001)。结论在腹部增强扫描方案中,使用LBW或BSA体指参数来设定扫描方案,既可以有效满足诊断要求,又可以根据病患个体差异性制定更好的扫描方案。

  • 标签: 体指参数 多层螺旋CT 造影剂 肝脏 身高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于改善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危重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恢复效果以及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有效率(95.24>78.57%)和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率(90.48%>80.95%)相对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2.38%<11.90%)相对更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38.25±7.21)h<(55.24±10.64)h相对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准确判断危重病患儿的病情,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其良好恢复。

  • 标签: 小儿护理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小儿危重病患儿护理当中实施护理评分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小儿危重病患儿当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危重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评分法进行对应护理,将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1)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2)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3)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在小儿危重病患儿护理当中实施护理评分法,有利于提高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儿并发症发生了。可作为临床首选干预方法推广。

  • 标签: 小儿危重病 护理 护理评分法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