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TB双重感染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190例HIV/TB双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我院190例未合并HIV的TB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查手段的阳性检出率。结果HIV/TB双感染菌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率最高,占61.58%,其次为淋巴结结核(20.53%),血型播散型肺结核(9.47%)、结核性胸膜炎(23.68%)、肠结核(14.21%)。PPD试验、痰抗酸染色、T-SPOT.TB及痰结核菌培养在HIV/TB及TB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结核抗体及血沉在HIV/TB及TB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各种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各有优缺,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用联合诊断的方法来提高阳性检出率,对患者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HIV/TB双重感染 临床诊断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核(TB)双重感染病人的心理护理经验,得出结论合理完善的心理护理技巧是HIV/TB双重感染患者治疗成功的有利保证。

  • 标签: HIV/TB 双重感染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氯吡雷与替瑞洛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氯吡雷治疗,观察组口服替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治疗1年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冠脉支架再狭窄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7.50%(31/40)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2.50%(37/40)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冠脉支架再狭窄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17.50%(7/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P<0.05)。结论替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氯吡雷。

  • 标签: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冠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伊万·戈登伯教授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科专家,但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却是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的概念。据说,他当初提出“网络成瘾障碍”的概念,完全是想拿第四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开涮,因为酗酒、赌博成瘾等“行为障碍”缺乏生理基础,不能与吸毒成瘾相提并论。为了说明问题,戈登伯教授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的概念,不想这竞被后人完全当真了!

  • 标签: 网络成瘾障碍 美国精神 疾病诊断 生理基础 行为障碍 赌博成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列美脲联合伏列波糖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某院参与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口服列美脲,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在患者口服列美脲的的基础上,使用伏列波糖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使用列美脲联合伏列波糖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使用列美脲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8.0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72.00%。结论实验组对患者使用列美脲联合伏列波糖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有效。

  • 标签: 格列美脲 伏格列波糖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重型肝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25例样本分析对象都是2018年02月—2018年12月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肝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实验探究中25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100%,且经过治疗干预后,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以P小于0.05的状态呈现,探讨研究价值确切。结论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重型肝病患者,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在根本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预后。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 吸附治疗 重型肝病 临床疗效 护理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治疗双重抑郁症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双重抑郁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喹硫平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双重抑郁症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双重抑郁症(CG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在双重抑郁症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喹硫平 双重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瑞洛与氯吡雷治疗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雷口服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替瑞洛口服抗血小板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R及hs-CRP水平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R及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d、7d、28d观察组患者PAR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率5.7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86%(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瑞洛用于治疗ACS具有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作用,能显著避免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扎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26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奥扎雷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7.30%,对照组为60.3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不大,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奥扎雷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奥扎格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认识费斯汀法则并运用在优质护理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执行力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费斯汀法则指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对于护理工作更是如此。对于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病人的满意度如何,90%是我们可以通过事件发生后护士的反应及处理决定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涉及两个特性程序性和个人特性。程序性是指提供技术质量的方法和程序。个人特性是指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采取怎样的态度、行为和语言技巧1。所以认识费斯汀法则,培训护士提高技术技能能熟练运用各项处理流程,培养护士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态度、有效的沟通的能力。

  • 标签: 费斯汀格法则 优质护理 流程处理 心态 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吡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进行诊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睡前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每次75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口服氯吡雷治疗,每次50mg,每天1次,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7%(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氯吡雷联用阿司匹林对于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18例,基本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患者18例,基本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3.2±1.9)分,(60.8±11.5)分;对照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6.6±2.8)分,(75.7±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雷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治疗急性脑梗死运用奥扎雷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抽签的形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奥扎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药物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经奥扎雷钠治疗后仅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32例患者经阿司匹林治疗后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12%,在治疗总有效率指标上观察组具有显著的优势,差异明显P<0.05。结论奥扎雷纳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药物阿司匹林药物相比有显著的优势,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治疗总有效率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轻型脑梗塞氯吡雷联合阿司匹林的作用,分析氯吡雷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诊治的70例急性轻型脑梗塞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方式不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35例分别采用氯吡雷和氯吡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71.43%,经过对比两组差异明显,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轻型脑梗塞的治疗,采用氯吡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轻型脑梗塞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跖跗关节损伤病人经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2月90例跖跗关节损伤病人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克氏针或空心钉固定,观察组经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跖跗关节损伤治疗效果;伤口延迟愈合、内固定断裂、创伤性或感染性关节炎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跖跗关节损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延迟愈合、内固定断裂、创伤性或感染性关节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跖跗关节损伤病人经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跖跗关节损伤病人 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在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的68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34例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关爱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表(SCL-90)以及Morisky依从性量表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负面心理应激反应,提高临床护理依从性。

  • 标签: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 艾滋病 结核病 双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雷与阿司匹林在脑梗死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12%>80.46%)相对更高(P<0.05),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13.06±2.15)分<(16.84±3.17)分和并发症发生率(2.44%<9.76%)相对更低(P<0.05)。结论氯吡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有着显著的作用效果。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氯吡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氯吡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脂指数、胆固醇指数、脂蛋白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结论氯吡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扎雷钠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到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扎雷钠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采用静脉滴注,2次/d,持续治疗15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为(9.33±0.15)明显低于照组(16.13±0.25);BI评分为(47.30±0.15)明显高于对照组(40.16±0.2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扎雷钠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