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州510275)摘要伴随艾滋而来的是全球性艾滋恐慌和恐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知识缺乏和文化理解之上的反应。我们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对艾滋的发生、发展以及不同地区的人群认知进行的分析会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这种疾病,并认识到疾病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艾滋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法。

  • 标签: 艾滋病 医学人类学 文化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患者98例,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白细胞、TLC、血小板、Hb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BIL、ALT、AST、BUN、Cr、淀粉酶和血糖等指标正常例数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其中ALT、Cr、BUN正常例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24个月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156.32±42.36)?L-1、(216.32±40.36)?L-1、(335.32±38.36)?L-1,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24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艾滋患者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可使患者临床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免费抗病毒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艾滋患者采取抗病毒配合健康教育治疗的临床表现。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12月至2011年7月服抗病毒药物,于2004年—2017年5月在我院随访的198例艾滋患者,对所有入选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再给予一定的健康教育,观察并分析19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就治疗前后的CD4、CD8以及CD4/CD8值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就患者对艾滋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抗病毒配合健康教育治疗后,所有患者的CD4数量增多,CD4与CD8的比例治疗前后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的患者对艾滋知识的了解程度优于治疗前,结论艾滋患者经抗病毒配合健康教育治疗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效果,加强了患者对知识的了解,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 健康教育
  • 简介:专家访谈:对于艾滋的治疗,一般人都是十分陌生的。艾滋的治疗现状是怎样的,鸡尾酒疗法是怎么回事,艾滋治疗当中应该把握哪些原则呢?全国艾滋综合防治示范区专家工作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赵红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地讲述了此方面的内容。

  • 标签: 治愈曙光 艾滋病治愈
  • 简介:  1981年至今,26年间,针对艾滋(AIDS)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而这其中,一些名人,曾影响、改变了世界几乎所有人对AIDS的认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世人的价值观,他们的人生轨迹被永远地记录在了AIDS的流行以及防治的历史中.……

  • 标签: 世界名人 普及系列 知识普及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中艾滋病毒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4年的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率为4.32%,男性占89.41%,年龄30~50岁占68.24%,农民占74.12%,文盲及小学占66.47%。结论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形势较为严峻,以青壮年男性、农民及文化程度低者居多,在结核病患者中进行HIV抗体检测有其必要性,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结核 艾滋病 感染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事件透视1"我没想到和熟人发生关系也会得病,周老师帮帮我。"一年轻小伙子通过防艾热线向生殖专家周生建求救时称,他和一相识女子发生一夜情后,被查出感染了艾滋。陈力(化名),今年21岁,刚刚大学毕业,几个月前的一次冲动,他和一位"很熟"的女孩发生了关系。没有

  • 标签: 专栏意外 性行为艾滋病 意外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龄艾滋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疾控中心2013年4月3日~2016年4月3日收治的高龄艾滋患者82例,随机分为41对照组和41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例,占2.4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7例,占17.1%,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满意,总满意率73.1%;观察组19例患者满意,总满意率46.3%,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艾滋病人实施综合护理,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促进病情趋向平稳,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高龄艾滋病病人 抗病毒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治疗艾滋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感染的艾滋患者24例,临床针对艾滋的征兆及临床表现采取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治疗。结果24例艾滋患者经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出现的发热、腹泻、皮肤疾病、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等症状均有所缓解,细胞比例倒置现象明显恢复,瓶小板恢复正常。结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艾滋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其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的传播。

  • 标签: 艾滋病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艾滋合并结核病人给与抗病毒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支持,病情观察,同时加强对药物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抗结核治疗 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人类关于艾滋的确切记载大约始于1981年。在此之前,我们对这种疾病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在20世纪的70年代,或者更遥远的过去,有多少人感染了艾滋,也不知道它究竟起源于何处。艾滋从一开始就被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那时候。虽然众说纷纭,

  • 标签: 艾滋病 病原体 传染途径 疾病历史
  • 简介:摘要艾滋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为了控制艾滋的蔓延,全国各地开展了艾滋社区关怀工作。本文就艾滋社区关怀工作应注意的问题阐述几点意见。

  • 标签: 卫生服务 艾滋病 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艾滋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知识知晓率的作用,仅供临床借鉴。方法选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挂号的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干预下进一步由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实施艾滋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艾滋知识知晓率程度。结果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艾滋知识丰富,预防知晓率与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高达96.67%(29/30)和100.00%(30/30),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结果比较差异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作用于孕妇艾滋知识知晓率效果理想,在艾滋的预防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艾滋病健康教育 母婴传播 知识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艾滋患者中联合应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进行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中心选取100例艾滋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进行治疗,并展开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最终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分别对治疗0/2/4/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独立程度评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生存质量在各个时间点上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7到24个月时,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达到最高值,各个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应用到艾滋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而持续治疗7到24小时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初治艾滋患者的过程中,评价应用国产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艾滋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艾滋患者,分组应用不同的国产抗病毒药物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予以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后,A组的耐药率(6.52%)显著低于B组(13.04%)和C组(15.21%),差异显著(P<0.05)。三组的HIV-RNA转阴(即指HIV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此期间,三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依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初治艾滋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国产抗病毒药物均可产生HIV-RNA转阴效果,但是其中AZT+3TC+EFV的耐药性较低,更适合应用于AIDS的临床治疗,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感染者的心理疏导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就诊的艾滋感染患者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10例。为实验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心理疏导与艾滋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有孕妇2例,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及时的进行母婴阻断,其余患者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1例患者出现抑郁情况,其余患者均正常,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由于未进行心理疏导,1例孕妇没有及时的进行母婴阻断,其余有1例患者自杀死亡,3例患者抑郁。临床护理满意度为6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艾滋感染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最大可能延长患者生存的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疏导在艾滋感染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感染患者 心理疏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辅导对艾滋(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例AIDS患者,其中100例接受心理辅导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采用HAMD与HAMA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抽取外周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AIDS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直接或间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做好AIDS患者的心理辅导十分重要。

  • 标签: 心理辅导 艾滋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艾滋孕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6年3月于收治的感染艾滋病毒的孕产妇共1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性干预的艾滋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产妇的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胎儿存活率,胎儿感染率和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阿氏评分为8.5±2.5,对照组患者为6.4±2.2,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胎儿存活率为100%,胎儿感染率为10%,对照组患者胎儿存活率为80%,感染率为40%,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艾滋病毒的孕产妇中应用综合性母婴阻断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新生儿阿氏评分和胎儿生存率,降低胎儿感染率,预防HIV的母婴传播,获得非常理想的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HIV病毒 孕产妇母婴阻断 干预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