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提高DR摄影的影像质量,并加以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DR摄影的优势。方法随机抽取在DR摄影中的成人的胸片、腰椎、骨盆、四肢关节、KUB平片等共200例图像以及对工作流程中每一个细节均可能对图像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影像质量的评价与分析。结果在DR的摄影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影像的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对影像的诊断产生影响。结论正确掌握DR的原理,严格按照X线摄影技术的要求进行DR的摄影工作,才能获得优质的DR摄影的影像质量。

  • 标签: DR 影像质量 分析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和DR胸片表现,二者之间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76例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和DR胸片表现。结果新生儿肺炎DR胸片表现复杂多样,绝大多数患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和(或)肺门阴影浓密模糊158例(89.8%);肺野内点片状或斑片状模糊影113例(64.2%);心后影征18例(10.2%);急性肺膨胀15例(8.5%);上纵膈、心缘膈面模糊38例(21.6%);支气管充气征3例(1.7%);气胸1例(0.6%);肺部听诊阴性而DR胸片表现典型6例(3.4%)。结论胸部摄片是诊断新生儿肺炎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肺部体征和DR表现的对照分析,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提高诊断率的目的。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DR胸片表现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结核的胸部DR影像学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小儿肺结核患儿41例,对其胸部DR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影像学特点。结果41例肺结核中原发性肺结核22例(右侧11例,左侧9例,双侧2例),浸润性肺结核16例,粟粒性肺结核3例。结论肺结核患儿都有典型的胸部DR影像学表现,充分掌握影像学表现特点对本病的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小儿 肺结核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X线平片、C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60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均行DR及CT检查。对其骨质结构病变的影像学及关节附属结构表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扫描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X线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斜位片更利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观察,影像检查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螺旋CT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及CT影像检查在不典型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60例不典型肺结核病人同时给予DR及CT影像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其检出率、漏诊率及误诊率。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CT组的检出例数为52例,检出率为86.67%,DR组的检出例数为36例,检出率为60.00%,P=0.000;本次CT检查中60例病人有1例漏诊,漏诊率为1.67%,误诊7例,误诊率为13.33%,其中误诊为肺癌、肺炎、肺脓肿、转移瘤各5例、1例、1例、1例,提示单一检查误诊率较高,需联合检查才会最大程度降低误诊情况。结论对不典型肺结核来讲,采用CT检查检出率相对高于DR,但单一检查误诊率及漏诊率依然较高,建议可以联合病人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观察、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最大程度提高诊断检出率。

  • 标签: DR影像 CT影像 诊断 不典型肺结核 价值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颈椎病诊断检查中影像学特点,探索其诊断限度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分析120例经临床及DR、CT、MRI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DR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CT及MRI能更准确地显示椎体骨质增生,前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DR平片在颈椎病的初步诊断及临床防治中有重要意义;CT及MRI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分型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数字化X线摄影(DR)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及数字X线摄影系统(DR)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两种X线摄影系统的性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的1261张CR和DR影像结果,根据统一标准将其分类并对此进行质量评估,进而分析两种X线摄影系统的影像特点及对比其性能。结果DR的优质影片数高于CR,且废片数低于CR,比较上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性能比较上,CR具有影像宽容度大、后处理功能多、实现了传统X线摄影的数字化、可与传统X线设备匹配以减少投资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而DR的优点是操作时间短、成像环节少,且清晰度高于CR。CR系统适用于X线平片摄影,更适用于复杂部位和体位的X线摄影;DR系统适用于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结论CR和DR在相同的影像特点基础上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且相互不能取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并行发展。两种系统适用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摄影,因此在选择X线摄影系统摄影时,需根据检查部位及临床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摄影方法。

  • 标签: CR DR 影像特点 性能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讨数字放射摄影(DR)在胸部的检查技术和诊断价值。对480例患者进行了DR胸部后前位X线摄影检查,其中男性268例,女性212例。本组480例胸部摄影均能满足临床诊断。DR系统在胸部摄影中具有充分显示肺组织结构的能力,为肺部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 标签: 胸部DR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DR等先进数字X线影像设备逐步应用于各级医院放射科,改变了放射科传统的工作模式。DR是一种智能化程度很高的设备,在常规摄影、胆囊和静脉肾盂造影中显示了独特的价值,对影像质量的提高和操作的方便性有很深层的意义,大大加速了普通X线摄影数字化的进程。其摄取数字影像的快捷方便及图像的临床诊断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字化摄影已成为影像领域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讨论数字化摄影的优点和缺点及在临床的应用。

  • 标签: DR X线 诊断综述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x线摄影检查是医学影像学发展至今仍然不可或缺的实用技术之一,CT等X线检查设备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使原本较为复杂的摄影技术简单化、多样化,从而也导致基础DR摄影技术发展缓慢甚至萎缩1。本文以普通摄影投照技术学为基础,结合长期实践工作经验,将人体各部位普通摄片技术的应用技巧按系统分类叙述,对部分特殊状态下的摄片技巧和方法作了介绍。同时,比较了使用各种技巧拍片与传统规范拍片认为灵活应用投照技术可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大量简化拍片常规操作流程,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向人性化发展;并可改变技术员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让技术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新鲜感的同时更能因人、因条件差异而多动脑筋想办法,创新使用特殊实用的投照新技术。

  • 标签: DR 摄影技术 应用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R投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DR投照技术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在我院骨科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DR投照技术和传统的X线投照,并结合诊断过程和最终结果,对比检出率。结果DR投照技术的特点是图像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动态范围广并能够后期处理;通过对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患者进行两种技术投照,其中DR投照技术诊断出292例,诊断率97.33%;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出249例,诊断率83.00%,DR投照技术诊断率高于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率。结论DR投照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功能多,易操作,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放射学科普及。

  • 标签: DR投照技术 特点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DR检查,根据相应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与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R确诊胸部创伤75例,检出率为89.29%,X线平片确诊45例,检出率为53.57%,DR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DR对胸部创伤敏感性较高,并且检查较为快捷、方便,其对创伤部位、性质等病情的评估能力优于X线平片,可作为胸部创伤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 标签: DR 胸部创伤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放射科使用DR操作时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方法综合我院使用DR操作的实际情况,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常规DR操作过程中,存在前期准备不足、资料调取错误、拍摄体位错误以及参数选取不当等问题。结论放射科操作人员应遵循DR相关操作规范,注意各个环节的操作合理得当,提高检测质量。

  • 标签: DR 放射科 操作技术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利用德国SiemensYISO全自动悬吊式X线诊断系统配备长骨摄影辅助架及软件拍摄并自动拼接全脊柱、全下肢图片。结果经上述方法得到的图片精准度高,无拼接伪影,对比度高。结论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完全能满足临床脊柱畸形和下肢畸形的临床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疗效评价的要求。

  • 标签: DR 全脊柱 全下肢 自动拼接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DR摄片的因素及优化措施。方法对我院收集的690张非甲级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时间范围为自2013年8月~2015年8月。结果形成DR非甲级片的原因39张为设备本身因素,占5.65%;214张为摄影条件因素,占31.01%;388张是人为因素,占57.54%;其余49为后技术处理不当,占7.01%。结论要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非甲级DR片,工作人员就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 标签: DR 非甲级片 影像质量 优化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R平板探测器的日常维护方法,提高DR平板探测器的日常维护水平;方法按照DR平板探测器的使用要求,调节机房湿度与温度,对DR平板探测器进行清洁、防震、校准等维护;结果经过对DR平板探测器进行日常维护,提高了DR平板探测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研究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设备故障,保证了DR系统的正常运行;结论DR平板探测器的日常维护,不但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检查图像,提高检查水平,同时还能降低DR系统的故障发生率,延长DR平板探测器的使用寿命。

  • 标签: DR平板探测器 日常维护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DR摄影技术的不断提高,研究其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一般资料与方法,在得出相应结果的同时,对该项课题做了深入讨论。

  • 标签: DR摄影 肋骨 骨折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是由探测器,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组成的X线数字化采集系统。根据探测技术不同DR系统分为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DirectDigitRadiographyDDR)和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IndirectDigitRadiographyIDR),DDR是指采用平板探测器技术直接将X线光子转换为数字信息的摄影系统。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DualEnegySubtractionDES)就是基于这一技术实现的。

  • 标签: 数字化X线摄影 双能量减影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