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胸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影像质量,探讨缺陷胸片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的对策。方法抽取DR胸部后前位片316例,分析其图象质量,统计优质胸片和缺陷胸片的比例。结果根据1993年《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的标准,得到甲片率60.1%,乙片率36.4%,丙片率3.5%,无废片;甲片的DR胸片能清晰显示肺门、气管隆突、胸椎、胸壁软组织层次等胸部正常解剖结构;乙片和丙片影像主要由噪声偏大、肩胛骨未旋开、膈肌高位造成。结论通过修正胸部DR影像的缺陷,可大大提高DR胸部X摄影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 QA QC 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颈椎病分型的DR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于我院治疗拍片的46例颈椎病患者。46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分型的颈椎病,行DR摄影后,观察并比较患者DR影像的异同。结果20例脊髓型颈椎病DR表现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1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DR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14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DR显示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结论46例颈椎病患者DR影像学均有不同改变,不同分型的颈椎病可以通过DR影像学检查做出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椎病 DR摄影 骨质增生 椎管狭窄 椎动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萧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妇孺医院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60-02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都是儿科的常见病症,而且这些年,发病率有所升高的趋势,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儿童健康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至关重要。其中,腹部DR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什么是DR技术?DR(DigitalRadiography)指的是一种在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的新技术,换言之,借助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将穿透人体的X线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且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进行一系列图像后处理。DR系统的构成要素多,如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影像处理工作站、X线发生装置等。DR系统,采用数字技术,可根据临床需要,对图像进行不同的后处理,如图像自动处理技术,边缘增强清晰技术等。DR系统已经打破了传统X图像的观念,实现了由模拟X线图像到数字化X图像的转变,和CR(ComputedRadiography)系统比较,优势明显。小儿急性肠套叠医学上,将一段肠管套入临近的肠腔中,称之为肠套叠。一般情况下,急性肠套叠多发生在4-10个月儿童中,然而,慢性肠套叠在儿童与成人中均容易发生。病因:(1)饮食性质及规律发生变化;(2)肠道炎性病变;(3)肠寄生虫以及毒素的刺激作用;(4)伴有神经肌肉运动不协调疾病或者倾向者;(5)腺病毒感染者;(6)年龄稍大儿童中,个别与肠息肉、肠重复畸型、梅克尔憩室等因素有关。分型:仅仅一段肠管套叠,称之为单套叠,套入的肠管再套入值另一相邻肠管,称为复套叠,复套叠在临床较少见。根据套叠的部位,可分成回盲部套叠(回肠套入结肠)、小肠套叠(小肠套入小肠)、结肠套叠(结肠套入结肠)等类型。临床表现:大部分病人以腹痛、呕吐、血便以及腹部包块等症状为显著表现。小儿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管内或者肠管外的病变导致肠内容物难以通过障碍。病因与分类:根据病因,可将肠梗阻分成两类。一是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病因包括肠狭窄、肠闭锁、肠粘连、肠套叠、肠扭转、肠肿瘤等;二是功能性肠梗阻,常见病因包括消化不良、肺炎、肠炎、腹膜炎、败血症、腹部手术等导致肠麻痹所致。临床表现:一旦发生肠梗阻,肠内容物由于堵塞,引起肠管蠕动紊乱,患儿可能出现腹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颈椎病患者在DR影像下呈现的特点;方法:研究选取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均对其采取了DR诊断的方式,分析不同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经过DR影响诊断发现,在颈型颈椎病14例中,发现骨质增生2(14.28)例、椎间隙狭窄2(14.28)例,韧带钙化1(7.14)例,曲度异常4(28.57)例,颈椎序列不稳1(7.14)例,突关节退变4(28.57)例,合计14(1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中骨质增生5(15.62)例,椎间隙狭窄1(3.12)例,韧带钙化3(9.37)例,曲度异常5(15.62)例,颈椎序列不稳4(12.50)例,突关节退变14(43.75)例,合计32(40.0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骨质增生6(17.14)例,椎间隙狭窄2(5.71)例,韧带钙化4(11.42)例,曲度异常7(20.00)例,颈椎序列不稳5(14.28)例,突关节退变11(31.42)例,合计35(43.75)例;结论:DR影像学可以清晰的了解不同颈椎病患者的特点,为病情的诊治提供切实的依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普查手段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病 DR诊断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和分析颈椎病三种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颈椎病患者的DR、CT和MRI的影像学及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对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的CT检查敏感性优于DR检查;对颈椎椎管狭窄、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和后纵韧带骨化,CT显示优于MRI检查;MRI对脊髓受压评估和颈椎间盘突出的显示优于CT检查。对颈椎型颈椎病的DR检查敏感性高于CT及MRI检查。结论DR、CT及MRI检查均对颈椎病的病变显示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将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水平,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颈椎病 分型 影像学 价值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儿童麻疹合并肺炎的胸部DR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抽选本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DR及CT影像检查在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方法 对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位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70位患者均采用DR检查和CT检查,对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DR及CT影像检查的不同数据指标及检查准确率。结果 CT影像检查结果的病理分型准确率高于DR;CT影像检查诊断各类型不典型肺结核的总准确率为88.57%,明显高于总准确率为65.71%的DR。P

  • 标签: DR CT影像检查 诊断不典型肺结核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DR影像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早期关节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数字X线摄影特征。方法对我院已确诊的共50例早期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DR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影像学特征状态。结果对所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DR影像进行分析可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状况,轻者共有32例,存在严重导致手指呈现梭形肿胀共有18例,所有患者均有骨质疏松状况,同时有关节间隙变窄患者10例,存在骨侵蚀患者35例,骨关节下囊变患者共12例。结论通过DR能够优化检查过程,获得更清晰精准的数据,效果高效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类风湿性 关节炎 DR影像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DR投照技术在临床上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接受传统X线和DR投照技术检查的相关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DR投照技术的诊断率为97.27%,明显高于传统X线拍片的74.55%(P<0.05)。DR投照技术的三片率分别为95.96%、3.64%和0.91%,X线拍片的三片率分别为70.91%、18.18%和10.91%,DR投照技术的三片率明显高于传统X线拍片(P<0.05)。结论采用DR投照技术进行诊断,因其所具有的高分辨率和后期图像处理能力等优势,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DR投照技术 影像学特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进行窗宽与窗位的调整,针对DR胸部影像细微结构显示的具体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正常成人胸部正位DR胸部影像500例,选择我院4名专家(放射学)针对影像具体表现实施系统分析,有效得出每个部位的参数数值以及具体的检查者数目。结果针对DR胸部影像,在各个部位显示的参数有所不同。结论在窗宽以及窗位有所不同的条件下,相同的DR胸片,可以清晰对检查者胸部8个部位的细微结构加以显示,为放射诊断带来了积极影响。

  • 标签: 窗宽窗位 DR胸部影像细微结构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肋骨骨折疾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与DR影像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病例为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肋骨骨折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同时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与DR影像技术诊断,将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出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通过对比显示,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检查结果的骨折数检出率明显高于DR影像技术,诊断时间短于DR影像技术,两者检查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方式,可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使临床医生能够尽早确诊病情为患者开展有效治疗,降低疾病危害性。

  • 标签: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 DR影像技术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研讨传统X线片与DR两种医学影像技术对肋骨骨折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内,随机抽取80例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医学影像检查方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40例传统X线片检查,观察组40例DR方式检查,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2组患者检查后误诊率、漏诊率、确诊率,观察组三组数据分别是2.50%、2.50%、95.00%,对照组三组数据分别为10%、7.5%、82.5%,观察组的诊断效果比对照组优越,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肋骨骨折疾病时采用DR方式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可将临床诊断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及时确诊病情,准确发现病灶,把握治疗最佳时间,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R(directdigitalradiography,DDR)即直接数字化摄影,是通过平板探测器(flat-panneldetector,FPD)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双能减影与常规DR胸部成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阳性检出率差异性。方法对200例外伤病人,分别以DR双能减影与常规DR胸部成像方式进行肋骨骨折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数据并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200例病人肋骨骨折检查,DR双能减影阳性检出率为93%,常规DR胸部成像阳性检出率为78%。两种成像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DR双能减影检查方法优于常规DR胸部成像检查方法。

  • 标签: DR双能减影 常规DR胸部成像 肋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