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重要意义,确保高危药品的使用安全。方法对比分析某院胸外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FMEA管理前后,高危药品给药流程中的RPN值和差错率,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实施FMEA管理后的RPN值和错误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FMEA管理模式优化了高危药品的给药流程,显著降低了高危药品应用中的差错风险,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

  • 标签: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高危药品管理 风险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主要是探究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对耳鼻喉科手术后实施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此来对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可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5月份医院接收的90名耳鼻喉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开始之后,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耳鼻喉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主要是采用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进行一定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组的患者在术后对护理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2%,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18.34%,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明显的发现,在常规性护理中引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所产生的效果是十分理想的。不仅增加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所以说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值得在耳鼻喉临床治疗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耳鼻喉手术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管理血站医疗设备。方法对血站医疗设备实施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管理,总结应用效果。结果明确医疗设备管理流程,规范设备管理,满足采供血工作需求。结论利用FMEA作为血站医疗设备的管理、评估手段,完善了血站质量管体系管理方法,提高了血站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 标签: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医疗设备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EFMEA)是一种十分科学的前瞻性医疗风险管理方法,其重点强调对医疗风险的预防与量化。本研究通过分析HFMEA在用药风险、医疗流程改进、手术风险、医院感染等医院风险管理中的研究进展,发现现阶段我国HFMEA的应用已见一定成效,但研究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我国医院管理人员应充分借鉴国内外HFMEA实践的成功经验,有效、科学的开展医院风险管理,继而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

  • 标签: 医院管理 风险管理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mFMEA),通过收集近期危险因子的风险管理办法,评估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流程,计算出事先风险数(RiskPriorityNumber,RPN),全院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实施10个月后评估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及效果。结果FMEA实施10个月后观察RPN值,除高危药品未及时进行清点项目外,其他各项与实施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失效模式及效果分析对药房中高危药品进行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药品损失率,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果分析 高危药品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手术标本送检的流程,保证手术标本安全有效地送检,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方法运用FMEA方法,组建团队,分析流程,找出标本送检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列出高风险因子,查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结果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操作后,影响安全有效送检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前瞻性地发现手术标本送检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前馈控制,能有效降低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手术标本 安全有效送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3月起在手术室实施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护理安全管理(治疗组),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对比分析(常规组),选择实施前后各120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手术室医生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手术中的安全使用环节,做到手术中电刀使用良好,防止因操作不当引起灼伤或使用不良。方法尝试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管理工具,对手术室高频电刀的使用进行高危因素分析,针对使用中不安全环节进行事前预防,并不断完善流程改进。结果对高频电刀使用中关键环节进行改进后,手术中高频电刀98.9%使用良好,1.1%设备出现故障为负极板连接线接触不良。结论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手术中高频电刀使用进行过程分析,总结出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关键环节,提出改进措施,进行事前预防并不断完善流程,这样更能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高频电刀 应用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预防心脏永久起博器植入囊袋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实施前的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感控措施;将实施后的200例患者设为干预组,由HFMEA分析出潜在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感控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囊袋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HFMEA有利于心脏永久起博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使感染率明显降低,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 标签: HFMEA 心脏永久起博器 囊袋感染
  • 简介:摘要临床对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疗效不满意,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诺和灵30R治疗,维持稳定血糖达标90天。结果显示35例患者,经诺和灵30R治疗后,各时段的血糖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INS)、C-肽(C-P)水平明显提高,(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P<0.01)。结果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可恢复患者部分胰岛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能很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整体水平。

  • 标签: 继发性失效 诺和灵30R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IPS)后穿刺部位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实施FMEA后我院消化内科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并行TIPS的57例患者,以及2015年—2016年未实施FMEA时收治并行TIPS的37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施FMEA后的患者为研究组,未实施FMEA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FMEA实施前患者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MEA实施后患者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FMEA可以减少TIPS后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穿刺部位 出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诺和锐30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2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服用一种磺脲类药物加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给予诺和锐30每日2次或3次皮下注射,3月后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等副作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26次,无严重低血糖。结论对于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诺和锐30治疗是个很好的选择。

  • 标签: 诺和锐30 2型糖尿病 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治疗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原来治疗方案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原来治疗方案中的磺脲类降糖药停用,采用格列美脲治疗。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4周、8周、12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格列美脲对降低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磺脲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运动损伤后跟腱断裂30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纵、横向检查,观察患侧跟腱形态内部结构和回声特征。结果跟腱断裂22例中超声提示完全性跟腱断裂,8例部分性跟断裂,均经手术证实。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跟腱的形态结构,实时、直观、准确地诊断跟腱损伤的部位及程度,结合动态观察还能提供跟腱的功能学信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超声 跟腱断裂 声像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泪道引流管上、下置入后固定于鼻腔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泪道引流管从上、下泪小点双路环行置入固定于鼻腔法对35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5例泪小管断裂全部成功。结论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泪道引流管上、下泪小点双路置入后固定于鼻腔法治疗效果好、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方法。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泪道引流管 泪道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通过对2000年一2010年700例股骨干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有27例术后出现钢板断裂,占3.855%对其断裂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得出防治方法。结果术前手术适应证把握不准、钢板选择不恰当;术中操作对生物力学认识不足;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不科学是造成钢板断裂的三大主因。结论正确掌握钢板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钢板;术中正确规范操作,早期植骨;术后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能有效防止术后钢板断裂

  • 标签: 股骨骨折术后 钢板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观察跟腱断裂的手术及术后康复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02月~2012年5月对53例跟腱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其中男43例,女10例;年龄13~62岁,平均41岁。开放性损伤46例。闭合性损伤7例。受伤至就诊时间半小时~3天,多为急诊病例。结果本组患者经过3~2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按美国足踝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37例,良9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6.7%。2例跟腱被卫生间瓷盆划伤污染,术后感染,局部瘢痕愈合。结论新鲜跟腱断裂采用积极手术治疗及术后科学的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结果满意。

  • 标签: 新鲜跟腱断裂 闭合性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钉棒断裂的原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椎弓根钉治疗的138例腰椎滑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腰椎滑脱的节段、是否伴有峡部裂、植骨融合方式及是否使用横连对椎弓根钉断裂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钉断裂或连接棒断裂共8例。L4滑脱断钉者2例(2/53),L5滑脱断钉者6例(6/58),L5滑脱断钉较L4滑脱者断钉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伴有腰椎峡部裂者断钉5例(5/55),不伴有峡部裂者断钉3例(3/83),伴有腰椎峡部裂的病例其断钉的发生率明显较不伴有峡部裂者高(P<0.05)。椎间植骨组断钉1例(1/104),横突间植骨组断钉4例(4/25),未植骨断钉3例(3/9),椎间植骨组断钉率低于横突间植骨组(P<0.05);横突间植骨组与未植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横连组断钉4例(4/25),使用横连组断钉4例(4/113)。未使用横连组断钉发生率高于使用横连组(P<0.05)。结论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后椎弓根钉断裂既与滑脱本身特性,即滑脱节段、峡部是否完整有关,也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融合方式不当,未正确使用横连,过于强求复位等都会增加术后椎弓根钉断裂的风险。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钉棒断裂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简单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新鲜闭合跟腱断裂采用跟腱后侧正中内侧入路,间断缝合法缝合跟腱,术后在手术医生及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27例随访8月~2年,平均14月,依据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2例,良5例。随访期间无跟腱再断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绝大部分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均需行手术治疗,采用跟腱内侧切口入路,间断缝合跟腱,术后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行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闭合性跟腱断裂 间断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切口锚钉固定和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断裂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切口锚钉固定和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进行治疗。结果单切口锚钉固定组远期疗效的优良率高于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并且并发症少于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结论单切口锚钉固定治疗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断裂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且疗效较为明确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肱二头肌 肌腱断裂 锚钉固定 骨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