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导尿术在神经源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22例NB患者,对其应用间歇导尿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2例NB患者应用6~10周的间歇导尿术后,其中20例(90.90%)完全自控,最终形成反射膀胱,且残余尿量<100ml,结束导尿;1例(4.55%)部分自控,采取辅助措施可自行排尿;1例(4.55%)排尿困难无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或继发肾损伤。结论间歇导尿术改善神经源膀胱患者排尿困难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较好。

  • 标签: 间歇性导尿术 残余尿量 排尿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间歇束支阻滞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ECG/DCG检出的间歇完全左束支、右束支阻滞病例48例,并对其进行分类、观察。结果非频率依赖间歇束支传导阻滞共20例,其中左束支6例,右束支14例;3位相束支阻滞有26例,其中左束支7例,右束支19例;4位相束支传导阻滞2例,其中左束支1例,右束支1例。结论间歇束支传导阻滞中以快频率依赖型多见,其次为非频率依赖,慢频率依赖少见。非频率依赖间歇BBB及3位相BBB均多见于右束支。

  • 标签: 间歇性束支阻滞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的间歇导尿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源膀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科脑卒中后神经源膀胱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膀胱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间歇导尿,干预2周,4周后予残余尿及尿失禁质量生活评分,根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间歇导尿后残余尿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尿失禁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导技术在脑卒中神经源膀胱应用能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患者生活的舒适度。

  • 标签: 脑卒中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歇导尿(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IC)促进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病人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在院内成立IC小组,对院内60例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排尿训练方法,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联合间歇导尿。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恢复 泌尿系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连续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肾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间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治疗组通过连续血液透析展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518,0.302,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尿素氮(10.11±5.74)mmol/L、肌酐(270.62±60.79)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6.02±6.53)mmol/L、(417.81±66.25)μmol/L,差异性显著(t=6.349,22.607,P<0.05)。结论与间歇血液透析相比,连续血液透析用于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显著,改善患者血清尿素氮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衰竭 血液透析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静脉血液滤过(连续血滤,CVVH)与间歇血液滤过(间歇血滤,IHF)治疗重症急性肾衰(sAR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的方法,对比所有患者在进行血液滤过之后,依据急性肾衰(ARF)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每次血滤时间(h)、每次净超滤量(ml)、单位时间内净超滤量(ml/h)、血流量(ml/min)、平均每人血滤次数(次/人)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重症急性肾衰时,可以采用CVVH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滤过 间歇性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肾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血液透析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名肾衰竭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进行连续血液透析的组为连续组,进行间歇血液透析的组为间歇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上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连续组两水平改善情况明显高于间歇组,且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次数明显低于间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连续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效果显著优于间歇血液透析,可用于指导临床。

  • 标签: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衰竭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挫伤,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隐患,同时神经源膀胱也是并发症,神经源膀胱会给患者排尿带来极大的阻碍,这也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害。开展对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膀胱中的应用进展的探讨,找出现在应用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解决问题,来促进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膀胱中的应用进展。同时,这也可以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脊髓损伤患者 神经源性膀胱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雄激素阻塞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间歇雄激素阻断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雄激素阻断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令人满意。

  • 标签: 晚期前列腺癌 间歇性雄激素 阻断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对间歇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诊的110例间歇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检查采用静态心电图,研究组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心电图对阳性率的诊断无差异(P>0.05),就诊断间歇心律失常方面,研究组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的诊断率,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显著好于静态心电图。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静态心电图 间歇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连续血液透析和间歇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疗效,为以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12例肾功能衰竭并使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连续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5);住院时间、低血压的发生次数也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时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首选,连续血液透析比间歇血液透析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间歇血液透析(IHD)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选取68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实验组采用CRRT进行治疗,参考组实施IH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参考组,治疗后实验组的血肌酐和尿素氮低于参考组。结论重症急性肾衰患者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整体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肾衰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间歇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间歇导尿对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中,选取8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尿潴留处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间歇导尿处理,将研究情况纳入结果中。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重置率、尿路感染率为7.50%、27.50%,明显低于对照组47.50%、57.50%(P<0.05);两组患者尿道损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有利于减少尿管重置次数,降低尿路感染率,帮助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术 尿潴留 间歇性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歇外斜视患者眼外肌及其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以期探讨间歇外斜视的发病机制。方法取10例间歇外斜视患者及5例同期角膜移植供体的健康人眼内直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及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结果(1)光镜下及电镜下间歇外斜视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眼外肌纤维呈萎缩、损伤样改变。(2)光镜下及电镜下眼外肌本体感受器正常对照组比较,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结构出现明显异常。结论间歇外斜视患者弱侧眼外肌内直肌及其本体感受器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可能与间歇外斜视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关。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眼外肌 本体感受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间歇血液透析疗法,观察组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存活率高,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114例黄疸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7例,在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予以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使用间歇蓝光照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91.23%),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8.77%)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均具有不错的临床效果,但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概率显著低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更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间歇性蓝光照射 持续性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颅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18年8月12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采用基本常规护理措施加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来治疗,患者手术后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3~5d。对照组采用基本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全组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其中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以有效地预防颅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间歇性充气加压泵 颅脑手术后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去势联合间歇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在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治疗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及抗雄激素药物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手术去势联合间歇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应用于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手术去势 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 进展期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吞咽功能障碍在脑血管病和颅脑外伤患者中非常常见,文献报道40%~73%的脑血管病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2,患者在进食时容易发生误吸并诱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甚至发生窒息,其营养、情绪、生活质量等均受到影响,住院时间、致残率及病死率也会显著增加3;而脑干延髓病变带来的真性延髓麻痹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恢复尤其困难4。现将1例脑干梗塞损伤(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院内和家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干梗塞 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歇清洁导尿护理在神经源膀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9例神经源膀胱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间歇清洁导尿组与留置导尿组,即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84例),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恢复膀胱功能,有效率达到94.11%,对照组55例患者恢复膀胱功能,有效率65.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清洁导尿组发生6例尿路感染事件,尿路总感染率为7.1%;留置导尿组发生22例尿路感染,以及相关并发症,尿路总感染率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间歇清洁导尿技术结合膀胱训练护理效果明显优于留置导尿,能够有效排除神经源膀胱排尿障碍,很大程度上减少尿路感染率及并发症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间歇性导尿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训练 尿路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