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 -2018年 3月 104例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52)和对照组( n=5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泌尿造影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预防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时护理干预对促进外科手术病人膀胱功能恢复,利于尽早排尿,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择外科手术病人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膀胱按摩、条件反射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调整体位、排尿动作训练、纳肛法等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首次自行排尿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排尿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术后病人膀胱功能进行适时护理干预,可促进术后膀胱逼尿肌功能尽快恢复,有利于术后早排尿,预防尿潴留,降低导尿率,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尽快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术后病人 膀胱功能恢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和留置导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100ml和留置导尿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宫颈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 标签: 护理干预 宫颈癌 膀胱残余尿量 留置导尿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漏尿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70例SCI致NB患者按照符合亚洲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选择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随机分为训练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书写排尿日记,训练组进行盆底肌训练,对照组接受行为技巧训练,3次/d,训练2周。疗效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最大自主排尿量,下尿路功能评分按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LUTS)评分进行。结果2组患者膀胱容量均增加,膀胱压力降低、最大自主排尿量增多,LUTS评分下降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P∠0.05),训练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肌训练对SCI尿失禁疗效显著,能提高膀胱的顺应性,降低膀胱压力,维持膀胱生理容量,恢复膀胱功能

  • 标签: 盆底肌训练 脊髓损伤 漏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护理中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对排尿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入组对象总计30例,筛选于本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计算机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对比不同模式对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较低,在院期间尿管留置时间较短,带管出院占比较低(P

  • 标签: 膀胱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性截瘫 排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护理中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对排尿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入组对象总计30例,筛选于本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计算机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对比不同模式对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差异。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较低,在院期间尿管留置时间较短,带管出院占比较低(P

  • 标签: 膀胱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性截瘫 排尿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胃肠减压与进食活动对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病人分为实验组(肛门排气后继续胃肠减压2d或3d、禁食)和对照组(肛门排气后即拔除胃管并进流质饮食),观察腹胀及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梗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道排气后适当延长胃肠减压及进食时间可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 标签: 胃肠减压 肠梗阻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 进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依赖性和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受试对象,随机分为AAA组(n=55)和BBB组(n=55),AAA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BBB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BB组的依从性(92.73%)高于AAA组(83.63%),P0.05;护理后,BBB组患者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膀胱压力和最大排尿量均高于AAA组,残余尿量低于AAA组,P<0.05。结论 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开展延续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佳,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值得临床广泛借鉴应用。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依从性 延续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3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分组,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膀胱残余尿量较少,膀胱容量明显扩大,患者最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膀胱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观察实施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尿潴留发生率和首次拔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尿潴留发生。

  • 标签: 宫颈癌 集束化护理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妇科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应用 。方法  85例妇科术后留置尿管 >7d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43例 )和观察组 (42例 )。对照组行膀胱功能锻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尿管重置率以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观察尿管留置时间 (7.52±2.41)d、残余尿量 (39.26±12.26)ml低于对照组的 (9.59±2.18)d、 (46.16±16.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尿管重置率 21.43%、尿潴留发生率 19.05%低于对照组的 48.84%、 5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仪用于妇科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治疗中 ,可降低残余尿量、尿管重置率及尿潴留发生率 ,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人性化管理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歇性导尿(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IC)促进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病人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在院内成立IC小组,对院内60例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排尿训练方法,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联合间歇性导尿。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间歇性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恢复 泌尿系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疗法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乙组40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干预与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乙组膀胱功能恢复率为95.0%,高于甲组73.3%,差异显著(P<0.01);乙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甲组、残余尿量少于甲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甲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接受电刺激治疗,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减缩住院时间。

  • 标签: 宫颈癌 电刺激治疗 膀胱功能恢复 尿潴留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患者因为脊髓损伤或者脊髓横断导致的脊髓性休克,运动反射能够成功抑制膀胱松弛,从而呈现出充盈性尿失禁。而患者因为无法正常排放尿液,导致大量的尿液残留。若是长时间放置导尿管也会造成膀胱上行感染。所以,本文针对优质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展开详细的探究分析,希望患者快速恢复膀胱功能自律性。方法:本文提出了膀胱功能康复的几种护理方法,如:训练膀胱功能、间歇性导尿、饮水计划、电刺激、直立床训练,从根本上防止患者在恢复期自我护理的盲目性,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自律性膀胱的早日恢复。结果: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而言,针对性采用优质护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针对患者采用各类康复训练护理,保障患者形成良好的排尿认知,有效提升患者对于尿液的排放能力,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恢复膀胱功能。对于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效果。结论:通过本文的探究分析可知,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对于患者而言是非常期待的事情,因为其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获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应在临床之中进行广泛推广,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脊髓损伤 截瘫患者 膀胱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广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盆底肌功能锻炼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及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残余尿量相比对照组更少(P1次比例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广泛子宫切除术 盆底肌功能锻炼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的无菌间歇导尿术对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统感染率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00例,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我科自制的导尿前清洁方法+无菌间歇导尿术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采用单纯无菌间歇导尿术进行治疗护理。结果研究组在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秘尿系统感染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无菌间歇导尿术可有效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率,降低患者的痛苦,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改进无菌间歇导尿术 神经源性膀胱 降低 泌尿系统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促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12月和2022年1月,通过电脑相关程序作用下在该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2例作为入组成员,划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共计41例使用常规护理与功能锻炼的对照组,以及共计41例使用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的观察组,对患者最终所拥有的效果进行两个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获得更高满意度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能够自行排尿的患者数量更多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残余尿量更少的一个的组别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而言,对其通过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工作,让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盆底肌功能训练 全子宫切除术 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促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通过电脑相关程序作用下在该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入组成员,划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共计30例使用常规护理与功能锻炼的对照组,以及共计30例使用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的观察组,对患者最终所拥有的效果进行两个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获得更高满意度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能够自行排尿的患者数量更多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残余尿量更少的一个的组别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而言,对其通过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工作,让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盆底肌功能训练 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