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肾衰竭治疗中分别运用连续血透与间歇血透的疗效差异。方法:试验者是2021.08至2022.09在医院治疗的肾衰竭患者70例,以随机信封法均分2组,治疗方案为连续血透与间歇血透,比对不同治疗方案下2组临床指标与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及尿酸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以连续血透疗法治疗,利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的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运用。

  • 标签: 肾衰竭 间歇性血透 连续性血透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肾衰竭采用连续血液透析和间歇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68例肾衰竭患者,随机根据数据排序法分为参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参照组接受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实施连贯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cr、BUN肾功能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间歇导尿术在治疗远期脊髓损伤患者无症状细菌尿中的作用。方法40例唐山地震脊髓损伤无症状细菌尿患者采用间歇导尿术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和尿常规检查。结果间歇导尿术治疗后无症状细菌尿发生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100%比35%,x2=38.52,P〈0.05)。结论间歇导尿术能够降低远期脊髓损伤患者无症状细菌尿的发生率,可避免尿路感染进一步加重。

  • 标签: 间歇性导尿术 尿路感染 无症状细菌尿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马兜铃酸肾病期间,连续肾脏替代方案、间歇血液透析方案的具体内容、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在临床检查后,确诊为“马兜铃酸肾病”,在电脑随机法下,对其分组,名称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病例数总计68,患者入院时间开始于2019年7月,结束于2021年7月,而后提供临床治疗,具体方案为:间歇血液透析(对照组,n=34例)、连续肾脏替代(观察组,n=34例),对比2组最终疗效。结果:尿素氮、血肌酐,并发症发生率中,对观察组予以评测,数据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低,P<0.05。结论: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不仅在其肾功能改善方面,有较好作用,而且能够有效降低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高,可推荐。

  • 标签: 马兜铃酸肾病患者 肾功能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间歇性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和间歇血液透析在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110例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患者应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尿素氮(BUN)为(19.26±2.68)mmol/L、血肌酐(Scr)为(397.35±124.4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4±3.58)mmol/L、(461.04±163.5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指标,改善肝肾功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肾脏替代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衰竭
  • 简介:目的就临床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分析运用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与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任意选择我院接诊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92例,其中有46例患儿行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加常规护理治疗为对比组,其余46例患儿行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加物理护理干预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要好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中科学使用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加物理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儿及早恢复健康。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肥胖青少年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力量训练的效果。方法:2020年2月到2021年7月,选取72例单纯肥胖青少年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单纯进行有氧运动,观察组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力量训练,两组持续训练6月。结果:观察组减肥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肥胖青少年联用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力量训练,减肥效果更好。

  • 标签: 单纯性肥胖青少年 有氧运动 减肥效果 高强度间歇性力量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ICU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与间歇气压治疗仪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ICU患者58例(2021年1-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29例,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29例,优质护理+间歇气压治疗仪)。比较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联合间歇气压治疗仪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价值高。

  • 标签: ICU 优质护理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康复中实施间歇导尿结合功能训练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一组命名为参照组,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间歇导尿结合功能训练,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功能训练 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歇气压治疗仪在神经内科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随机抽取60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分析与探讨,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就60例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0例命名为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措施以及间歇气压治疗仪干预的30例命名为观察组,对照效果差异。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周径肿胀程度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间歇气压仪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 神经内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神经源膀胱清洁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膀胱清洁间歇导尿的神经源膀胱5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三个月内清洁间歇导尿的依从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其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源膀胱清洁间歇导尿的患者进行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依从,不良反应降低明显,生活质量有着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之中进行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 清洁间歇导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歇蓝光在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80例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患儿,按照信封法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采取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选择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取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间歇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雅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王雅蓉1.血尿酸水平监测痛风的发生主要与高尿酸血症有关,尿酸在体液中溶解度极低,其尿酸盐结晶易在关节及肌腱等组织沉积而发展为痛风。痛风石是痛风特征性损害,是由于尿酸单钠结晶沉淀所引起的慢性异物样反应,痛风石外观呈黄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初期质软,随着纤维增生,渐渐变硬如石。治疗痛风首先需要控制血尿酸水平,通常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要求控制在正常水平即<360umol/L,对有痛风石形成患者应<300umol/L才达标,达标益处:关节炎急性发作频率下降,痛风石溶解,有助于减慢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肝囊肿一直以手术切除和手术内引流为其主要治疗方法,近几年以B超引导穿刺并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方法,收到一定效果.但仍有较多副反应,复发率也较高.本组采用置管间歇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肝囊肿,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囊肿 无水乙醇 治疗
  • 作者: 王雅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王雅蓉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及尿路结石。痛风间歇期是指两次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期。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痛风发病率日益增加,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疾病,痛风患者在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及疼痛时就诊率高,在痛风间歇期疏于治疗及关注,往往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病程较长者进一步发展成为痛风性肾病。病风间歇期到对血尿酸水平的监测、肾功监测及尿路结石检查、饮食及生活方式的管理是防止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时,分别选择间歇和持续蓝光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我院中数据资料,登记有效的82名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内纳入41名新生儿,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患儿选择持续蓝光照射,实验组儿童则选择间隙蓝光照射,对两组儿童的总有效率进行记录,并评估儿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儿童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但对两组儿童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后,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但实验组儿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时,将间歇和持续蓝光治疗应用于其中,有助于改善儿童的黄疸症状,使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得到控制,在临床的可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间歇性蓝光照射 持续性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治疗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估1例反复间歇发热患者的抗感染药学实践,以达到最佳药物治疗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反复间歇发热患者的会诊,分析患者病情,准确判断疾病类型,协助医师从抗感染药物、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制订治疗方案.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头孢西丁,增强免疫力采用胸腺肽或人参多糖.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反复间歇发热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制订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反复间歇发热 头孢西丁 药学实践 临床药师
  • 简介: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联合问歇小剂量环磷酰胺(CTX)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间质肺疾病(ILD)的有效及安全。方法给予8例pSS合并ILD患者LEF(10mg/d)联合间歇小剂量CTX(200~400mg/3周)治疗,随访1~2.5年,观察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转归及实验室检查改变。结果8例患者口眼干燥及干咳、劳力性气促症状明显减轻,肺功能有所恢复,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度(DLco)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肺高分辨率CT病变面积减少,但肺底吸气末期Velcro啰音变化不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LEF联合间歇小剂量CTX治疗DSS合并ILD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肺疾病 间质性 环磷酰胺 来氟米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药盒治疗间歇期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减少堵管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科 2012年 1月~ 2013年 1月 1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左锁骨下动脉药盒进行治疗间歇期发生堵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肿瘤患者机体本身呈高凝状态,未按时、按要求冲封管,左上臂过度活动日常生活维护不当是治疗间歇期发生堵管的重要因素。加强肿瘤患者出院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和家属导管维护的重要。指导患者按时来门诊进行导管维护。针对偏远农村地区的患者积极联系提供导管维护的医院,并定期进行维护随访。 结果在本组15例患者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堵管现象。其中 10例经医生处理后再通。 3例利用介入方法进行导管调整后再通。 2例经处理后仍未通并重新给予置管。 结论 规范的冲封管技术,正确的药物配制,熟练掌握导管维护的相关知识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可极大程度上减少堵管的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锁骨下动脉药盒 治疗间歇期 堵管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