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行硬膜外麻醉、在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麻醉的不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入的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麻醉及常规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指标。结果研究组麻醉操作、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麻醉可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超声引导 硬膜外麻醉 临床效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复杂多变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麻醉医生的面前,使得传统的麻醉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在临床麻醉技术的革新中,由于高分辨率便携式超声仪器和探头技术的改进,使超声从单纯的临床诊断走进了手术室。本文就超声引导技术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提几点个人的体会。

  • 标签: 超声引导 临床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8月,入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及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阻滞效果的评价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实时引导与传统盲探法用于腰段硬膜外麻醉肥胖患者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腰段硬膜外麻醉肥胖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传统定位盲探穿刺,观察组超声实时引导穿刺,对比2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穿刺深度。结果观察组平均穿刺用时(3.0±0.2)min、短于对照组,穿刺(1.1±0.2)次、少于对照组,术后腰痛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穿刺操作非常满意32例、满意8例,总满意度100%,非常满意度与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技术能很好地提升穿刺效果和患者体验,还能避免术后腰痛、保护周围组织,值得应用于肥胖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

  • 标签: 超声实时引导 肥胖 腰段硬膜外麻醉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开胸手术麻醉中选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74名患者,通过双盲选法选出37名患者为对照组,37名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常规全麻方式,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后其芬太尼的用量和术后手动使用镇痛泵追加药物的次数以及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手动使用镇痛泵追加药物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为76%(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麻醉中选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 标签: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 开胸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深静脉穿刺是临床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麻醉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由于部分患者深静脉解剖变异及医生工作经验不足,穿刺失败率高。超声引导的最大特点是可实时地观察,故我科尝试用来进行低年资麻醉住院医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与传统穿刺方法比较,超声引导下培训能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临床技能 深静脉穿刺 住院医师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超声引导下,对老年患者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组织麻醉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40例需要进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后,以超声引导实施麻醉的患者为A组,以神经刺激器定位实施麻醉的患者为B组,AB两组各20例;在不同引导和定位之下,两组患者均予以0.33%罗哌卡因20ml实施麻醉,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操作的时间、穿刺成功率、麻醉起效时间等。结果A组进行麻醉所需要的时间为5.0±1.1min,穿刺注射成功率为98.65%;B组麻醉所需要的时间为7.2±1.5min;穿刺注射成功率为78.91%。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上肢手术患者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以超声引导能够有效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并且麻醉效果快。因此,在临床中可应用该方法实施麻醉

  • 标签: 超声引导 老年患者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各6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4%低于对照组(14.52%),差异显著(P<0.05),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17±1.62)min少于对照组(7.91±2.01)min、意识恢复时间(21.95±4.06)min少于对照组(28.24±5.18)min以及拔管时间(9.76±2.45)min少于对照组(14.62±5.29)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总结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手术室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配合,实验组则加强术中的护理配合,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3.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麻醉加强术中的护理配合,明显提升了麻醉效果,减少了麻醉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对老龄患者实施麻醉相关临床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中176例65岁以上实施各种麻醉手术,其中男105例,女71例;年龄在60~70岁98例,71~80岁53例,8l~95岁25例。平均年龄在73岁,择期手术127例,急诊手术49例,手术时间30~200min,平均每例92min,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配以丙泊酚或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其中芬太尼1.5~2ug/Kg,异丙酚1.5~2mg/Kg,咪唑安定0.05mg/Kg。结果176例中术中血压下降或升高38例,术中心率减慢至53次/min以下者18例,由于术中输血补液及时,术中未出现死亡。结论通过临床分析,首先做好术前准备是极其必要的的,在术前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等等,合理评估其病情,术前检查血尿常规等,控制稳定高血压、炎症等症状,再行手术。

  • 标签: 老龄患者 麻醉 临床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观察我院近年剖宫产中采用全身麻醉的20例产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药物以丙泊酚、琥珀胆碱、维库溴铵、异氟烷、瑞芬太尼为主,观察该方法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结果麻醉诱导平稳,术中麻醉满意,无呕吐误吸发生,胎儿娩出后立即Apgar评分均大于8分,对子宫收缩无抑制。结论全身麻醉为剖宫产椎管内麻醉禁忌的安全方法之一。

  • 标签: 剖宫产 全身麻醉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手术的临床麻醉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收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28例行肝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进行左半肝切除术的患者6例,肝中叶切除术的患者8例,右半肝切除术的患者5例,胆囊造瘘术的患者5例,其他患者4例。结论在手术的麻醉过程中,患者在术后的镇痛效果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一样的措施,以达到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 标签: 肝胆手术 麻醉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技术中的麻醉处理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患有直肠癌的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麻醉处理,观察组则予以加速康复外科中的麻醉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技术应用在外科手术中,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直肠癌 血液动力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连续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剖宫产的426例产妇,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B组采用硬膜外连续麻醉方法。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生效时间、麻醉效果、是否需要辅助镇痛、镇静效果等,以了解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结果A组实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中需辅助用药的患者数都不如B组实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患者,P<0.01,差异明显。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与硬膜外麻醉比较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镇痛效果好的优点。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小儿手术时的诱导效果,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所有患儿术前常规给阿托品0.1mg/Kg,地西泮0.25mg/Kg肌肉注射,入室后患儿自主呼吸,吸入O23L/min和七氟烷吸入诱导,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结果七氟烷吸入诱导成功率达100%,意识反应消失时间(82.6±12.3)s,气管插管时间在(283.2±18.2)s,呼吸道分泌物少,肌松良好,插管条件良好,气道耐受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诱导快速,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轻,麻醉满意,安全可控。

  • 标签: 七氟烷 吸入麻醉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周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球周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500例(1500只眼)白内障患者,总结分析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球周麻醉下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26.65分钟,术后第一天视力≥0.4者占60.51%,术后第一周视力≥0.4者占76.26%。结论球周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球周麻醉 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5例(365只眼)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对其均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十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本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126秒、平均手术时间为15.3min、术中有22例患者有疼痛感,在给予相应的处理后完成手术,患者均较满意。结论临床上治疗白内障患者时,可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不但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的视力,还能够减少散光,效果显著。

  • 标签: 表面麻醉 白内障超声乳化 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散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宫外孕患者中随机抽取129例进行研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每组43例,A组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查,B组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C在则联合阴道和腹部超声检查,并将3组诊断结果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准确率。结果A组有34例符合,B组有33例符合,C组有41例符合,C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35%,均显著高于A组的79.07%和76.74%,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宫外孕患者 阴道超声诊断 腹部超声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妇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分别为阴道超声组、腹部超声组以及联合组,每组各50例,对比三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对比可知,三组之间在诊断有效率方面差异明显,其中联合组最为有效,阴道超声组次之,腹部超声诊断效果稍差,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针对妇科疾病采取阴道超声检查联合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较好,更有利于患者的诊治,值得推广。

  • 标签: 阴道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临床价值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