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二种切口(角膜、巩膜切口)不同手术阶段疼痛感觉及镇痛效果.方法铺巾前、开睑后滴"0.4%爱而卡因"表面麻醉剂二次后手术.随机选择角膜切口组,巩膜切口组各120例,在手术各阶段中不作任何提示,征询病人疼痛感觉,详细记录按疼痛分级表,并客观评价镇痛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范围5~25min,平均7.2min.两组病例在水分离,超声乳化,清除皮质阶段中角膜切口组3级疼痛以下发生率分别为9.2%,25.0%,12.5%;巩膜切口组分别为12.5%,22.5%,13.3%.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例均能很好耐受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并植入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率为3.8%,前囊撕裂率5.8%,无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内和眼内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方式行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而有效的.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表面麻醉 角膜切口 巩膜切口 镇痛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表面麻醉给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白内障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同时采取表面麻醉给药方法配合治疗,同时采取术前教育、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的综合护理手段帮助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患者术后1d、16d、80d视力达到0.5以上占总数的97.5%(78/80),其中视力达No.8及以上患者占总数33.75(27/80),视力达No.3及下患者占总数的2.5%(2/80)。结论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给于表面麻醉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配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帮助患者视力恢复,值得深入挖掘。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表面麻醉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和不使用白星技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的效果,探讨白星超声乳化技术的优点.方法随机选取40例硬核(Ⅲ~Ⅳ级)白内障患者共47眼,随机分为A、B两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使用白星技术,B组使用普通的超声乳化技术.对比两组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水肿情况、超声乳化能量及每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计数减少量.结果A组与B组术后恢复较好视力(≥0.7)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A组术后第一天的角膜水肿情况明显好于B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数量明显少于B组,所用超声乳化的平均能量明显低于B组.结论白星技术所用能量少,术后反应小,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治疗 角膜水肿 手术前后 硬核性白内障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70例83眼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mo视力〉0.3者77眼。术中1眼出现后囊破裂,但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1眼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未能植入;糖尿病患者2眼出现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程短、术后视力恢复快的优点。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超声乳化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透明质酸酶对筋膜下麻醉的疗效。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在Nikookari眼科医院进行了长达5mo。行超声乳化术的候选患者中接受筋膜下麻醉的42眼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分别应用20g/L的利多卡因溶液2mL+150U/mL透明质酸酶(LH),和单纯20g/L的利多卡因溶液2mL(L)。筋膜下注射15min后活动受抑制。患者和医生都非常满意,对于术后疼痛的抑制(视觉模拟评分,thevisualanalogueseale,VAS)也同样满意。统计学分析采用列联表(包括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和参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活动抑制(33.3%'US4.8%,P=0.04)、患者满意度(85.7%掷57.1%,P=0.04)和医生满意度(87.5%US52.4%,P=0.02),LH组明显高于L组。VAS在相同组内明显较低(1.90±1.45傩3.00±1.55,P=0.04)。结论:利多卡因溶液+透明质酸酶的筋膜下麻醉明显使得眼部活动受限,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并减轻了术后疼痛。

  • 标签: 透明质酸酶 局部阻塞 筋膜下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前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46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在21mmHg以下,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加宽。结论对于部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并评估晚期青光眼手术表面麻醉下实施的效果。方法对34例(56眼)晚期青光眼在0.5%爱尔凯因眼液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本组52眼(92.86%)术中无疼痛感,4眼(7.14%)术中做上直肌牵引缝线时有疼痛感,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在10±6mmHg范围。视力及视野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晚期青光眼手术在表面麻醉下施行较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

  • 标签: 表面麻醉 青光眼 晚期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特殊类型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研究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小瞳孔白内障、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和外伤后并发白内障等特殊类型白内障的技术要领。结果:进行治疗的73例84眼特殊类型白内障患者中,单纯行超声乳化术27例28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52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4眼;术后1mo平均眼压12.72±2.63mmHg,脱盲率99%,脱残率96%;并发症发生率4%。结论:特殊类型白内障手术难度大,超声乳化术切口小,可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和植入人工晶状体,是摘除特殊类型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 标签: 白内障 特殊类型 超声乳化术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09月~2010年06月行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0眼中0.02~0.1者3眼(10.00%);0.1~0.3者8眼(26.67%);0.3~0.5者12眼(40%);0.5~0.8者5眼(16.67%),其中〉1.0者2眼(6.66%);术后平均眼压稳定在(13.57±3.31)mmHg;术后出现角膜水肿2眼,虹膜反应和晶状体前渗出膜6眼,后囊膜混浊3眼,经积极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较为确切,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及时处理并发症,仍可获得满意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9例79只眼白内障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三天裸眼视力≥0.5者35只眼(44.3%)。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52只眼(65.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不需昂贵设备,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38眼术后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月≥0.5者31眼(80.77%),0.3~0.4者3眼(7.69%),0.1~0.2者2眼(5.77%),〈0.1者2眼(5.77%)。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处理得当,则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 标签: 葡萄膜炎 白内障 并发性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32眼(88.89%)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术后视力大于0.3者为26眼(72.2%)。术后眼压:术后1周,25眼(69.4%)眼压低于21mmHg;术后6个月,31眼(86.1%)眼压低于21mmHg,仅有3眼(8.3%)眼压高于24mmHg,给予2%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眼压都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无不适症状。术后有33眼(91.6%)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其中I型滤过泡21眼,II型滤过泡12眼。术后有角膜水肿7眼,浅前房4眼,术中术后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不但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而且并发症少,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2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房角等变化。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术后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加宽。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手段之一。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55例(655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6眼占39.08%,术后3天复查裸眼视力≥0.5者419眼占63.97%。655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手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分析乡镇中心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目前眼科常用的手术仪器设备,巩膜隧道刀和角膜穿刺刀等,对126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视力≦0.3占16.6%,0.3~0.8占76.19%,≧0.8者占7.14%.术中晶体后囊破裂6眼,占4.76%.术后角膜水肿23眼,占18.25%.结论乡镇中心医院设备条件有限,但只要准备充分,严格按手术常规操作,开展该手术亦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完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术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2016年07月~12月我院行人工晶体植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手术患者60例(60眼),分常规组30例(30眼)和应用组30例(30眼),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和人工晶体植入住院费用、术中配合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可使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减低、患者术中的配合度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护理工作的遗漏与疏忽,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目的阐述眼前节麻醉的方法和评估眼前节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眼前节麻醉的方法为0.4%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联合近角膜缘球结膜下2%利多卡因0.4ml注射。对552眼白内障患者经眼前节麻醉进行白内障手术,随机抽取同期552眼采用球后麻醉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和麻醉存在的并发症。结果球后麻醉组2眼术中黑朦,5眼球后出血,1眼中枢抑制,12眼后囊膜破裂,9眼术中有疼痛感;眼前节麻醉有5眼后囊破裂,41眼术中有可忍受的酸痛。2组患者均能较好地进行手术,眼前节麻醉中所有患者均能较好地配合手术,术中眼位可以很好地随医生的要求改变。结论眼前节麻醉是一种白内障可靠、安全且并发症较少麻醉方法。

  • 标签: 眼前节麻醉 白内障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