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动脉期的时间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等一系列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肝动脉期的规律。方法对60名胸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获得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固定强化时的药物浓度、注射速度和注射剂量。对其中30例固定动脉延迟时间25秒,扫描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的平均CT值,分析CT值变化与各生理因素的相关关系;对另外30例在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固定CT值120HU为激发扫描预定值,研究达到此值时的时间与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之后将结果在单排螺旋CT机上使用,经过100例实验证明其结论的实用性。结果固定时间扫描组CT值最小值为70.70HU,最大值为275.00HU,平均值为189.69HU,标准差为46.54HU。男性平均168.22HU,女性平均211.17HU。与CT值变化相关的变量有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动脉期时间相关的变量有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身高无明显相关(P>0.05)。经过100例验证,准确率100%,成功率为100%。结论肝脏动脉期为(23.25±10.88)s,与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有关,体质量越大,时间就越长。利用时间—体质量公式和时间—体质量指数公式可以求出肝动脉期时间。使用CT的激发扫描功能控制曝光时间能得到更准确的肝动脉期时间。

  • 标签: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肝动脉期 体质量
  • 简介:摘要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加强我国医学创新教育改革,使学生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独立探索新问题,遵循创新人才成长规律,造就创新型人才。

  • 标签: 创新 医学教育 人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高血压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登记在册并进行系统健康教育,采取宣教、问卷调查、讲座专栏等形式。结果经过一年健康教育,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良行为控制率、血压控制水平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防治措施中的重要部分。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动--门脉分流在进行MSCT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方法选择2009年~2012年期间采用64排的螺旋MSCT进行检查的160例的患者的资料。通过对患者肝脏的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进而讨论MSCT对于诊断患者的肝癌动--门脉分流所呈现的影像的表现。结果在就诊的160例肝癌动门脉分流的患者中,有100例是早期就进行了MSCT的诊断还有DSA的造影检查,另外的60例患者是属于在发病后较晚的时间才进了MSCT和DSA的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诊断DSA都比MSCT的诊出率要低。结论MSCT对于肝癌动--门脉分流的诊断是一种较为简便和明确的方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肝癌动--门脉分流 MS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疾病患者行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磁共振成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云南省中医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120例进行乳腺磁共振增强患者。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一例出现身体不适及异常,检查成功率100%。结论熟练运用各阶段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乳腺MRI增强扫描中出现的不良后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 磁共振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以前采用蝶翼头皮针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抽出80例,与2009年5月-2010年9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的338例进行比较,评价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脱管等。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未出现造影剂的渗漏现象。结论与蝶翼头皮针比较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优越性,建议在CT增强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头皮针 CT增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增强扫描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RI(0.15T)对50例颅脑疾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肿瘤性病变40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做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注射了Gd-DTPA顺磁造影剂,通过增强前后M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增强扫描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肿瘤性病变中明显强化占82.5%(33/40),轻度强化占7.5%(3/40),无强化占10%(4/40)。非肿瘤性病变中无一例明显强化,轻度强化占30%(3/10),无强化占70%(7/10)。经卡方检验,肿瘤性病变强化明显,与非肿瘤性病变者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及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助于显示肿瘤病灶大小、形态和数目,有助于鉴别肿瘤有无术后复发或残留,是MRI检查颅脑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颅脑疾病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的应用,提高造影检查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本院630例运用高压注射器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①严格掌握适应症的禁忌症;②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常选用肘正中静脉;③做好碘过敏试验;④造影前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预防过敏;⑤选择计量和速度成人100ml,速度2.5-3.0ml/s;;⑥做好各种不良反应的应急准备工作,如出现副作用,按常规处理。结果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6.6%(609/630),增强结果达到诊断要求98%,出现轻度不良反应13例,中度不良反应4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死亡0例。结论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高度责任心、正确的床前护理,能够提高CT增强扫描时使用高压注射器的成功率。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足部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7例足部骨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急性回顾性分析,分析MR动态增强对良、恶性足部骨肿瘤鉴别诊断的作用。结果97例足部骨肿瘤患者中,89例(91.75%)为良性肿瘤,8例(8.25%)为恶性肿瘤。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可出现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征象。结论足部骨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表现各异,通过MR检查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效率。

  • 标签: MR动态增强 良恶性足部骨肿瘤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多层螺旋CT(MSCT)双期增强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手术、CT引导穿刺病理和临床证实的HCC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进行分析肝细胞性肝癌多层螺旋CT。结果80例共发现病灶96个,平扫80个病灶中低密度75个,5个病灶呈稍高密度,44例伴有肝硬化及腹水表现,动脉期96个病灶中高密度强化31个,不均匀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58个,低密度病灶7个,5例有肿瘤包膜,门静脉期89个病灶呈低密度75个,等密度5个,高密度2个,25例可见到门静脉、下腔静脉侵犯及癌栓。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HCC的特征,对HCC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人参精口服液是以人参为主要成分,人参皂苷是人参生理活性的物质基础。本文探讨人参精口服液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作用。方法选择雌性小鼠160只,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每组40只,分别进行脏器/体重比值测定及碳粒廓清试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及半数溶血值测定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试验、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NK细胞活性测定。各项试验设三个剂量组及一个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为成人推荐剂量的30倍、10倍和3倍。三个剂量组的动物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受试物,阴性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各组动物均按20mL/kg?BW连续灌胃30天后,进行免疫学试验。结果给清洁级ICR小白鼠不同剂量的人参精口服液30天后,经统计学分析,其脾脏/体重、胸腺/体重比值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耳肿胀法)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体生成细胞检测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血清溶血素试验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中、低剂量组NK细胞活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5),NK细胞活性结果为阳性。结论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1,人参精口服液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NK细胞活性三个方面检测结果阳性,可判定期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作用。

  • 标签: 人参精口服液 ICR小白鼠 增强免疫力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5T超导核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心理护理体会。方法对122例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检查前注意事项、静脉及穿刺的选择、安全检查等各个环节给予心理护理。结果122例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全部顺利完成检查,12例屏气不完全,但不影响图像质量。结论加强MRI增强扫描的心理护理是检查顺利完成及获得较好诊断效果的必要条件。

  • 标签: 核磁共振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在多层螺旋CT经下肢静脉途径增强扫描技术。方法采取留置静脉针,抬高下肢20—30度,短时间大量灌注造影剂,选择恰当扫描时间,分别扫描主动脉期和腔静脉期。结果所有肺癌患者经下肢静脉途径增强扫描出的图像均能达到满意的诊断要求,供血动脉清晰可见。结论只要我们充分考虑到下肢静脉血流特点、肺癌的血供、造影剂流速及造影剂总量对经下肢静脉途径的影响,选择恰当的延迟扫描时间,从而也能取得与经上肢静脉增强一样满意的影像。

  • 标签: 肺癌 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下肢静脉 延迟扫描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X线钼靶图像中运用图像增强技术提高X线图像的对比度,提高图像可读性的能力。方法以MATLAB为软件平台,运用灰度变换和直方图均衡化这两种图像增强方法,对乳腺X线钼靶图像进行处理。结果处理后的乳腺X线钼靶增强图像显示了比原图更多细节,不仅能够清楚显示图中白色的微钙化点,还能够清晰显示部分乳腺导管。结论图像增强技术能够提高乳腺X线钼靶的对比度,改善了图像的显示效果,有利于医生对乳腺肿块和微钙化点的识别,减少漏诊率。

  • 标签: 图像增强 灰度变换 乳腺 钼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增强扫描对后颅凹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后颅凹占位性病变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其中星形细胞瘤8例,髓母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5例,脑膜瘤9例,脑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4例。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呈大囊小结节型,壁结节显著均匀强化,囊壁、囊液不强化;髓母细胞瘤实质强化较明显,内部囊变区较小;星形细胞瘤可呈实质性或囊实性,强化表现复杂;转移瘤及脑脓肿强化表现相似,结合病史加以鉴别;脑膜瘤明显强化,并可显示“脑膜尾征”;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不强化。9例患者术后进行了11次复查,1例诊断肿瘤残留复发,8例可见不同程度的术后改变。结论MRI增强扫描能对大多数后颅凹占位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后颅凹占位性病变 Gd-DTPA 磁共振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场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MRI资料,均行T1WI、T2WI和T2WI压脂平扫,17例行Gd-DTPA动态增强T1WI扫描。结果15例见再生结节,11例见退变结节,6例见原发小肝细胞癌。再生结节为肝内弥漫的小于1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影;小肝细胞癌为直径小于3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影;Gd-DTPA动态增强见小肝细胞癌于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消退。结论依据结节大小、信号改变,MR可区分大部分再生结节与小肝细胞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动态增强 肝硬化 再生结节 小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三期强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判断胃癌的胃壁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对49例胃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后,用多平面重(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判断胃癌的胃壁浸润深度与两周内术后病理对照,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判断胃癌的MSCT影像对胃癌的胃癌的准确率。结果MSCTT分期T1期诊断准确率75.00%(6/8),T2、T3、T4期准确率分别为70.59%(12/17)、68.42%(13/19)、80.00%(4/5)。结论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对胃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螺旋CT 胃癌 浸润深度 X线 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价值及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经临床、病理和螺旋CT综合诊断的58例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CT平扫与强化CT双期扫描观察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大小、血供的变化及碘油沉积情况,依此判定治疗效果及肿瘤活性。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后4周左右,行碘油CT平扫,病灶内沉积高密度碘化油影,形态不规整,密度不均匀,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强化CT双期扫描58侧患者中肿瘤较治疗前缩小者55例(94.8%),其中6例患者在原肿瘤旁出现新的子灶。结论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螺旋CT平扫与强化CT双期扫描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累及范围和血供的变化,对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及指导再次治疗时机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螺旋CT扫描 评价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残腔纤维性修复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增强征象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脑胶质瘤DWI和增强表现。结果40例中有13例出现残腔内壁纤维性修复。表现为结节状附于残腔内壁10例,蔓状附于残腔内壁3例,大小在5mm-20mm之间,边缘清楚。增强见2例明显强化,11例不强化。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随着复查时间延长残腔内壁纤维性修复不增大,而且变小,有3例消失。结论脑胶质瘤术后弥散加权成像和增强征象可准确表达残腔纤维性修复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

  • 标签: 脑胶质瘤 术后 纤维性修复 MR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