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定量分析动态增强MRI诊断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各参数指标,探索各参数的最佳阈值。方法分析30例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及30名健康女性腺垂体动态增强MRI,比较泌乳素微腺瘤与正常腺垂体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形态、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采用ROC法确定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诊断阈值,并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当以达峰时间66s作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为76.70%,特异度为84.40%;以强化斜率为2.015作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为88.50%,特异度为67.10%;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联合诊断的诊断点为0.566时,其敏感度92.20%,特异度87.53%。结论可将动态增强MR扫描达峰时间66s、强化斜率2.015及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联合诊断点为0.566作为诊断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参考阈值。

  • 标签: 垂体 前叶 腺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GPA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增殖、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取新鲜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5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52例)和肝转移灶组织标本(11例)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每个组织样本中GPAA1基因表达水平;高表达GPAA1mRNA结直肠癌组织和低表达GPAA1mRNA结直肠癌组织行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获得的原代细胞进行Boyden小室体外增殖、侵袭实验。结果52例结直肠癌患者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PAA1在结直肠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15%(11/52)、55.76%(29/52)、和72.73%(8/11)。GPAA1在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GPAA1mRNA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均高于结直肠正常肠黏膜(P〈0.01);在肝转移灶中的GPAA1mRNA水平高于癌原发灶(P〈0.05);高表达GPAA1mRNA的原代细胞穿透Mmfige1微孔滤膜细胞数明显高于低表达GPAA1mRNA组。结直肠癌组织中GPAA1mRNA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GPAA1表达增强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糖基磷脂酰肌醇类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评价将iDose4迭代重建(IR)技术用于胸部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1例体质量指数(BMI)正常(18.5≤BMI〈25.0kg/m2)且接受胸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20kVp,100mAs)、B组(80kVp,100mAs)、C组(120kVp,50mAs),分别采用iDose4IR技术和FBP进行重建,记录各组的噪声、SNR、CNR和有效剂量(ED)。按1~3分评价各组总体图像质量,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同一个患者的FBP和IR图像,IR技术明显降低了图像的噪声,提高了图像的SNR、CNR。B、C组IR后的图像噪声、SNR和CNR与A组FBP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IR后的图像总体质量与A组FBP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IR技术进行低剂量胸部CT增强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 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 简介:背景: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或含有治疗因子的干细胞进行有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目的: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慢病毒质粒pVector-EGFP、pHelper、Envelope共转染293T细胞完成载体病毒构建,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滴度;取对数生长期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复感染指数MOI值0,5,10,15,20加入携带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稀释液,72h后观察各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效率及阳性转染率。结果与结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293T细胞能够正确表达,滴度为1×108TU/mL。包装好的病毒颗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二三天后,各孔均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7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转染率变化不明显。说明以MOI值为10的滴度将慢病毒载体可将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

  • 标签: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转染 阳性率 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UI)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ET—TUI技术对二维超声筛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17例孕22~30周中晚孕期胎儿进行检查,在获取满意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后通过TUI模式,对胎儿心脏进行断层分析,并与产后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产前应用VET-TUI技术17例胎儿均获得满意的心脏容积数据及胎儿心脏断层成像图像,17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单一性先天性心脏病3例,复合性先天性心脏病14例。17例胎儿心脏畸形包括心内膜垫缺损5例、永存左位上腔静脉7例(其中1例下腔静脉离断合并异常连接)、右心室双出口4例(包括左侧心室解剖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6例、室间隔缺损8例、主动脉弓缩窄2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闭锁2例、右位主动脉弓3例、左心室发育不良2例、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单心室1例、三房心1例、镜面右位心1例。产前超声诊断与引产后尸检结果相符合10例(10/17),与产后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相符合5例(5/17),误诊2例(1例超声诊断永存动脉干,尸检证实为升主动脉闭锁,1例超声诊断单心室,尸检证实为左心室发育不良)。结论应用VET—TUI技术可增加超声图像的清晰度,使胎儿心脏与大血管容积图像清晰直观,易于辨别,较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能提供更多胎儿心脏细微解剖结构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心脏病 先天性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 断层超声显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