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由清除剂——依达拉奉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码随机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由清除剂——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GCS评分、GOS分级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GOS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清除剂——依达拉奉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可放心使用。

  • 标签: 自由基清除剂 依达拉奉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虚药对氧自由和膜脂质过氧化的阻止作用。方法对几种补虚药人参、黄芪、首乌、当归作用机理的研究。结论补虚药中有效成分能够明显作用于生物膜,阻止其过氧化反应。

  • 标签: 补虚药 氧自由基 膜脂质过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功能(fibrinogenfunctionAnticoagulant,Fg)、自由SOD和MDA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按CCS评分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并设立对照组100名,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黄嘌呤氧化法和比色法动态测定脑梗死组及对照组发病后或入组后第1天、10天外周血浆Fg和SOD、MDA水平,分析其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浆Fg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发病第1天,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10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水平在发病第1、10天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SOD和MDA水平只在发病第1天才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变化(P<0.01)。结论Fg、MDA和SOD共同参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管病理损伤过程,Fg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反应与氧自由水平的作用。方法将9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丙戊酸钠和托吡酯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托吡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癫痫治疗效果、炎性因子及氧自由水平。结果使用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2水平及SOD检测值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TNF-α、IL-2及SOD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效果确切,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炎性因子及氧自由水平。

  • 标签: 丙戊酸钠 托吡酯 癫痫 治疗效果 炎性反应 氧自由基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27眼)眼内容物剜除术后行一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中切除角膜,沿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自前向后剪开巩膜,并切断视神经,剪除包括视神经在内的后部巩膜,义眼台植入巩膜壳内,义眼台前部用自体巩膜对位缝合覆盖,如自体巩膜不能完全覆盖义眼台,可将剪除之后部巩膜覆盖在义眼台表面,重叠缝合。结果27例义眼活动度良好,伤口愈合良好,外形满意,双眼对称,并发症少,无义眼台暴露发生。结论自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可有效防止术后义眼台暴露等并发症。

  • 标签: 自体巩膜 羟基磷灰石 义眼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法,按平衡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一组先治疗3月,然后观察3月,另一组反之。治疗组用药羟基喜树碱、强的松、秋水仙碱。对照组用药除停用羟基喜树碱外,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皮肤硬度积分、关节功能积分、最大齿距、最大指距及血透明质酸浓度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羟基喜树碱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系统性 硬皮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基乙酸(果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20%、30%、45%、65%的羟基乙酸对3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每隔7天进行一次,4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并记录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治愈的患者1例(3.3%),显效的患者3例(10%),有效的患者6例(20%),无效的患者20例(66.7%),总有效率是33.3%;在第二个疗程结束后,29例患者中(第一疗程治愈的患者结束治疗),治愈的患者6例(20.7%),显效的患者7例(24.1%),有效的患者10例(34.5%),无效的患者6例(20.7%),总有效率为79.3%;第三个疗程结束后,23例患者中(第一、二疗程中治愈的患者结束治疗),治愈的患者18例(78.3%),显效的患者4例(17.4%),有效的患者1例(4.3%),无效的患者0例,总有效率是100%。30例患者均能承受质量浓度为65%的羟基乙酸。瘙痒、刺痛等不两反应根据对症治疗后均消失。结论对于黄褐斑患者的治疗,使用羟基乙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皮损面积、数量以及自觉症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羟基乙酸 黄褐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入选的4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和对照组(羟基脲治疗)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BC、Hb的变化情况以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RBC,H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干扰素 羟基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分娩降低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000例为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分娩法进行分娩,实验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和新生儿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程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时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不但缩短了产程,还可降低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传统分娩 新生儿头皮血肿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TT法检测羟基脲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出有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羟基脲衍生物。方法选用Hep-2肿瘤细胞作为模型,然后利用MTT法从六种羟基脲衍生物中筛选出对Hep-2肿瘤细胞有抗肿瘤作用的,并计算其对Hep-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即IC50值。结果筛选得到对Hep-2细胞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的衍生物有3种。计算得到的每种羟基脲衍生物对Hep-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论HY-CN、HX-CN和HX-叔对Hep-2细胞有非常好的抗肿瘤作用。

  • 标签: 羟基脲衍生物 MTT IC50
  • 简介:摘要采用羟基氯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患有126例多形性日光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羟基氯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分别两周进行皮损观察,第八周观察最终疗效。结果;治疗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基氯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多型性日光疹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羟基氯喹 复方甘草酸苷 多型性日光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80例(60岁以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60岁以上)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肌酐水平将老年男性患者分为血肌酐水平正常组和血肌酐水平升高组。检测三组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胱抑素C水平。结果较健康对照组而言,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降低(P<0.05),肌酐升高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尤为明显(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可能与肾损伤双向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妇女检测血清25-(OH)D水平及骨密度的意义;方法检测孕13+6周前的妇女血清25-(OH)D水平及骨密度,选取其中血清25-(OH)D水平低于30μg/mL(VitD缺乏)的妇女200例,年龄20~35岁,每周给予2800IUVitD3并维持12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治疗前(T0)、治疗后4周(T4)、治疗后8周(T8)以及治疗后12周(T12)的血清25-(OH)D浓度,并记录这四个治疗时点的骨密度水平;结果VitD缺乏的早孕期妇女,在补充VitD治疗后的4周、8周和12周的血清25-(OH)D水平均有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补充VitD治疗后的12周,骨密度正常的妇女例数增加(P<0.05),重度骨质疏松的妇女例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于早孕期且VitD缺乏的妇女每周给予2800IUVitD3并维持12周,能够纠正VitD缺乏并且100%提高VitD水平,改善骨密度水平,有利于早孕期妇女的保健。

  • 标签: 早孕期妇女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色培养和SS培养检测水中沙门菌的效果,为快速而准确检测自来水管水样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7个水样稀释10倍、100倍后,分别涂布于沙门显色培养平板和SS平板,37℃培养48h后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对细菌进行初步分类并计数,对培养中可疑菌落分离纯化后氧化酶试验和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凡氧化酶试验阴性,葡萄糖O-F试验为发酵型者即为可疑菌,采用肠杆科细菌生化鉴定系统,数码鉴定37℃48h后观察结果。结果共检测7份水样,2-7号(即除了1号样)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中沙门菌菌落总数均大于SS培养检测出的沙门菌菌落总数;其中2号样、3号样、7号样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和SS培养的沙门菌菌落总数﹤1.0×10CFU/mL。结论采用显色培养分离沙门菌较易鉴别且直观,同时也可以克服因肉眼挑选带来的主观误差。本次试验显色培养对沙门菌菌落数的检出率高于SS选择性培养,说明显色培养适于水样标本中沙门菌的检测。

  • 标签: 显色培养基 SS培养基 沙门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对照组应用常规体位,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降低。结论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明显加速产程进展,提高分娩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产程进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在良性骨肿瘤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良性骨肿瘤缺损患者25例,其中病变部位于四肢骨11例,椎体骨14例,对所有患者均行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经X片显示,术后1个月,有明显新骨形成,术后3个月植骨部位间隙模糊,边缘开始变光滑,植入新骨与其它骨逐渐连为一体,术后6个月,植骨密度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术后24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骨缺损具有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珊瑚 基磷灰石人工骨 良性骨肿瘤骨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方法SD大鼠80只,注射同等剂量的6-羟基多巴胺(6-OHDA)于内侧前脑束不同部位。位点1前囟后1.8mm、右侧2mm、硬膜下8.5mm;位点2前囟后1.8mm、右侧2mm、硬膜下7.5mm,制作黑质完全损伤型PD大鼠模型,运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试验及免疫组化检验模型是否成功。磁共振活体检测PD大鼠黑质、纹状体的毁损情况。结果注射6-OHDA后第4周内有54只大鼠诱发明显的旋转行为,且旋转次数>7转/min,模型成功率为75%。MRI显示模型大鼠第1周后毁损侧黑质较对侧出现了明显的MRI低信号区,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低信号区逐渐减小,至第3周已基本消失。结论应用6-OHDA小剂量两点毁损内侧前脑束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是帕金森病研究较为理想的模型。MRI扫描可以活体连续观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毁损情况,是客观评价和检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一种有效工具。

  • 标签: 6-羟基多巴 磁共振 帕金森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3患者的水平,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作为慢性肾脏病代表,其中包括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组、健康组各2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测定25(OH)D3。结果各组患者中以终末期肾病组的25(OH)D3浓度最低,健康组最高,终末期肾病组与其它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中,GFR以健康组最高,终末期肾病组最低,终末期肾病组与其它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中,终末期肾病组血钙最低、血磷最高,终末期肾病组与其它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25(OH)D3有明显的降低,可以反映患者的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 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 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将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制备成亚微乳(SN38-SME),并对其性质进行体外表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SN38-SME,并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考察亚微乳的形态,葡聚糖凝胶柱法测量包封率、载药量。结果SN38-SME呈类球形,粒径在100-200nm,稳定性好,包封率、载药量较高。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SN38-SME,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亚微乳 制备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