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护士在发生针刺伤方面发生原因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此进行相对应预防及创新性措施,使护士们可以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减少在针刺伤上发生率,减少不必要医疗伤害。

  • 标签: 护士 针刺伤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巨大儿发生危险因素及产前预测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做好孕妇孕期保健,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分娩巨大儿8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正常足月儿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宫高、孕周、腹围、体重增加和B超显示胎儿双顶径、腹围,以及孕妇孕前BMI、是否有GDM合并等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中,BMI>24、孕妇GDM、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8kg和孕周超过40周例数均多于对照组,研究组双顶径>9.6cm、股骨长>7.5cm、胎儿腹围>35cm、宫高+腹围>140cm例数远远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加强对孕妇孕前和孕期指导,并严格要求孕妇控制体重和血糖,从而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同时医院需加强对孕前胎儿体重综合评估工作力度,从而预测出巨大儿发生机率,进而做好应对措施。

  • 标签: 巨大儿 危险因素 产前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产后抑郁50例患者。选择同期我院分娩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产后接受综合护理以改善产后抑郁不良情绪,护理疗程6月。结果(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文化程度及职业)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分娩方法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护理前和对照组焦虑评分分别为(43.2±15.7分、21.3±2.4分),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和对照组焦虑评分分别为(22.4±1.9分、21.3±2.4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本文认为剖宫产可能是引起产后抑郁主要原因,通过有效护理可以减轻产妇焦虑情绪。

  • 标签: 产后抑郁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分析100例妇女,收集其一般资料,对尿失禁患者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有18例发生尿失禁,其中有9例压力性尿失禁。经过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体重、便秘、高血压、阴道分娩次数过多、流产次数过多、会阴裂伤、会阴直切以及会阴切口感染为尿失禁高危因素。结论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原因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与分娩、妊娠、年龄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所有的住院患者,筛选资料完整且符合标准病例共234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Scr值(P<0.01,OR=1.436,95%CI,1.306~1.622)及高血尿酸(P<0.05,OR=10120,95%CI,1.529~2.742)是AKI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AKI在住院患者中常见,患者功能未恢复率较高,AKI后可以造成患者肾脏丢失。预后与肾损害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肾损药物史、一周内低血压史、少尿史、肾外脏器衰竭数、HD是AKI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肾外脏器衰竭数和HD是肾脏丢失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门诊及住院180例患者(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II级及III级共8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后但宫颈正常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为首次性生活年龄小、高危型HPV感染和分娩次数多,而起保护作用为性生活后阴道冲洗。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危险因素,分析各危险因素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中作用,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合理筛查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临床血清学指标之间关系,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中临床意义以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共计816例。将上述患者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CR<30ug/mg,n=494),微量蛋白尿组(30ug/≤mgUACR<300ug/mg,n=213)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ug/mgn=109)。分析三组病人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同时检测上述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以及血清25-维生素D水平(25-OHV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值,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结果UACR值与年龄、病程、SBP、DBP、BMI、TC、LDL、BUN、HbA1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25-羟维生素D、eGFR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BMI、HbA1c、TC水平升高及DBP、LDL、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进展,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均可增加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另外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糖尿病患者在稳定控制糖脂代谢基础上应筛查25-羟维生素D水平,建议必要时予以科学补充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25-羟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和防范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儿科患者100例(对照组)和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住院治疗儿科患者100例(观察组),对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将两组儿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长满意度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儿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4.00%)少于对照组(χ2=10.010,P=0.002),家长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数据(χ2=6.664,P=0.010)。结论在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进行明确后,实施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是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有效手段,有利于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防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我区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区分娩成功2291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出生缺陷状况,并对出生缺陷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5年期间,共分娩22916例,出生缺陷共88例,占比为3.8‰。88例出生缺陷中,包含16例多指、19例唇裂、21例神经和智力缺陷、17例先天心脏病、15例肢体缺陷。经调查后得知,出生缺陷研究组和新生儿正常对照组,从产妇流产史、孕期感染、服用药物、吸烟等状况,以及家庭缺陷史方面来看,研究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要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虽存在逐步上升状况,但仍然处于我省和国家相关规定范围内,造成此类状况因素主要由家庭缺陷史、孕产妇生活习惯、药物使用、流产状况等存在关系,因此,孕期定期进行产检,加强孕前、孕期健康知识宣教尤为重要。

  • 标签: 孕产妇 出生缺陷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麻醉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行麻醉手术老年患者共计76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分析低体温现象产生危险因素。结果在统计10条危险因素中,研究组(1)、(4)、(5)、(6)、(7)、(8)、(9)、(10)均多于参照组(P<0.05);而(2)、(3)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麻醉手术患者研究,显现患者年龄大、行腹部手术与胸部手术、选择全麻方式、手术时间较长、术中给予输血量以及输液量、运用冲洗液量、手术室温度等危险因素达到2个以上,疑似为患者产生低体温临床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麻醉手术患者 低体温现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356例及其中发生医院感染68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导致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我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9.10%,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胆道、皮肤、牙周及眼结膜。年龄、住院天数、是否有侵袭治疗以及糖尿病病程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宣教、尽量避免不必要侵袭性操作、控制血糖以及缩短住院天数,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可能

  • 标签: 糖尿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麻醉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行麻醉手术老年患者共计76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分析低体温现象产生危险因素。结果在统计10条危险因素中,研究组(1)、(4)、(5)、(6)、(7)、(8)、(9)、(10)均多于参照组(P<0.05);而(2)、(3)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麻醉手术患者研究,显现患者年龄大、行腹部手术与胸部手术、选择全麻方式、手术时间较长、术中给予输血量以及输液量、运用冲洗液量、手术室温度等危险因素达到2个以上,疑似为患者产生低体温临床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麻醉手术患者 低体温现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前列腺电切术后导致患者发生尿频现象具体因素。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集195例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1个月时间发生尿频现象几率,总结导致尿频具体因素。结果尿频发生率为9.23%(18/1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尿频原因包括术前留置尿管时间超过1周、逼尿肌功能不稳定、存在膀胱颈纤维化现象、膀胱有效容低于100ml、膀胱三角区存在损伤、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超过1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结论导致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发生尿频因素较为复杂,需要临床人员加以注意,降低尿频发生几率,更好改善预后。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尿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口腔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院内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制定具体防范措施,落实《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工作,保证诊疗环境,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消毒隔离技术、职业防护,在工作中能正确使用,树立标准预防理念,能降低院内感染发

  • 标签: 口腔诊疗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消毒技术 标准预防
  • 简介:摘要对中医辩证治疗月经过少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经过少患者102例,患者临床表现各有不同。经我院中医治疗后患者,痊愈86例,显效8例,有效5效,无效3例。对于月经过少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效果好,不易反复,安全有效。

  • 标签: 中医辩证 月经过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研究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发病率,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及多重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血管病患者共110例,所占比例为55%(P<0.05);11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浆hs-CRP水平(>3.0mg/L)、Hey水平、ADP水平、高胆固醇、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靶器官损伤、体重、低运动量、心情抑郁均为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概率较高,其发病风险以及危险因素涉及血浆hs-CRP水平(>3.0mg/L)、Hey水平、ADP水平、高胆固醇、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靶器官损伤、体重、低运动量、心情抑郁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加运动量,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心血管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患者发生压疮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2006年1月1日到2011年5月31日骨科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数字评价量表评价疼痛程度,采用Lovett肌力评价标准评价肌力。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疼痛程度、不同肌力骨科患者压疮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93,95%CI1.65-2.26),肌力级别较低(OR=1.89,95%CI1.48-2.46)是骨科患者发生压疮危险因素,经济状况较好(OR=0.56,95%CI0.49-0.76)、疼痛程度较轻(OR=0.46,95%CI0.36-0.76)是骨科患者发生压疮保护因素。结论高龄、经济状况较差是骨科患者发生压疮高危人群,骨科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应给肌力级别低、疼痛较重患者勤翻身、勤移动,注意营养均衡。

  • 标签: 骨科 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方法调查2014年10月—2016年4月在我院骨科诊室接受治疗患者160例,统计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分析了影响感染率各方面因素。结果160例研究对象中,发生切口感染患者8例(占5.00%)。结论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几率不仅与治疗水平有关,与患者自身年龄、体质、住院时间等都有很大关系。

  • 标签: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发生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64例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94%。多部位(≥2处)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远远高于单部位骨折患者,差异显著(χ2=8.309,P=0.004)。DVT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DVT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比非DVT患者长。结论骨科创伤患者中具有一定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DVT形成与患者年龄、病史、骨折部位、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等有关系。临床医生应注意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降低DVT发生

  • 标签: 骨科创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