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理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将心理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重视内部和外部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合理设置问题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利用迁移规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色彩调动学习兴趣;适时复习,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心理知识的应用能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心理学 生物教学 动机 迁移 色彩 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理论的临床护理价值,为临床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本科室2015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并对比其护理价值。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幸福感、自我肯定、目标管理等积极心理评分、焦虑抑郁、缺乏活力、四维障碍等精神病症状评分、社会功能和自尊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积极心理理论有利于患者积极心理状态和精神病症状评分的改善,并大幅度改善社会功能及自尊水平,应广泛推广。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使用椎旁神经阻滞及皮损区局部联合药物以及心理综合疗法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椎旁神经阻滞及皮损区局部联合药物治疗;2组为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前提下使用心理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6.00%和7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并联合药物以及心理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及皮损区局部联合药物 心理学综合疗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心理理学反应。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焦虑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检查身体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情况差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差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交感神经处于亢进状态下,患者自身心理生理状态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焦虑症 心理生理学反应 模拟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团体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团体心理干预8周。应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价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NS评分均下降,SSPI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心理干预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状况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护理对甲亢患者心理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甲亢患者58位,并将这58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人,然后随机选择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则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以往最常用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观察两组患者在精神焦虑和躯体焦虑这两种情绪上的变化,并对这种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精神焦虑评分(64.32±6.73)明显高于观察组(59.49±9.41),对照组患者的躯体焦虑评分(75.43±7.98)也明显高于观察组(68.82±6.84),两组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总评分为128.31±16.25分,对照组的总评分为139.75±14.71,可以看出观察组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对甲亢患者的心理情绪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改善病人的焦虑情绪,是一种值得使用并将其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心理干预 护理 甲亢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药物用于治疗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将不良反应控制在最小范围,不仅要注意药物种类的选择和剂量大小,还要考虑时间因素即择时给药法。

  • 标签: 时辰药理学 运用 给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药物及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护理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心理情绪,减少症状发作的频次及程度。

  • 标签: 心理 偏头痛 心理 情绪
  • 简介:摘要风湿科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教育对于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及学生人文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风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中通过临床具体病例分析方式增加相关伦理学内容,并采取问卷调查观察教学效果,以达到促进风湿科教学改革的目的。

  • 标签: 医学教育 风湿科 伦理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缺乏正确的自我认同和人际沟通能力是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普遍遭遇的心理困扰。随着心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发展,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将心理疗法的理论运用到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对于强化教育效果,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一种现代治疗方法,心理疗法帮助人们将人和问题区分开来,重新解读故事,重建自我及人际关系。心理疗法有助于大学生将自我困扰和人际困扰外化于自身和他人,从更加理性积极的视角解读自我与他人,并能增强大学生丰富体验和有效应对的能力。本研究主要阐述绘画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目的是拓宽心理疗法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范围,为绘画心理疗法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结合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心理疗法 大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搜集56例白血病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为2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两组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儿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儿焦虑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其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肯定。

  • 标签: 白血病 小儿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136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研究组,每组人数为68例,科室对常规组实施临床一般护理流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并分析对比两组SAS、SDS评分。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干预,可对消除焦虑抑郁心理、提升护理效果等均产生积极影响,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冠心病 焦虑抑郁 心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简要分析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护理方式,通过不同患者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以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特点入手,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应对措施,使肠造口患者能够逐渐调整自身心态,提高治疗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逐渐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在消化内镜受检者中应用心理护理,探究分析该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100例消化内镜受检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中,将心理护理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相较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程度对照组均明显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受检者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即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且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况。

  • 标签: 心理护理 消化内镜受检者 心理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方法择我院消化科收住的9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促进溃疡早期愈合,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消化道溃疡 心理状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女性精神病患者经期心理变化及生理、心理护理研究。方法分析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女性精神病患者,50例属于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属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比两种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结果相比较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经期内心理变化更为显著。结论女性精神病患者经期心理变化与发病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生理表现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此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女性精神病 经期心理变化 生理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时辰药理学对临床口服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保障用药安全的一个有效路径。本文中经由对相关理论资料的分析,同时结合不同药物的临床应用经验,对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对人体功能节律性变化以及时辰药理学进行了阐述,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结合不同药物的应用特点以及药理学,分别分析了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合理化应用路径。经由全文分析,进一步明确时辰药理学对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的价值,为推动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时辰药理学 临床用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比较并探讨结肠癌相关病理学诊断与术后诊断所产生的不同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所有结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回顾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他们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结果本次50例患者进行肠镜活检之后发现30例患者患有腺癌,占60%,有15例患有未分化癌,占30%,5例患者患有类癌,占10%。由此可得,腺癌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未分化癌与类癌诊断符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进行肠镜活检所得的医疗结果与术后诊断结果相比,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肠镜活检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为后续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结肠癌 病理学诊断 术后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习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中1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27至61岁,位于臀部及四肢皮下软组织3例,胃1例。影像学显示为孤立性实性软组织肿块,界限清楚,无明显包膜,肿物内可见散在的大小不一的高密度钙化影。肉眼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结节,界限清楚,质略韧。镜检肿瘤由大量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瘤细胞稀少,可见散在分布的砂砾体及钙化结节,伴较多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可见淋巴滤泡形成。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Vimentin,不表达CK,CD117,CD99,β-catenin,S-100,SMA等抗体。随访4例均无复发。结论CF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还需与伴有钙化的其他间叶性病变鉴别。

  • 标签: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病理学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加以综合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病人 术前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