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2017-2018年间,我院收治的45例综合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识别了其主要感染因素和后续的预防措施。

  • 标签: ICU 肺部感染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骨髓移植早期的真菌感染护理相关内容。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2例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真菌感染护理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一系列优质护理后真菌感染情况均得到控制,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对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在早期进行真菌感染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并控制患者真菌感染情况,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指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白血病骨髓移植 真菌感染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运用,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率逐渐增加,同时耐药性逐渐增加,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也给临床工作提出挑战。深部真菌感染虽然大多数深部真菌感染均为白色念珠菌,但各科室真菌感染均呈现各自特点,有效的监控各临床科室致病病原菌及抗药机制是控制医院真菌深部感染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医院各临床科室深部真菌感染特点及抗菌谱进行综述。

  • 标签: 深部感染 真菌 白色念珠菌 抗菌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ICU2013年8月—2016年8月44例IF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44例患儿中,重症肺炎28例(63.6%),先天性心脏病7例(15.9%),脓毒症并脓毒性休克6例(13.6%),外科术后患儿3例(6.8%)等,42例(95.5%)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38例(86.4%)患儿曾使用全身激素。40例(90.9%)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11例(25%)有深静脉穿刺病史,40例(90.9%)患儿有胃管、导尿管,32例(72.7%)有低蛋白血症。临床症状有发热(占84.1%)、气促(占95.5%),肺部细湿罗音(占95.5%),胸片表现无特异性。真菌培养检出真菌33株(75%),所有患儿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8.2%。结论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伴多种高危因素,病原以念珠菌为主,早期诊断、尽早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三年在我院就诊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与使用抗生素有关,真菌培养结果酵母样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以及与细菌混合感染,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早进行真菌培养,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改量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易感因素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占比90.32%(56/62),以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主;使用大剂量激素的患者43.55%(31/62);中性粒细胞降低69.35%(43/62);插管患者占比61.29%(38/62),静脉插管30.64%(19/62),留置导尿管尿管占比22.58%(14/62),胃管占比8.06%(5/62)。结论患者经常使用抗生素,大剂量的应用激素,中性粒细胞数目降低,侵袭性插管都是造成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率,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所收治的247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诊断有38例患者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0.5%(38/247),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真菌感染率为0.0%(0/37)、慢性白血病的真菌感染率为0.0%(0/5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真菌感染率为31.03%(9/29)、急性白血病的真菌感染率为9.09%(7/77)、淋巴瘤的真菌感染率为41.5%(22/53)。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素、在一些病例缺少粒细胞时间长时及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真菌药、重建微生态等措施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采用的伏立康唑的治疗对策与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口服序贯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序贯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口服序贯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采用伏立康唑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治疗 伏立康唑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62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13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两性酶素B脂质体治疗,实验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伏立康唑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伏立康唑 重症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对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最终确诊为肺真菌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进行HE染色、传统手工PAS染色法、传统手工六胺银染色法和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将两种特殊方法进行规范化比较,分析观察镜下结果。将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与临床初诊进行比较。结果从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确诊率和真菌分型率上来看,临床初步诊断准确率最低,其次是HE染色法,再次是HE染色联合传统手工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最高的是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操作简单、流程规范、受人工环境影响小、耗时短、准确率高。结论HE染色联合全自动特殊染色法染PAS和六胺银更加规范,对于肺真菌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规范化特殊染色技术 肺真菌 感染性疾病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耳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耳部病变,在婴幼儿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本文对婴幼儿耳真菌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及预防做一综述。

  • 标签: 婴幼儿 耳疾病 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疗情况进行探讨。方法依据此次研究要求,将真菌性鼻窦炎27例患者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7年7月份到2018年7月份,27例患者均予以临床诊断,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结果鼻窦冠状位+水平位CT扫描显示,鼻窦内存在高密度软组织影,部分软组织块影内存在密度不均匀的点状影、斑片影。27例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显效,有8例患者有效,有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6.3%。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在临床上需要结合其病情特点、病史以及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同时依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确保疗效理想。

  • 标签: 真菌性鼻窦炎 诊断 治疗 鼻内窥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试探讨使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联合施治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方法对本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本月接治并确诊的50名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整体分析,具体方法为首先使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施治,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继续使用结膜瓣遮盖术进行治疗。结果在所有接受治疗的50名患者中,有24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康复效果良好,另外有26名患者在药物治疗不佳的情况下联合手术进行了治疗,所有的患者都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该尽快就患者情况进行手术施治,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效果,非常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角膜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实验组将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用正常血浆、无热原蒸馏水、0.9%的生理盐水、0.02%两性霉素B生理盐水和0.75%氟康唑生理盐水稀释为0.05麦氏单位(含白色假丝酵母菌1×107CFU/ml),对照组将上述各液稀释100倍,采用免疫沉淀试验(G试验)检测其10次(1-3)-β-D葡聚糖含量,并进行体外培养,以此探讨生理盐水、抗真菌药物对(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正常血浆葡聚糖含量为(92.5±14.2)ug/L,蒸馏水组含量为(94.5±15.2)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93.6±14.8)ug/L,两性霉素B组含量为(95.5±16.2)ug/L,氟康唑组(97.3±16.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正常血浆含量为(6.8土2.7)ug/L,蒸馏水组含量为(6.1±2.4)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7.3±2.0)ug/L,两性霉素B含量为(6.8±2.5)ug/L,氟康唑组(6.7±2.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含量变化与液体介质无关,与真菌治疗药物无关,与真菌数量密切相关。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体外检测 两性霉素B氟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呼吸内科43例住院患者真菌性肺炎的致病菌谱及易患因素,提高对真菌性肺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至2016年期间诊断为真菌性肺炎并明确致病菌的病例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病例中年龄大于等于60岁31例,有基础疾病38例,住院次数大于等于2次28例,真菌性肺炎致病菌中,以非念珠菌为常见,共30例,其中29例感染曲霉菌。结论真菌性肺炎的患者逐年增加,且致病菌中曲霉菌更为常见,临床工作中需警惕曲霉菌感染

  • 标签: 真菌性肺炎 菌谱分析 易患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膜早破(PROM)孕妇宫颈分泌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方法对2011年—2012年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191例胎膜早破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检查。结果191例标本中培养出细菌和真菌120例,总检出率为62.83%;两组在真菌检出率、G+杆菌检出率、葡萄球菌属检出率上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PROM组前两个指标较低,第三个指标较高。结论PROM与G+球菌间具有极为紧密的相关性,所以为预防PROM及改善分娩解决,临床需要结合真菌及细菌检查结果,考虑孕妇药敏情况选取适当抗生素进行治疗。

  • 标签: 胎膜早破 宫颈分泌物 细菌 真菌培养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临床常用感染性指标对血液感染诊断及细菌鉴定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2016年间,对同时检测血培养、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项目的样本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近三年血液感染的主要菌种;(2)对比分析PCT、CRP、WBC等感染性指标在血液感染诊断及G+菌、G-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近三年我院最常见血液感染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人葡萄球菌。(2)血培养阳性组PCT、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鉴别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时,PCT、CRP、NR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判断是否有血液感染时PCT较CRP具有更高诊断价值,且判断感染细菌的类型时PCT较CRP、NRL更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感染 PCT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方法从本院中抽取出来自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6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的试验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手术单纯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组患者则给予鼻内镜手术之后,再加入鼻腔冲洗液,之后开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具体疗效。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出现流鼻涕、鼻塞、面颊疼痛和头痛等各种症状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改善程度要大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类鼻窦炎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治疗,疗效会更加显著,症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非侵袭性 真菌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4%,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对照组复发率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真菌性阴道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院内感染科收治的患者80例,依据管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组(n=40)和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1例,未发生3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1/40);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4例,未发生3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0%(4/40)。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组(P<0.05)。结论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传统管理模式高。

  • 标签: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 医院感染管理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