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评价我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工作情况及实施效果,为制定疟疾防治工作措施可靠供依据。方法以全球基金疟疾项目(2010年7月~2012年6月)和近年消除疟疾工作情况资料进行评价。结果项目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项目实施要求,达到了消除疟疾2012年发病率下降到1/万以下的阶段性目标,2010~2012年发病率为4.52/10万~8.45/10万。结论项目实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府主导,卫生牵头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更有效地加强或协调;各级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检验设备得到了更新或补充,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痕迹资料得到了加强;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为消除疟疾的管理工作或其他项目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或参考的经验。

  • 标签: 全球基金 疟疾项目 工作评价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6期
  • 机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伟哥(Viagra)可以帮助阻止疟疾的传播。通过把引起这种疾病的恶性疟原虫变硬,伟哥能使被感染的红细胞失去弹性,并促使脾脏将它们从血液中过滤出来。虽然这并不能阻止人类感染上疟疾,但它能够阻止那些未受感染的蚊子叮咬携带有疟疾寄生物病人的血液时不会携带上这些疟疾寄生物,因此它能够阻止疟疾传染到其他人身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疟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我国目前处于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阶段。本文主要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疟疾的防治历程及取得的成效、防治策略及措施、抗疟药物及治疗、疫苗的研究作了综述。我们应抓住机遇,科学防控,增强综合措施的执行力度,才能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的最终目标。

  • 标签: 疟疾 防治 策略 消除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疟疾的治疗诊断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9例疟疾患者,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结果经治疗后69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疟疾患者要3个月随访一次,直至2年内无复发为止;有反复发作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复查。1~2年中有疟疾发作史或血中查到疟原虫的感染者,应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开始即给予抗复发治疗

  • 标签: 疟疾 诊断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疟疾的防治意识。方法对我科12月份收住的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凶险发作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与分析。结果通过及时治疗和护理,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头痛﹑呕吐症状消失。结论早期诊断和使用抗疟药物治疗可改善病情和防止并发症。

  • 标签: 输入性 恶性疟疾 凶险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疟疾的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黑尿热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恶性疟疾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恶性疟疾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恶性疟疾治疗成功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恶性疟疾 循证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疟疾防治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是对疟疾防治成果的系统评价。我县采取了切实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2015年8月经过自评,各项灭疟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并于2015年12月顺利通过上级消除疟疾考核验收。

  • 标签: 消除疟疾 考核评估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疟疾诊断的方法技术也日趋增多,但现在常用于临床诊断大都还是涂片检查。当发生疟疾时,血常规检查出现WBC减少、HGB偏低,PLT减低;C反应蛋白偏高时,做血涂片检查疟原虫,防止漏诊、误诊现象发生提高检出率。

  • 标签: 疟原虫血常规 C 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疟疾的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黑尿热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恶性疟疾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恶性疟疾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恶性疟疾治疗成功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恶性疟疾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凌云县2008~2015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疟疾以后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8年常住人口“三热”病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累计血检常住人口“三热”病人17312人次,务工返乡人员11人次,外来流动人员3826人次,均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结论凌云县连续8年监测发现内源性及输入性疟疾病例,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是加强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人员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有效治治疗输入性病例。

  • 标签: 疟疾 监测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泰州市海陵区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海陵区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8—2013年共报告疟疾56例,年均发病率为0.84/10万,其中间日疟疾34例、恶性疟疾20例、卵形疟疾1例、混合感染1例。3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5例为流动人口,20例恶性疟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我区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疟疾 疫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型疟疾(CM)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临床观察护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的方法,对12例脑型疟疾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在常规给予青蒿琥酯抗疟原虫治疗的同时予CVVH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高热、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进行了临床护理观察。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脑型疟疾合并急性肾损伤能迅速改善病情,加强对高热、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对患者心理进行耐心疏导,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血液滤过 脑型疟疾 肾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区一起输入性恶性疟疾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以后的疟疾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进行疟疾快速诊断检测(RDT)和血片镜检。结果两名患者在发病前均有南非旅行史,回国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及血常规血小板总数下降、淋巴细胞百分比减少等表现。疟疾血片镜检和RDT检测均为恶性疟原虫阳性。给予青蒿琥酯抗疟治疗,同时给予保肝、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共住院治疗17天,经多次复查血疟原虫阴性,予以出院。1名病例两天后疟疾复发,医院再次给予青蒿琥酯抗疟治疗8天后,经多次复查血疟原虫阴性,予以出院,而后未发现疟疾复发。结论此疫情为一起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疫情。由于疟疾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临床医生在接诊时注意询问近期有没有疟疾流行区的旅行史,增加疟原虫血片镜检,减少漏诊或误诊的发生。同时各医疗机构应做好疟疾检测的技术储备和抗疟药的物资储备。

  • 标签: 输入性 恶性疟原虫 青蒿琥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市疟疾流行特点与趋势,并探讨疟疾防治策略,为制定我市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市近10年疟疾监测数据,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不同年份的发病率,分析职业、时间、年龄、性别、传虐媒介、疟原虫种分布特点情况,进行透视表分析。结果①外来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疟疾的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10年外来人口检测阳性率为0.666%,显著高于常住人口的0.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疟疾感染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5-10月发病率较高,高峰期为6-10月阳性率均高于1%,本市疟疾季节性分布明显;③农民发病率为43.34%,其次是市区居民26.14%,疟疾发病具有明显职业特征性;④1232例疟疾患者中男性占61.28%,女性占38.72%,男女比例1.5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段以30~、40~、20~、50~分别占21.92%、21.59%、19.72%、16.88%;⑤疟疾的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溪流按蚊,分别占捕获按蚊总数的68.10%、31.57%、0.32%,中华按蚊是传播疟疾的优势蚊种;疟原虫种中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分别占70.37%、29.38%、0.24%,间日疟原虫是疟疾的主要的虫种。结论我市的疟疾疫情保持稳定水平,且发病率较低,农民和外来流动人员是重点管理对象,抗疟的重点季节是夏秋季,落实好季节性抗疟措施,及时发现传染源,不遗余力地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间日疟防治工作,使用除虫菊酯类药物浸泡蚊帐,是今后控制疟疾的传播和扩散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疟疾 流行特点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南宁市疟疾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分析1997年-2006年基层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所)疫情报告、疟疾个案调查资料和“三热”病人血检原始记录。结果10年间共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疟原虫196246人次,阳性2人,阳性率0.001%;流动人口血检9617人次,阳性123人,阳性率1.28%。IFAT检测本地居民12915人,阳性率0.14%,流动人口检测6091人,阳性率0.29%。疟疾疫情报告137例,流动人口发病134例,占97.81%,血传发病3例,占2.19%,无内源性及继发病例。结论措施落实,防治效果显著,重点需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对高危人群进行疟疾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 标签: 疟疾 流动人口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嵩明县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的调查和处理过程,为科学防治恶性疟疾输入提供借鉴。方法查阅病人的病历档案,访谈接诊医生及患者同事;对患者的血样作凃片镜检疟疾原虫。结果患者2005~2013年到尼日利亚工作,2005-2012年曾多次出现冷热病,2013年9月27日自尼日利亚回到家中,10月19日出现发热,10月24日到县医院诊疗,经专项检查诊断为恶性疟疾,当地对疫点进行调查和处置,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史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输入性恶性疟疾个案,通过调查和处置,未出现二代病例。

  • 标签: 恶性疟 输入性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