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护理罗红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护理罗红霞

罗红霞

罗红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400038)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疟疾的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黑尿热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恶性疟疾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恶性疟疾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恶性疟疾治疗成功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恶性疟疾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297-0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的、明智的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病人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法。

疟疾是经雌按蚊叮咬由疟原虫传播的,是目前世界上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特征。疟疾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四大类,恶性疟在我国已罕见,高发于非洲热带地区,恶性疟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随着国门的开放,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输入性的病例亦在增加。2012年8月我科收治了1名因工作需要到非洲尼日利亚出差的患者,在经积极的治疗下配合精心的护理,从而使本病在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尿黄、皮肤黄染、恶心呕吐、乏力纳差、头晕、畏寒发热5天,加重伴烦躁半天”于2012年8月6日收入院。患者近10余年每年夏天均到非洲尼日利亚出差,此次发病前一周到非洲尼日利亚出差,回国后出现尿黄、皮肤黄染、恶心呕吐、乏力纳差、头晕、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8℃,在外院于输液治疗后效果欠佳,8月6日晨出现意识改变,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检查:体温39.6℃,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30/76mmHg,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急性危重病容,贫血貌,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球结膜轻度水肿。血常规示:WBC7.59×109/L,RBC3.05×1012/L,Hb95g/L,PLT13×109/L,N74.8%,HCT28.0%;凝血:PT14.5s,PTA97.7%;血生化检查示:ALT111.7IU/L,AST125.7IU/L,ALB27.5,TB253.7umol/L,LDH515.5U/LUN24.3mmol/L,Cr190.0umol/L;血氨示:226.9umol/L;腹部CT提示:1、脾大,2、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并双下肺叶感染;骨穿结果提示:查见恶性疟原虫。临床诊断:恶性疟疾、肝功能不全。给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注射用青蒿琥脂、注射用比阿培南、注射用还原型谷光甘肽、前列地尔、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甘露醇、血小板、红细胞悬液等药物抗疟、抗感染、护肝、退黄、预防肝性脑病、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及贫血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体温逐渐下降,症状缓解,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逐渐正常,血中及骨髓穿刺均未查见疟原虫。一周后患者出现低热,尿色加深,尿蛋白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弱阳性,自身抗体:PO-52弱阳性,ANA阳性,考虑急性溶血(黑尿热),经半月的抗疟、护肾、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抗体、ANA阳性均阴性,各项检验及检查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35天后好转出院。

2、护理

2.1消毒隔离

患者应安排住单间,按虫媒隔离,做好防蚊措施,病房定时通风,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房间2次,床单位和地板每日用0.05%的含氯制剂湿式擦拭和湿式清扫2次。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后应严格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在执行可能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护理操作时,或者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均应戴手套。减少陪伴探视,预防交叉感染。经抗疟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涂片及骨髓穿刺涂片均未查见疟原虫,可解除隔离。

2.2发热护理

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根据病情2-4小时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高热时根据医嘱使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在溶血症期(黑尿热),禁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防止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1]。要细心、耐心、全面地观察病情,注意病人诉说的各种症状,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热时体液消耗较大,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大汗后给予温水擦浴,应及时更换衣裤及床单,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3口腔护理

贫血者易并发口腔溃疡,因此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每天做口腔护理2-3次,三餐前后用温开水和1:5000呋喃西林溶液交替漱口,早晚使用软毛刷刷牙。口唇干裂时,应经常用温水湿润,或涂些油脂。饮食的温度要适宜,避免过硬、过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2.4黑尿热期的护理

黑尿热是疟疾患者的一种急性血管内溶血,是恶性疟疾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发现黑尿热的症状:急起畏寒、高热、尿色加深(酱油样尿)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立即停止正在使用的诱发溶血的伯氨喹啉。严格卧床到急性症状消失,保证液体的入量3000-4000/天,口服困难者需静脉补液,尿量大于1500ml/天,严格记录出入量及尿的颜色、性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5心理护理

疟疾是传染性疾病,而且病程冗长,患者易出现焦虑、忧虑、恐惧,由于隔离治疗,使患者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与愤懑情绪,特别是出现黑尿热并发症时,病人及家属均表现出紧张和焦虑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处理,言行要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6健康教育

出院后注意休息,监测体温及尿色的变化,避免劳累、受凉、感冒及剧烈活动,禁酒,勿服损肝药物。定期门诊随访,1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自身抗体、腹部彩超等,稳定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为期1年,如有发热等特殊不适症状及时随访。如再到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出差时,应按要求预防性服用药物(乙胺嘧啶)。

3、小结

疟疾在本地区少见,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护理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和护理都缺乏一定的经验,加之患者对该病产生的焦虑、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和挑战。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最终患者好转出院。通过此次的治疗和护理,使我们加深了对该病的了解、认识,掌握了该病的治疗特点,积累了一定护理经验,为今后护理此病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春霞,周娜.维和医院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IA):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