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心理生理反应。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焦虑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检查身体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情况差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差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交感神经处于亢进状态下,患者自身心理生理状态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焦虑症 心理生理学反应 模拟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高性能战斗机的快速发展并批量装备部队投入使用,因其高过载、高过载增长率、高认知负荷等特性导致的飞行事故的比例逐渐增高,进行航空生理训练是对抗这些不良因素的有效方法,而航空知识渗透于训练的各个方面,其储备及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航空生理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从航空生理训练工作实际出发,分析了航空知识在训练工作中的应用,探讨了如何加强航空知识学习的建议。

  • 标签: 航空知识 飞行 航空生理训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脊肌萎缩症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调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我科室诊治的105例脊肌萎缩症儿童,分成儿童脊肌萎缩症观察组及对照组,监测患者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测定。结果观察组的儿童上肢远端肌肉肌电图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有此症状的患儿要高度怀疑为儿童脊肌萎缩症疾病,采用电生理肌电图检查能够对病情提供更加客观的诊断依据,在临床中能够大力实践、推广。

  • 标签: 儿童 脊肌萎缩症 临床 神经 电生理
  • 简介: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体化得以快速发展,已经完全融入到世界贸易中,我国的经济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为了确保人民的健康,国家越来越注重卫生检验工作,其中卫生理化检验是整个卫生检验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简要阐述理化检验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来分析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 标签: 卫生理化检验 疾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的相关状况。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患者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本文选择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进行补钾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神经传导波幅、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H反射的变化状况。结果在本文的调查当中存在7例患者发作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占28.00%;20例患者在发作期存在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的状况,而且患者传导速度存在减慢,波幅存在降低,患者的F波和H反射潜伏期趋于正常或延长,占80.00%;对所有患者进行补钾治疗以后,患者的血钾能够恢复正常,血甲恢复正常之后,患者的神经传导也完全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能够导致患者出现感觉神经传递障碍,使得患者存在有感觉异常的情况,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患者选择采用补钾治疗,能够使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相关症状消失,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神经电生理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在现下科技、网络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临床医疗事业也在随着社会经济值的大力上增而不断发展。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卫生检查工作已经得到高效重视并加以落实,是控制感染性疾病及促进相关工作严谨展开关键措施。现今,卫生防疫中的各项规章制度里明确指出,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对预防控制疾病及促进卫生监督人员工作有序展开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疾病防控中心只需根据技术检验结果来落实疾病防控工作,为我国卫生检查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 疾病预防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7年上报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报表,总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ADE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的ADR/ADE发生率高,应慎重用药;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应用要谨慎合理;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要积极上报。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原因 对策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牙周炎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龈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最早一般是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会向深层扩散发展为牙周炎,症状严重时,需要直接取牙。牙周炎的免疫炎症主要有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两种,本文就免疫炎症和牙周炎的关系,以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两个方面来探讨。

  • 标签: 牙周炎 免疫反应 先天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的航空生理训练工作。方法按照《航空生理训练大纲》及《航空医学训练规范》进行训练。结果提高了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的航空生理训练参训率和合格率。结论通过三大把关环节,提高了飞行人员的空中适应能力,有效把好飞行人员安全放飞关。

  • 标签: 航空生理训练 飞行人员 疗养期间 安全把关
  • 简介:摘要目的女性精神病患者经期心理变化及生理、心理护理研究。方法分析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女性精神病患者,50例属于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属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比两种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结果相比较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经期内心理变化更为显著。结论女性精神病患者经期心理变化与发病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生理表现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此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女性精神病 经期心理变化 生理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生理学实验是高校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较丰富,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生理教研室引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通过组织医学生对实验动物进行虚拟操作并观察结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虚拟仿真 生理学 实验教学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药物因个人差异不同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132例,均采用同一种肿瘤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肿瘤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不同,与患者的年龄、病史、治疗史以及患病器官等均存在关系。结论抗肿瘤药物会根据患者年龄、病史等个人情况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临床药师需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制定合理的用药标准,并根据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药学监护以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个人差异
  • 简介:摘要通过药品不良反应帕累托(80/20法则)分析,了解发生ADR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强化PK/PD个体给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细菌耐药产生。同时,继续加强ADR的监测,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帕累托分析 ADR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微信的应用对妊娠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则进行常规护理加护微信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护理方式。结果治疗30天时评价临床效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社会的开放以及二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和低龄产妇越来越多,微信的应用让孕妇对妊娠反应有正确认识以及采用正确的方法渡过反应时期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妊娠反应 微信应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行特勤人员的颈椎生理曲度特点以及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发病的作用,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康复理疗。方法对颈椎病、飞行组、普通组三组受试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进行颈椎生理曲度观测,比较差异性,并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具有差异性(P<0.01);飞行组与普通组相比,飞行人员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发生率高达7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可作为各型颈椎病X线诊断指征之一。飞行特勤人员颈椎曲度异常发病率较高,且以变直的颈曲异常类型较为常见。这将对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康复理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飞行人员 X线 颈椎曲度 病例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平衡液与生理盐水治疗危重症患者肾脏损伤。方法依据PRISMA声明,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集关于平衡液与生理盐水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06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共计1910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平衡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在30天内严重肾脏不良事件率[RR=0.94,95%CI(0.87,1.01),P=0.07]、急性肾损伤率[RR=0.94,95%CI(0.87,1.02),P=0.12]、肾脏替代治疗率[RR=0.91,95%CI(0.77,1.07),P=0.26]、总病死率[RR=0.94,95%CI(0.87,1.01),P=0.1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监护患者液体复苏的肾脏安全性方面,平衡液和生理盐水治疗并无差异。

  • 标签: 晶体液 重症监护 系统评价 Meta 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的相关对策,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全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合理用药指导。并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用药指导。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不合理用药情况(过量用药、药物滥用、重复用药)发生率、患者临床用药情况满意度等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的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过量用药、药物滥用、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用药满意情况统计与比较,观察组的用药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0%,P<0.05。结论临床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全面控制,可有效减少各种药品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改善患者的用药满意度。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为26.82%,男女不良反应率差异不大(P>0.05),而>60岁的患者不良反应率69.90%相比<60岁的患者30.10%明显更高(P<0.05)。结论临床应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患者用药后不良发应,才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找出合理用药方法。方法随机抽查我院中左氧氟沙星500例临床资料。收集左氧氟沙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制定出合理用药的方案。结果我院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结论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时,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患者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有着较大关系。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到制定出合理剂量,并在治疗中随时关注到身体状况。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观察 合理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信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近一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患者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结果2017年合格不良反应报告共1051份,男486例(46.24%)、女565例(53.75%);引发不良反应前五位的药品种类为心血管系统药、抗微生物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抗肿瘤用药、诊断用药,总药品种类共涉及20种。结论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定时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抗肿瘤药检测危险因素。医疗机构要加大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着重管理不良反应的上报报告质量,从而及时掌握不良反应情况,得到预警信息,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住院患者 抗肿瘤药物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