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后再次切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受的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后再次切手术患者作为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再次切术,治疗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总有效率94.8%。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后再次切手术效果明显,能避免出现其他异常反应,值得实施推广。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 前列腺电切术 再次电切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大肠息肉采取内镜下高频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2018年诊疗确认为大肠息肉且拟用内镜下高频凝切除术治疗患者130例为对象,对所有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并归纳该治疗方式对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且术后无自觉不适症状,内镜检查提示肠黏膜无异常;对患者进行平均6个月时间随访,无患者发生大肠息肉复发情况。结论对大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下高频凝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控制术后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 高频电凝切除术 大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92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热、阴道出血增多、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显著,对肌瘤的清除更为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黏膜下子宫肌瘤 宫腔镜电切术 临床疗效 术后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惊厥发作的脑电图(EEG)临床特点,提高对惊厥发作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1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的惊厥发作患儿95例,其EEG及临床特征。结果EEG示惊厥发作占同期EEG的12.1%(150/1238),其中63%为无临床发作,39%为癫痫持续状态,且多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导致电惊厥发作的前三位疾病为急性中枢感染性疾病(3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6例)及癫痫相关疾病(13例);在完善脑监测之前,38%以上的患儿有至少一次的临床发作,且37例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结论惊厥发作患儿中临床下放电、尤其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在儿童重症监护中并不少见,对重症患儿应进行长程视频甚至连续脑监测,以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惊厥发作,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电惊厥发作 PICU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鼻出血进行鼻内镜下凝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鼻出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塞填止血治疗的对照组30例,接受鼻内镜下凝止血治疗的实验组30例,对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患的鼻腔出血量、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以及黏膜恢复时间分别为(36.34±23.12)mL、(3.43±2.32)d、(5.42±3.19)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鼻出血进行鼻内镜下凝止血治疗的鼻腔出血量少,可快速恢复鼻腔通气及黏膜损伤,且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列腺切术后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后的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6年2月—2018年1月管理的106例前列腺切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评分情况、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疾病的认识情况(包括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功能锻炼、高危因素)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切术后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后的总体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且总体满意度高,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社区健康管理 护理干预 健康宣教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经皮穴位刺激大肠俞穴和白环俞穴对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刺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VAS评分、曲马多注射情况以及术后睡眠质量。结果术后8h、24h、48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注射曲马多注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刺激治疗可减轻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疼痛。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肛周脓肿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刺激疗法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乙组40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干预与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乙组膀胱功能恢复率为95.0%,高于甲组73.3%,差异显著(P<0.01);乙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甲组、残余尿量少于甲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甲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接受电刺激治疗,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减缩住院时间。

  • 标签: 宫颈癌 电刺激治疗 膀胱功能恢复 尿潴留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波幅、传导速度的神经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波幅(5.47±2.23)mV,传导速度(44.36±2.58)m/s,对照组的波幅(10.32±1.58)mV,传导速度(52.36±2.75)m/s,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生理检查,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波幅、传导速度的神经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波幅(5.47±2.23)mV,传导速度(44.36±2.58)m/s,对照组的波幅(10.32±1.58)mV,传导速度(52.36±2.75)m/s,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切术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我院收诊的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切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血红蛋白上升量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3%)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5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宫腔镜下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

  • 标签: 宫腔镜下电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和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组TERESA-神经肌体仪进行经皮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腰腿功能评分调查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愈显率分别为82.22%和51.1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2.89±0.78)分vs对照组(5.74±1.46)分和Oswestry评分治疗组(14.36±3.17)分vs对照组(24.26±4.53)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效果肯定,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腰腿部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软组织损伤 神经肌肉电刺激 神经肌体仪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息肉致子宫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诊刮术组与切术组,前者行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后者行宫腔镜切术。结果与诊刮术组比较,切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诊刮术组(P<0.05)。切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优于诊刮术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子宫出血,具有明显的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远程心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发展应用。方法随访200例经过康复训练后的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监测管理的不同,分为远程管理组(100例)与一般管理组(100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发生心肌梗死的四季季节构成比,讨论远程心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未来发展。结果远程管理组中,8例患者发病死亡,病死率为8.0%,一般管理组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7.0%,远程心监测患者的病死率低于一般心管理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多为冬季,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心监测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病死率。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学资源在献血屋设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2018年某献血屋收取的200份献血样本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献血者来源,探究其作用。结果通过对2016—2018年某献血屋献血者职业分布研究,发现2016、2017、2018年献血者学生比例最高,分别为50.50%、53.00%和52.50%。其他职业类别中人数较多的为职员,分别为25.50%、20.00%和23.50%。这说明在献血屋运行中,学生资源是较为重要的,是重要血源来源。结论大学生在献血屋设立中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并且大学生资源能够为献血屋运营中的血源获取提供保障,有助于献血事业发展。

  • 标签: 大学 献血屋 资源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钙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60例前列腺增生伴钙化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术,同时清除前列腺内钙化灶。术后4周随访NHI-CPSI评分、最大尿流率,评估治疗后效果。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消失,NHI-CPSI评分降低,最大尿流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切术治疗BPH并发前列腺钙化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钙化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经尿道前列腺切患者分别选择优质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经尿道前列腺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护理模式;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展开;观察组(41例)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尿流率以及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剩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优质护理模式对于手术患者护理效果提升,平均尿流率以及最大尿流率的提升,剩余尿量的减少,效果显著。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切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所有患者应用经尿道切术治疗,回顾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手术治疗时间(65.81±15.95)min,术中出血量为(98.29±26.85)ml,术后并发症发生为5.26%(4/76);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IPSS评分、QOL评分以及Qmax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切术治疗,能够兼顾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切术进行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干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50例通过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切术进行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化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通过心理疏导等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发生血尿、1例患者发生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发生血尿的患者有3例,发生痉挛的患者有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24/2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68.0%(1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切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早期膀胱癌应用经尿道切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我院34例早期膀胱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开放手术,研究组进行经尿道切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早期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切术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膀胱癌 开放手术 经尿道电切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