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预后良好,轻症在1周内痊愈,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急性传染病,通过精心护理可使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手足口病 部位 疱疹 传播途径 消毒隔离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儿早日得到康复的目的。方法对50例患儿实施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包括患儿的隔离,皮肤,口腔饮食等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同时注重家属的健康宣教。结果50例患儿全部痊愈。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的全面健康。护士应当深入了解手足口患儿的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的检测患儿的病情,有效的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并能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护理体会,肠道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发病月份、病原菌、临床表现。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该组中发病年龄多集中在3岁以下,6~8月份发病最多,以柯萨奇病毒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为主要症状。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趋势,主要症状为发热和皮疹,综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

  • 标签: 手足口 临床特点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近3年收治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的结果,本组病例以1~5岁患儿居多。患儿皮疹以手足最常见,其次为口腔,双膝和臀部。发热是常见症状,重症病例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可升高。痊愈50例,无1例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及时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诊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诊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手足口病以患儿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对其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病毒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以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尽早进行对症和抗病毒治疗,可以确保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降低疾病的危害。

  • 标签: 手足口病 抗病毒 对症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儿童手足口病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4年11月700例儿童手足口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0例。第一组所有病例无利巴韦林禁忌症,治疗方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天,用葡萄糖注射液按0.1%浓度配制后静脉滴注,一日一次,同时静脉滴注维生素B6、维生素C,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维生素B2片;第二组治疗方案热毒宁注射液按成人剂量的一定比例,用葡萄糖注射液配制后静脉滴注,一日一次,其余治疗同利巴韦林组。两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考虑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观察体温正常、疱疹消退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每支热毒宁的价格是每支利巴韦林价格的115倍。结论在无利巴韦林禁忌症的前提下,首选利巴韦林治疗,可为患者节省大量药费。

  • 标签: 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 热毒宁 静脉滴注。
  • 简介:摘要脑挫伤在临床上是脑外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病。其特点为起病突然、变化快、病情重、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并发症多。且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在脑挫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挫伤护理临床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对该患儿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未发生并发症已痊愈出院。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治疗过程,及时有效的健康宣教,可避免发生感染的机率,能有效的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手足口病 个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家住迈皋桥街道的手足口病287例临床病例,76例肠道病毒71型感染病例进行收集分析,按照11的关系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根据单因素条件和多因素条件,作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看出,手足口病临床病例的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区别、家庭经济、日常手部卫生清洁、近期外出就餐情况以及近期与患者是否接触;EV71(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差别、日常手部卫生清洁和近期是否与患病接触。结论减少手足口病传播感染的途径和方式就是做好卫生防控,经常进行手部卫生清洁,减少与手足口病患者的直接接触。

  • 标签: 手足口病 EV 71 儿童 对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预后评价,进一步加强家长对其预防保健知识的了解。方法择取在2014—2016年来我院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择肺炎患儿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全部痊愈出院。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随时了解患儿的病情,确定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数量,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只有研究组患儿发生一例脑膜炎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结论小儿虽然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常见病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多数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我们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保健宣传,确保我国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学龄前 幼托 流行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0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70例手足口病患儿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利巴韦林的治疗方式,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70例患者中痊愈的为50例,有效的为18例,总有效率为97%,而对照组70例患者中痊愈的为41例,有效的为21例,总有效率则为89%,对比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手足口病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炎琥宁 利巴韦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小儿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临床做好护理工作对促进疾病治疗和康复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和护理进展。

  • 标签: 手足口病 消毒隔离 发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诊断,防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典型易于诊断,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高占64%,抗病毒治疗有效,治愈率95%。治疗上采取分类管理,轻者在门诊治疗,在家隔离;偏重者住院治了。结论手足口病抗病毒治疗有效,治愈率高,治疗上采取分类管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又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抗病毒 分类管理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患者发病后主要以发热、手、足、口、口腔等出现丘疹、疱疹等为主,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手足口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儿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研究HFMD流行及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HFMD病原学、流行病学为起点,分析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预防控制等,使得临床HFMD的防治更具针对性。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临床特点 预防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我院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防。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临床诊断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儿7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足口病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临床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或黏膜的红色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大多数患儿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极少数发展为重症病例。结论手足口病绝大多数症状轻微,预后良好,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出现重症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及早治疗尤为重要。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治疗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5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为普通病例多表现为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危重病例多发生在3岁以下,482例临床治愈出院,死亡5例,自动出院13例。结论早期识别危重症状,早诊断、早治疗并进行有效的宣传,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