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胎心监护在临床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86例临产孕妇均无差别地进行电子胎心监护,根据监护情况的不同,分为1组(有反应组)、2组(无反应组)、3组(可疑组)。对比三组之间羊水粪染(Ⅱ-Ⅲ度)情况、Apgar评分≤7分(出生1分钟内)情况、胎儿窘迫及剖宫产情况。结果386例孕妇中,1组26例(6.74%),胎儿窘迫23例(88.46%);2组69例(17.88%),胎儿窘迫6例(8.69%);3组291例(75.39%),胎儿窘迫28.87%。1组和2组在羊水粪染(Ⅱ-Ⅲ度)、Apgar评分≤7分(出生1min)、胎儿窘迫等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可以了解胎动时、宫缩时胎心的反应,以推测宫内胎儿有无缺氧,是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主要检测手段,在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儿 胎心监护 宫内窘迫 死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怀孕期间一直到剖宫产后,前置胎盘是造成大量出血的高危因素。这种情况增加母亲和新生儿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风险。根据前置胎盘的案例,在怀孕期间突然出血和在剖宫产过程中失血的提前预测,并用超声检查胎盘的附着来评估风险,可以改善围产期结局。因此,在这篇文章,回顾一下超声图像的发现与预测前置胎盘病例中大量出血的关系。

  • 标签: 前置胎盘 剖宫产 出血 超声 胎盘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病毒性脑炎进行早期诊断过程中,分析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预后预测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38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病毒性脑炎患者中,出现异常的患者128例,所占比例为92.75%。其中出现轻度异常的患者54例,所占百分比为42.19%;出现中度异常的患者62例,所占百分比为44.44%;出现重度异常的患者12例,所占百分比为9.38%。所有患者均未表现出精神症状,诸多体现为出现了轻度异常的现象。对于患者表现出的脑部症状,主要体现为中度异常以及重度异常的情况。对于表现为轻度以及中度异常的116例患者,最终全部治愈,顺利出院。针对12例表现为重度异常的患者,临床预后质量较低。结论对于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存在较高概率出现脑电图异常的情况,于疾病早期诊断有效应用脑电图检测可以获得显著价值。

  • 标签: 脑电图 病毒性脑炎 早期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和应用临床血液需求数学模型,为银川地区采供血机构制定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和工作安排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2005—2016年宁夏血液中心临床用血量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采用差分和季节性差分对序列进行平稳化,然后定阶并估计参数,建立ARIMA模型,用2016年7月—2017年6月临床用血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判断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银川地区2005—2016年临床用血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预测模型ARIMA(0,1,1)(0,1,1)12,表达式(1-L)(1-L12)Yt=(1+0.850L)(1+0.858L12)εt,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低于10%。结论应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能在一定时期内较好地预测临床用血需求情况,使采供血机构科学制定和实施献血招募计划,缓解临床血液供需矛盾,为保障血液资源需求提供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临床用血需求预测数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骨密度及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FRAX方法对患者的骨折风险进行预测,探讨FRAX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应用价值。方法(1)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3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科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5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关节疼痛、肿胀部位等临床资料,以及生化、骨密度检查等实验室资料。(2)使用FRAX对患者的骨折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其中根据FRAX<10%、10%~15%、>15%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组,分别比较初诊组与复诊组、FRAX低中高风险组、≤50岁组和>50组之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1)65例患者中,初诊24例,复诊41例,初诊组与复诊组的年龄、病程、既往骨折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例RA患者中,以任意部位T值为标准诊断骨质疏松症38.46%,年龄≤50岁的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比例在20%左右,>50岁的患者中,比例达60.00%。(3)使用FRAX对患者进行骨折风险预测,任意重要部位平均骨折风险为10.7%,髋部为5.1%;大于50岁患者骨折风险显著高于小于50岁患者。(4)以髋部FRAX风险值将患者分为低、中、高风险组,比较三组之间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其中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骨折史、DAS28评分均有差异,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水平越低骨折风险越高,DAS28评分越高骨折风险越高。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年龄、病程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和骨折风险预测值增高。DAS28评分越高可能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值越高。FRAX能有效预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折风险。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骨折风险 FRAX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WS评分及其动态变化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死亡预测评估,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以165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住ICU起为观察起点,入住30天为观察终点,采集相关数据分别记录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及其动态变化(△MEWS)、SAPSⅡ评分。分别进行ROC曲线下面积计算,依据界值计算相应的预测指标。结果入院即刻MEWS评分对死亡预后的截断值为7分,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79.6%,△MEWS评分截断值为1分,敏感度为63.9%,特异度为84%。结论MEWS评分及其动态变化可用于ICU中对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预测

  • 标签: MEWS评分 评分动态变化 危重病 死亡 预测
  • 简介:摘要新生儿胆汁淤积症是目前儿童肝病就诊及住院的首位原因,延误治疗会引起不可逆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意义重大,脐血胆汁酸有望成为早期预测胆汁淤积症的指标,针对脐血高胆汁酸者进行干预,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减轻其病情。

  • 标签: 胆汁酸 胆汁淤积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产前预测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做好孕妇的孕期保健,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的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分娩的巨大儿8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足月儿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宫高、孕周、腹围、体重增加和B超显示胎儿的双顶径、腹围,以及孕妇孕前的BMI、是否有GDM合并等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中,BMI>24、孕妇GDM、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8kg和孕周超过40周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研究组双顶径>9.6cm、股骨长>7.5cm、胎儿腹围>35cm、宫高+腹围>140cm的例数远远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加强对孕妇的孕前和孕期指导,并严格要求孕妇控制体重和血糖,从而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同时医院需加强对孕前胎儿体重的综合评估工作力度,从而预测出巨大儿的发生机率,进而做好应对措施。

  • 标签: 巨大儿 危险因素 产前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预测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髋关节X线摄片检查,测定股骨头影像学数据,参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比较不同时间顺序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数据的差异。结果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由于股骨头塌陷导致股骨头影像学数据均明显缩小,并随着病程的延长呈降低倾向,不同时间AB、BC数值,AB/BC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股骨头影像学数据均明显小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情发生与发展股骨头影像学数据具有紧密的关系。结论髋关节X线摄片检查有助于早期预测股骨头坏死病情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疗效预测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妇科治疗的40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记录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和肿瘤最大径。结果经2~3周治疗后的ADC值(1.36±0.13)×10-3mm2/s与治疗结束后的ADC值(1.52±0.21)×10-3mm2/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ADC值(0.79±0.06)×10-3mm2/s,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肿瘤的最大径(0.77±0.32)cm明显小于治疗前肿瘤的最大径(4.93±0.72)cm,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放化疗的早期与最终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颈癌放化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肿瘤最大径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den量表在社区康复患者中预测压疮风险的应用。方法应用Braden量表对康复患者进行压疮风险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正确应用Braden量表能有效降低社区康复患者压疮的发生。结论在社区康复患者中应用Bra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预测具有可行性,有效性。

  • 标签: Braden量表 压疮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士观察量表(NOSIE)在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入组住院精神病患者243例为研究组,健康者200例为对照组,于入组后24h内由专门培训的精神科护士进行NOSIE评定,并观察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存在冲动行为。最后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无显著性差异,而NOSIE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组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NOSIE量表的激惹、精神病理因子分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冲动行为的危险因素,而社会能力因子分则是保护性指标。结论护士观察量表能够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冲动行为的预测评估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护理研究 精神病患者 冲动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尿钙、尿钙/尿肌酐比值、尿钙/血钙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有20例子痫前期孕妇在妊娠20周时检查相关检查,与180名正常孕妇进行比较,研究尿钙、尿钙/肌酐比值及尿钙/血钙比值对子痫前期预测作用。结果尿钙、尿钙/尿肌酐比值和尿钙/血钙比值在预测子痫前期疾病的价值在妊娠20周时尿钙及尿钙/血钙比值AUC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453,0.722)和(0.451,0.722)。尿钙/尿肌酐比值AUC的95%可信区间为(0.627,0.834)。尿钙/尿肌酐比值在取值0.147时敏感度80.0%,特异度66.1%。结论在妊娠20周左右尿钙/尿肌酐比值可以作为一项辅助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指标,但由于纳入研究对象数量有限,预测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感染诱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心肺衰竭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且造成的死亡率较高,故应早期进行识别。本文从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可以预测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病情进展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孕妇的子宫动脉、螺旋动脉及脐带动脉血循环的变化,以期发现一种早期预测妊高征(HDP)的方法及预测预后。方法对(200)例正常孕妇中孕期(16-28周)开始检测,以彩色超声显示其频谱图,测量5个以上形态一致频谱,取平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之比(S/D)值。结果发展为HDP(37)例,与其余正常孕妇比较,二者子宫动脉、螺旋动脉及脐带动脉PI、RI、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螺旋动脉、脐动脉PI、RI、S/D与HD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孕妇子宫动脉、螺旋动脉及脐带动脉PI、RI及S/D值,对于预测HDP及围生儿的健康状况,均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妊高征 子宫动脉 螺旋动脉 脐带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对指导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因肝/脾破裂急诊住院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血压并计算休克指数,从而预测患者失血量及休克程度,基于结果指导下一步急救及护理预后工作。结果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与手术过程中收集的实际出血量结果有57例高度符合,占95.0%。结论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简单有效,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很好的指导急救与护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休克指数 肝破裂 脾破裂 失血量 急救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寻找引发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BMD阈值区间,为预测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提供科学指标。方法对121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跟骨的BMD值,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骨折发生例数随BMD的T值降低呈负相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百分比分别在Ⅰ区间和Ⅱ区间均与Ⅲ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当BMD的T值≤-3SD骨折发生例数呈显著增加(r=-0.973,P<0.01)。结论老年人BMD的T值为-3.0SD时,骨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临床上可将老年人的BMD的T值低于正常1个标准差(-3.0SD)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阈值区间。

  • 标签: 骨折 阈值 跟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老年人 定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在预测妊娠早期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妊娠257例,其中先兆流产103例,稽留流产65例,异位妊娠89例,抽取静脉血查血清孕酮值,并在三组间进行比较。结果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值明显高于稽留流产组及异位妊娠组。结论血清孕酮值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妊娠早期结局预测评价重要指标。

  • 标签: 血清孕酮 妊娠早期 流产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寻找疗效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基线特征及治疗后不良事件筛选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time,OS)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rate,DCR)的独立预后因子。结果中位OS为5.00个月。DCR为37.9%。治疗后出现高血压、手足综合症、腹泻和蛋白尿不良事件为OS的独立预后因子,预示着更长的生存获益。治疗后出现手足综合症和蛋白尿不良事件为DCR的独立预后因子,预示着更佳的疾病控制率。结论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事件可能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预测因子。

  • 标签: 阿帕替尼 晚期胃癌 疗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