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RIMA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在预测出院病人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某院2008—2017年出院病人数,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建模拟合,并应用拟合模型对2017年每月份出院人数进行预测。结果ARIMA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均适用于该院出院人数预测,Winters加法模型预测的MAPE值、MAE值、RMSE值都较ARIMA模型小,预测结果较ARIMA模型准确。结论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出院人数是可行的,但也应结合相应的变动趋势选择相应的模型。本研究中,指数平滑模型中的Winters加法模型优于ARIMA模型,预测结果较为准确,两种方法对于出院人数的预测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ARIMA模型 Winters加法模型 预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理疾病内隐污名会阻碍人们主动求助心理咨询的行为,而且对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预测方法有生理心理测量、内隐联想测量等方式。本文就针对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筋评估和预测,从而提高人们对心理疾病的重视以及进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 标签: 内隐污名 心理疾病 评估及预测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都比较高,如果可以提前预测患病情况,就可以提前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计算机技术持续进步,已经应用疾病预测过程当中,同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深度学习作为近年来机器学习的最新成果之一,本文简要介绍深度学习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预测当中的应用

  • 标签: 深度学习 心脑血管疾病 预测 计算机技术 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2013—2017年期间,我国心理学者报告的,组织内人际冲突预测因素及组织内人际冲突对个体和组织的消极效应的实证研究,并展望组织内人际冲突干预研究在我国会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 标签: 人际冲突 职场关系攻击 消极情绪 工作倦怠 反生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技术联合监测子宫动脉、脐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对围产期早期预测不良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55例孕24~38周超声诊断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异常者的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产后及临床干预后随访,将它们与正常妊娠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5例孕妇中,早产16例,胎儿生长受限(FGR)6例,宫内缺氧18例,发育异常7例,宫内死亡5例,胎盘早3例。不良妊娠结局者的血流指标S/D值、RI值、PI值异常增高,频谱多普勒形态异常,严重者出现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技术产前监测子宫动脉,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即反映母体-胎盘-胎儿间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流指标异常者,提示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性大。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子宫动脉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不良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前腹部超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难度的预测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68例LC的难度和术前腹部超声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超声检查包括胆囊轮廓、大小、壁厚度、胆汁透声、囊内结石、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胆总管直径等。结果术前超声诊断与LC的诊断符合率达99.3%,术前超声对LC的难度预测准确率高达94%,超声的正确诊断为LC提供了较好的手术依据及便于胆石症患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结论术前超声诊断胆囊及胆道疾病准确性高,对LC手术的难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术前超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难度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在预测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依据血栓弹力图结合凝血检查的结果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红细胞聚集与无血栓并红细胞聚集情况各分A、B、C三个亚组,每组各20例。观察分析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肺血栓的栓塞症(PTE)情况与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DVT、致死性PTE的发生几率对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P<0.05。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内的出血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与凝血提示可以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进行早期的预测,实施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恶性肿瘤患者DVT与PTE的发生率。根据患者不同的高凝状态,对不同因素进行寻找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可保证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高凝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高症检测仪预测阳性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产前检查及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系统产前妊高症检测阳性患者90例(观察组),将同期未进行系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妊高症预测阳性30例(对照组)通过对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早起提供相应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在入院时给予常规护理,未给予早期相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重度子痫前期以及轻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阳转阴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高症检测仪预测阳性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对母婴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高症检测仪 预习阳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uNAG检测联合血肌酐检测在成人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诊断预测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2月,将我院收治的114例成人重症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等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每组各57例,针对两组患者均实施uNAG联合血肌酐临床检验,观察比较两组的sCr含量指标和uNAG含量指标。结果AKI组的sCr含量指标和uNAG含量指标高于非AKI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NAG联合血肌酐检测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预测和诊断过程中具备充分应用价值。值得引起广泛关注。

  • 标签: uNAG物质检测 血肌酐物质检测 重症急性肾损伤 预测价值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有关预测因素。方法随机选择160例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60例健康者,对其一般资料、外显攻击行为、临床症状、社会支持进行评估,并对血清皮质醇进行检测,分析攻击行为产生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青年女性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预测因素是皮质醇和阳性症状,青年男性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预测因素是皮质醇、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结论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预测因素是皮质醇水平、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

  • 标签: 青年精神分裂症 血清皮质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患者给予凝血四项检测后对于产后出血表现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1000例剖宫产非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照组;对于两组研究对象于临床展开凝血四项检查,就检查结果展开分析。结果同对照组剖宫产非产后出血患者分娩前凝血四项指标进行对比,分娩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娩前凝血四项指标进行对比,分娩后FIB呈现出明显降低,APTT以及PT水平显著提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TT水平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同对照组剖宫产非产后出血患者分娩后APTT、PT以及FIB水平对比,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验人员合理选择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对剖宫产患者进行诊断,对于产后出血能够获得对应预测效果,从而证明凝血四项检测方法应用可行性。

  • 标签: 孕妇剖宫产 凝血四项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NOSIE量表中的激惹因子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冲动组(18例)和非冲动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情况。结果非冲动组患者的各项激惹因子评分均低于冲动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冲动组患者冲动行为发生率为83.3%,显著高于非冲动组患者的2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惹因子评分测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对患者施以针对性的护理能够避免或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冲动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预测和评估前置胎盘孕妇产时大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48例持续性前置胎盘孕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均实施产前超声检查,分析其在剖宫产术中对产时大出血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组48例产妇中,出现术中大出血(>1500ml)的有17例,占35.4%;前置胎盘覆盖宫颈内口、透明带缺乏、胎盘植入、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的产妇出现大出血的概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预测前置胎盘孕妇产时大出血的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覆盖宫颈内口、透明带缺乏、胎盘植入、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 标签: 前置胎盘 产时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道分娩采用预测评分联合护理干预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到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表法将100例产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对参照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研究组产妇实施预测评分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参照组(22.00%)。并且前者的产后出血量(375.42±70.91)ml低于后者(1210.98±54.64)ml,组间存在较大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预测评分联合护理干预应用在产妇阴道分娩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度,而且还能够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

  • 标签: 预测评分 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发展为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血清hs-CRP值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01~2015.12入住包头市第八医院神经外科89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伤后6小时之内(入院2小时)抽取患者静脉血送检,监测入院患者伤后6小时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清hs-CRP指标的变化。并通过比较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连续头颅CT的影像学特征及变化,判断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是否发生。结果89例TBI患者中有25例发生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其中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17例;64例未发生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即非PHI,其中女19例,男45例。PHI组患者D-二聚体、FIB、PT、hs-CRPx-±s分别为4.52±1.81、1.73±0.41、13.30±2.55、6.78±2.76,非PHI组患者D-二聚体、FIB、PT、hs-CRPx-±s分别为0.40±0.27、3.28±0.68、12.50±0.90、2.56±0.73。与非PH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PT、FIB、血清hs-CRP的含量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统计学结果P<0.05,25例PHI患者预后情况患者治疗1个月进行病情评估,1例植物生存,2例遗留肢体活动障碍,1例认知、情感障碍。其中病情越重,其D-二聚体、hs-CRP值越高。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hs-CRP指标的异常,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及早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发生,决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