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平衡针法在骨科疾病中应用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57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平衡针法组(132例),对照组(12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平衡针法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法对骨科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平衡针法 骨科疾病 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口服1枚含有20粒不透光标记物的胶囊,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段内,腹部标记物的具体分布情况;对120例患者服药72h后根据标记物数量分组,标记物数量>20%,可划分为阳性组,数量<20%,可划分为阴性组。结果阳性组54例,阴性组66例,两组患者服药后24h、48h、72h大肠残留标记物情况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结肠传输试验可正确反映人体结肠传输功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多次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可提高慢传输型便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慢传输型便秘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结肠传输试验 慢传输型便秘 诊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从肠传输功能方面,观察针刺天枢穴对结肠慢传输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组、针刺组、麻仁丸组,每组各10只。对空白组、针刺组麻仁丸组大鼠进行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造模。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空白组非经穴针刺;针刺组针刺单侧天枢;麻仁丸组按7.5ml/Kg给予浓缩中药灌胃。五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天,两个疗程后观察指标收集数据。结果治疗组较空白组经治疗后传输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刺组较麻仁丸组经治疗后传输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天枢穴可治疗大鼠的慢传输型便秘,经针刺天枢穴治疗后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肠道传输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针刺 慢传输型便秘 大黄 大鼠便秘模型 天枢穴 口-肛传输时间
  • 简介:摘要从心神调控学说、神经调控学说、阴阳调控学说、心里平衡学说、生理平衡学说、生态平衡学说6个方面系统阐述对平衡针疗法的理论认识。

  • 标签: 平衡针疗法 平衡系统 阴阳平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传输便秘是一种以肠道传输减慢为基础改变,导致患者排便困难的疾病。目前针对慢传输便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方式较多,现总结各手术方式的疗效与适应症及心理因素的相关联系,针对不同的患者,严格把握各术式的适应症。

  • 标签: 慢传输 便秘 手术 适应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2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平衡针灸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传统针灸,实验组100例患者给予平衡针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同一段时间后疾病控制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颈肩腰腿痛患者给予平衡针灸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平衡针灸 颈肩腰腿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衡针灸在肩周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7例进行平衡针灸治疗同时进行自主肩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57例进行传统针灸及推拿治疗。结果平衡针灸配合自主功能锻炼疗效显著,并且患者治疗时痛苦较轻。结论平衡针灸配合肩关节自主功能锻炼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患者乐于接受,适合基层推广及开展。

  • 标签: 平衡针灸 自主功能锻炼 肩痛穴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及大手术病人的出入量进行实时地记录并统计,以动态反应病人的体液平衡状态,为治疗及处置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方法对记录的要素进行归纳,并设计成表格。结果实时动态体液平衡记录能及时反映病人的体液平衡状态。结论该表格可考虑在危重、大手术病人实施观察、护理时使用。

  • 标签: 体液平衡 记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患者结肠传输功能,症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符合罗马Ⅲ标准的ST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天枢穴,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前后分别行结肠传输试验,记录排便困难症状评分表,抑郁焦虑评分表生活质量评分表。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排便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2)通过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的比较,治疗组72小时钡条残留总量明显减少(P<0.05),其中位于结肠区的钡条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有同样变化(P<0.05);(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病人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SDSSAS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4)电针治疗组对生活质量相关的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的改善较药物治疗组明显(P均<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天枢穴不仅可以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排便困难情况,加快结肠的传输,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传输型便秘 电针 针刺 结肠传输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5%高渗盐水6%羟乙基淀粉对于腹部大手术以后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大手术患者118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中注射7.5%高渗盐水6%羟乙基淀粉,对照组患者单纯的注射7.5%高渗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尿量,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尿量较对照组患者多,输液量要少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术后并发症出现也要少于对照组。结论7.5%高渗盐水6%羟乙基淀粉联合注入在腹部大手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其利尿效果好,减少输液量,尽早纠正液体平衡,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可以在腹部大手术治疗中应用。

  • 标签: 7.5%高渗盐水 6%羟乙基淀粉 腹部大手术 液体平衡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平衡针治疗与现代药物相结合在恶劣心境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将72例恶劣心境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关于恶劣心境的诊断标准,其症状表现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分在7-24分之间者纳入病例。随机分为电针+西药组(甲组)24例,电针组(乙组)24例,西药组(丙组)24例,连续治疗4-8周后,比较三组在治疗前后的HAMD-17评分、CGI评分、SER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8周的临床研究,电针+西药组在治疗恶劣心境方面,与单纯使用电针或西药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平衡针配合西药治疗”治疗恶劣心境,能够通调气机、疏肝解郁、调理神志,同时降低单纯使用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

  • 标签: 平衡针 文拉法辛 针药结合 恶劣心境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病理信息系统将病理诊断的病理图像、报告数据采集、传输到网络上的数据库中,在网上进行病理报告的诊断,它与医院其他系统的数据传输是系统成功应用的前提之一。本文详细描述了涉及病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的各方面技术,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实现病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前庭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平衡障碍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试验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前庭康复治疗 平衡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动态平衡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20例糖尿病患者20例正常人,应用动态平衡仪进行①睁眼双足站立、闭眼双足站立状态下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总体稳定指数、前后方向稳定指数左右方向稳定指数。②稳定性测试,测试指标包括完成LOS全部随机目标跟踪的时间,平均方向控制能力前、后、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左8个方向上的控制能力。结果糖尿病患者在睁眼双足站立、闭眼双足站立状态下SI、APSI、MLSI均高于正常人(P<0.01),DC、FDC、BDC、BRDC测试值低于正常人,而完成该测试所需时间明显增加(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动态平衡能力下降。

  • 标签: 姿势 平衡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躯干控制训练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本次研究所选80例脑卒中患者(2017年06月—2018年06月)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行神经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前者基础上另行躯干控制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heikh、FMA评分均有大幅度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比较大,P均<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躯干控制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躯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身体平衡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躯干控制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平衡针灸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对比组,各60例。其中联合组采用平衡针灸配合痛点注射治疗法,对比组则采用痛点注射法,对比两种方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且经过治疗后联合组的肩关节的活动度好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配合痛点注射对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肩周关节的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平衡针灸 痛点注射 肩周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脑卒中后患者步态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9月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照组用常规康复疗法,均为40min/次,每日一次,一周5次,疗程4周。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下肢运动总分和平衡总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右步幅差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步速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肌张力平衡促通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增强他们的步行能力。

  • 标签: 肌张力平衡促通法 脑卒中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酸碱平衡法对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80例,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常规治疗+酸碱平衡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2.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P<0.05)。结论将酸碱平衡法用于阴道炎患者治疗中,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阴道炎 酸碱平衡法 总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