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朱慧艳田宋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躯干控制训练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本次研究所选80例脑卒中患者(2017年06月—2018年06月)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行神经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前者基础上另行躯干控制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heikh、FMA评分均有大幅度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比较大,P均<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躯干控制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躯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身体平衡能力,值得应用。

【关键词】躯干控制训练;脑卒中;平衡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096-02

在临床上,脑卒中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会因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上涨。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为了促进患者康复,需要配合相应的康复治疗。躯干控制的训练属于一种新型方式,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探究了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躯干控制训练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影响,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研究的资料

本次所选80例脑卒中患者均于2017年06月—2018年0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40例采取神经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40例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另行躯干控制训练。参照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60~83岁,均值(71±2.19)岁。研究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60~82岁,均值(71±2.08)岁。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基线资料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40例采取常规神经药物治疗与常规康复,引导患者进行难度较低的活动,例如握拳、交叉、抬腿等,1天可进行3次左右,每次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待患者的肌肉恢复至一定程度时,可增加患者的练习量,其强度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研究组40例则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躯干控制训练治疗,具体如下:

1.2.1躯干控制能力的训练患者仰卧位,相关治疗人员将一只手置于患者膈肌位置,指导患者进行腹式的呼吸,另外一只手拍打或是叩击患者腹部,促进腹肌收缩。医务人员再指导患者从仰卧位转变成长坐位,对躯干屈曲的肌群离心、向心收缩控制进行训练。指导患者交叉双手并抓握,旋转患侧骨盆与健侧骨盆等,然后指导患者翻身,对患者上部躯干的功能进行训练,再进行屈膝与屈髋运动。同时进行单桥或是双桥运动,对躯干伸展进行训练,还可以采取手法对患者患侧躯干的侧曲肌群进行训练,实现收缩与控制。再取患者的坐位,让患者双手扶住膝部,治疗医师的双手需要对患者躯干进行控制,实施骨盆后倾训练与前倾的训练。在立位时,采取Bobath球对患者旋转、屈曲、侧屈以及伸展等控制进行训练,再返回至中立位。

1.2.2躯干肌抗阻的训练训练坐位躯干的前屈抗阻:治疗师应将双手掌置于患者双肩的前方,指导患者进行前屈抗阻的训练,躯干的前屈范围维持6秒,再返回至的中立位。训练坐位躯干的后伸抗阻:治疗师将双手指置于患者双肩的正后方,指导患者实施后伸抗阻的训练,后伸范围最长时间维持六秒,再返回到中立位。训练躯干侧屈的抗阻:治疗师用双手将患者的双肩抓住,引导患者做两侧屈抗阻的训练,侧曲最长维持的时间是各6秒,再返回到中立位。

1.3观察的指标

在治疗前后经Sheikh方法对患者躯干的控制能力进行评估,100分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躯干的控制能力越强;经FMA量表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估,14分的满分,分值越大平衡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heikh的评分、FMA的评分对比发现,得分比较接近,组间对比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heikh评分、FMA评分均有大幅度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比较大,与参照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致病因素为脑部血管破裂或者血管阻塞,导致血液回流异常而造成脑组织受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急等特点[1]。除了高致病率外,还表现出很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在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病情,但是在神经功能的恢复上效果不佳。有研究[2]显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躯干控制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功能的提高,并且越早实施躯干控制训练,其获得的效果越理想。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可通过进行肢体练习、体位调节等康复训练,达到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增加脑侧支的建立的作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并有助于生活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平衡能力[3]。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heikh评分、FMA评分均有大幅度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比较大,与参照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

综上,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躯干控制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躯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身体平衡能力,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毛兵兵.两种躯干控制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1(2):138-140.

[2]范杰诚.脑卒中后不同侧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恢复的差异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19(1):35-37.

[3]肖建华.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7,23(11):1584-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