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低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进行MRT1WI和T2WI及脂肪抑制T2WI多方位扫描,观察MRI对子宫平滑肌瘤的定位及定性价值,并总结其信号变化规律。结果MRI诊断子宫平滑肌瘤正确者52例,正确率为100%,病灶检出率为93.3%(62/66)。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轮廓不光整,部分病突出子宫轮廓外,宫腔变形。子宫平滑肌瘤在低MRT1WI上大多数病灶表现等信号,T2WI上表现为特征性低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MRI软组织对比度好,可多方位成像,低MRI对子宫平滑肌瘤在观察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宫腔的关系及在定性方面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理想的检查手段。

  • 标签: 子宫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膝关节病变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膝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MRI表现。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有5例患者为腘窝囊肿,有45例患者为关节囊积液或者滑膜囊积液。结论给予膝关节病变患者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膝关节病变部位及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病变 低场磁共振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颅内血肿术后6周内MRI表现,分析评价其临床价值,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选择60例脑外伤与高血压颅内出血术后MRI资料,男性51例,女性9例,年龄在10至65岁,平均年龄48岁,这些病例先后在2天至6周内进行四次以上磁共振检查,对这些术后MRI影像资料分析整理。结果21例血肿基本清除,37例血肿缩小,2例脑内血肿变化不大,2例术区引流管浅或不在血肿内,6例脑疝征象解除或减轻,术区残留血吸收消失一般要1-4周;术区周围脑组织肿胀、水肿减轻至消失需一周至一个月左右;手术创口处脑疝7例,迟发脑内出血2例,硬膜下积液9例,术后并发脑梗塞1例。结论除非病情有特殊变化,常规术后48小时内复查,术后一周再复查一次,以后可根据病情2-3周复查一次。低磁共振能准确显示血肿大小、术区残留血量和脑疝的变化情况、引流管的位置,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脑水肿程度及吸收消失过程,在判断残留血量的敏感性上优于CT,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颅内血肿 术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晚期胃癌进行静脉化疗联合内生射频热疗联合的相关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报道,在治疗前宣教、护士准备、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治疗后相关副反应的防治方面进行经验总结,为恶性肿瘤晚期热化疗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胃癌 热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0例,采用低MRI进行常规冠状位和矢状位SE序列、GRE序列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T1WI、T2WI成像扫描,对所得图像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关节内均有积液信号(积液量不等);骨挫伤者23例,软骨骨折者9例,半月板损伤者44例;前、后交叉韧带撕裂伤者8例,内、外侧副韧带撕裂伤者6例。结论低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对患者无创伤性,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不仅能直观地、很好地显示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半月板的损伤、韧带的损伤、骨挫伤、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腔积液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挫伤,应用其脂肪抑制序列,通过骨髓信号的改变,还能反应出骨挫伤的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细微性,可以作为膝关节损伤的首选及重要手段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场MRI扫描 膝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15例,对患者进行MRI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合高磁共振影像学结果和相关文献,作者分析和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要点。结论高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高场磁共振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寰枢关节失稳翼状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寰枢关节失稳翼状韧带损伤的MRI影像特点。结果寰枢关节翼状韧带损伤直接MRI征象包括韧带连续性中断,局部挛缩,T2WI、STIR高信号5例;齿状突周围脂肪垫信号异常、寰齿间距增宽、齿状突左右间距不对称、咽后壁软组织挫伤出血、齿状突与前弓或两侧块枕部及颈椎骨折等韧带损伤间接MRI征象7例。结论寰枢关节失稳翼状韧带损伤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MRI直接或间接征像可得出正确诊断。

  • 标签: 寰枢关节 翼状韧带 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脑出血患者易出现体温异常,多为中枢性高热,是由于脑出血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颤,抗生素治疗效果差,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达39℃,多为稽留热,且皮肤干燥无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物理降温则效果较好,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中枢性高热 物理降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替曲塞(Raltitrexed,商品名赛维健)联合内生热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静脉滴注雷替曲塞3mg/m2,第1天给药,之后行腹部内生热疗(每周二次,每次一小时),21天为一周期。随访观察客观疗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不良反应等。结果23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0%,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7.4个月,一年生存率61%。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内生热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内生场热疗 化疗 雷替曲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度和时间对布病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的影响。方法将现采集的710份疑似布病患者的血清分别置于温室(19—25)度、平均(35+1)度恒温培养箱和(55-1)度水浴箱中,在放置不同的时间(0.5h、1h、2h、8h和24h)后,分别进行BPT实验,同时对每份血清进行试管凝集实验(SAT),观察并进行记录实验结果。结果血清与温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放置血清的时间越短,温度越低,假阳性率越高。结论血清学检测可排除温度和时间等物理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假阳性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 标签: 布病 凝集实验 温度 物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胸部物理疗法对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96例不同程度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胸部物理疗法治疗的患者肺部各体征症状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明显缩短(P<0.05)。结论胸部物理疗法能改善呼吸内科疾病的症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胸部物理疗法 呼吸内科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82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组(观察组)和中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临床疗效好,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膝关节骨质增生 中药 物理疗法 疗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