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慢阻肺合并呼吸疲劳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临床死亡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相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检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小时后氧饱和度、氧分压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无创正压通气方法应用于慢阻肺合并呼吸疲劳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及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慢阻肺 呼吸肌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呼吸疲劳患者接受补脾生益肺汤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COPD伴呼吸疲劳患者94例,按照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单一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中药补脾生益肺汤、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P1M、FEV1%pre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为(4.15±1.30)分,对照组为(8.64±2.17)分,P<0.05。结论补脾生益肺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呼吸疲劳患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肌疲劳 补脾生肌益肺汤 西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呼吸功能锻炼辅助治疗COPD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该疾病护理提供一些有益建议。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一年时间内所收治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根据治疗方案对他们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以此探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气体交换受损都实现了较好的改善,并且大多数人呼吸由以往浅而快转变为深而慢的平稳呼吸。结论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辅助治疗与护理,不但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缺氧症状,同时更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因而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呼吸肌功能锻炼 COP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呼吸科中应用不同营养方式治疗老年重症患者呼吸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老年重症患者80例,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肠内营养支持,而观察组则选择肠外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阻断压力明显的得到降低,而感染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也有所降低,其住院时间也明显的缩短,观察组患者的气道阻断压力、感染并发症、最大气压与住院时间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老年重症患者呼吸力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呼吸肌力 营养方式 呼吸科 老年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营养方式在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呼吸力及临床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呼吸科收治的147位老年重症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以及混合营养组,三组均有49位患者。结果在死亡概率、住院时间、停留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以及脱机时间方面,混合营养组有着明显优于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对于呼吸科的老年重症患者来说采取混合营养的方式,在呼吸力以及营养状态方面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临床结局。

  • 标签: 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 营养方式 呼吸肌力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是否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血管病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乌海市人民医院ICU机械通气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对照组,每组23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第1天和第7天呼吸力指标(MIP、Pdimax)。结果与机械通气第1天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第7天MIP、Pdimax均有升高(P<0.05);与静脉营养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组机械通气第7天呼吸力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的支持方式对急性脑血管病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的改善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急性脑血管病 机械通气 呼吸肌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康复锻炼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2018年2月90例COPD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呼吸康复锻炼治疗。比较两组COPD治疗转归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PEF、VC、FEV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OPD治疗转归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PEF、VC、FEV1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PEF、VC、FEV1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第一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呼吸康复锻炼治疗COPD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肌康复锻炼 COPD患者 肺功能 改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COP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护理。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干部一病房的COPD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4个星期的呼吸功能训练,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总结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COP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护理。结果治疗4个星期后,治疗组FEV1/FVC、FEV1%、PaCO2等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OPD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呼吸及肺功能恢复。

  • 标签: 老年 COPD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轻度慢性阻塞性肺(COPD)患者联合使用呼吸训练与吸氧疗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中轻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研究组。对照组A采用呼吸训练,对照组B采用吸氧疗法治疗,研究组联合呼吸训练与吸氧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最大吸气压(MIP)、呼气压(MEP)、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肺功能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三组相关观察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治疗三组患者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研究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A、对照组B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呼吸训练或者吸氧疗法,联合两组治疗COPD效果更显著,其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呼吸肌训练 吸氧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对镇静剂、吸入性麻醉药物及神经肌肉阻滞剂敏感性增加,术后苏醒延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增加,这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给麻醉医生带来了巨大挑战,充分的术前评估及详尽的麻醉方案制定,对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对一例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甲状腺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病例进行报道,以期引起大家重视,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围术期管理 围术期并发症 病例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方法在我院2013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中随机抽取6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医院接受常规治疗以后即可离院。结果对照组通过呼吸功能锻炼的患者在呼吸频率、心跳频率上较观察组都有明显改善。结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在经过呼吸功能锻炼以后,肺功能、心跳频率和呼吸频率有较大改善,缓解了呼吸困难以及运动能力所带来的困扰,COPD的呼吸功能锻炼是有必要在COPD患者间推广和应用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 呼吸机功能锻炼 护理 呼吸训练
  • 简介:摘要视疲劳是以眼部症状为基础,眼部或全身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错的综合征,常见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眼痛、酸胀、不能久视等,稍作休息后缓解;或为患者主观感受眼表干燥等。随着医学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视频终端的大量普及,视疲劳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日益增加,视疲劳呈高发态势。有关视疲劳的病因及防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视疲劳的病因、临床表现,近年来的治疗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疲劳 流行病学研究 病因病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力及疲劳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49例)和对照组(B组,49例),予B组阴道哑铃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予A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力、疲劳度及盆底电压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肉力、疲劳度及盆底电压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相比于B组,A组盆底肌肉力、盆底电压显著升高,疲劳度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不仅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还降低疲劳度,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康复训练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两组;轻度42例(A组)、中重度45例(B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呼吸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A、B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最大通气量(MVV)、1秒用力呼气体积/用力肺活量(FVC1.0/FVC)、残气容积/肺总量(RV/TIC)五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FVC、MMEF、MVV、FVC1.0/FVC明显高于B组;RV/TIC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将呼吸康复治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令人满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其康复,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呼吸肌 康复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5例疲劳骨折的影像分析,以提高疲劳骨折的诊断率。材料和方法65例疲劳骨折,全部为现役军人,年龄范围17-25岁。54例有超强度长跑、行走等运动史,3例有人工掘土作业史,余8例无明显剧烈活动史。病程为7天-2月。65例均作了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行CT检查,5例行活组织检查,其余均经1月-5月的随诊观察。结果骨折部位以胫骨最多(36/65),跖骨次之(21/65),肋骨4例,股骨、腓骨各2例。影像所见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膜增生。52例见有明显的骨膜或/和骨痂增生,骨膜增生的形态有平行型、花边型、不规则型等,2例呈codman三角表现。40例可见模糊的骨折线。本组病例中,疑诊骨肉瘤2例,低毒感染5例。结论疲劳骨折多发于青少年,尤其是军人、运动员、警务人员应作为高危人群。常规X线平片检查应作为首选方法,必要时辅以CT等影像检查。少数病例骨折早期影像检查往往不能发现,易致漏诊,应进行复查。个别不能作出诊断者则需进一步作活组织检查。在影像学诊断中应密切结合临床。

  • 标签: 骨折 疲劳性骨折 骨损伤 影像诊断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日本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儿童大脑存在“低效工作”状态,这有可能是导致疲劳感强的原因之一。新成果有助于研究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有效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I是临床常见的膀胱尿道障碍之一,现研究证明DI不仅与神经因素有关,而且与逼尿结构与功能改变有关。本文就逼尿受体、离子通道、ICCs样细胞、细胞缝隙连接及其通讯进行综述。

  • 标签: 逼尿肌不稳定 肌源性改变 兴奋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有效降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麻痹(RMP)发生率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对28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不同的阿托品和复能剂联用治疗方案,观察两组阿托品的用量及RMP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所有14例病例无一例发生RMP,阿托品总用量43.95±12.89mg。对照组14例病例中发生RMP4例,发生率为28.6%,阿托品总用量87.20±5.78mg。两组RMP发生率及阿托品总用量比较,选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者的合理联用可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有效降低RMP的发生率。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阿托品肟类复能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