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科室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换操作的情况,以减少腹腔炎发生的几率。方法选择我科室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的门诊及住院复查随访的33位腹透患者,对腹透换操作进行评分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将腹透标准化操作进行分解,按一定顺序排列并给予相应的分值。同时专科护士对操作熟练度给予评定,并评估患者院外的日常记录本。根据患者的透析龄分为初透患者及规律透析患者两个组别。结果换操作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熟练度,特别是规律透析组的患者。操作过程中未戴帽子、口罩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未记录透析量及日常记录本中规范记录透析相关情况是主要问题。结论在培训中需反复强调和实际操作,特别要强调透析的观察和记录。对患者进行合理规范的腹膜透析换的操作培训,针对其不足加强培训,希望强化培训能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腹膜透析换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疏血通与丹红注射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SSS评分、BI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SSS评分及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比对照组高,P值<0.05。结论疏血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比丹红注射的效果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疏血通 丹红注射液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胃肠道补联合静脉补治疗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60例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2011年2月到2016年8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为30例。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为(9.79±2.56)mmol/L,对照组血糖水平为(9.80±2.32)mmol/L,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每日胰岛素用量为(28.65±5.20)U,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为(28.80±5.45)U,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中,5例患者死亡。可得,对照组死亡率为16.7%显著高于实验组死亡率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入院后2天,实验组出现消化道症状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概率为3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胃肠道补联合静脉补治疗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胃肠道补液 静脉补液 糖尿病酮症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复杂样品高效相色谱和超高效相色谱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建立其相互转换的方法。方法将丹参水提组作为模型样本,并运用五次线性梯度分别对高效相色谱和超高效相色谱的12色谱峰保留参数进行计算,然后分别对计算出的12色谱峰保留参数进行关联,获得线性方程,而该线性方程也便可以使两组12色谱峰保留参数得以相互转换,进而对两组12色谱峰保留参数的色谱条件进行预测和优化改进。结果高效相色谱和超高效相色谱两者的12色谱峰保留参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两组12色谱峰保留参数的线性关联R2值分别为0.9914和0.9936。结论在该方法中,很好的实现了分析条件的互相转化,并且实现了两个分析方法在数据分析上的通用性,且具有操作简单、准确的优点特性,最终实现了中药复杂样品的优化与分析预测。

  • 标签: 中药复杂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 转换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板蓝根口服,并进行定量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板蓝根口服,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腺苷在4.14~33.12mg/ml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0.46%。结论所建立的定量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准确,可以作为板蓝根口服中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板蓝根口服液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缺血性肠病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观察组32例患者均给予舒血宁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舒血宁注射单药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水平差异。结果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观察组32例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时间显著早于同期对照组32例患者,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缺血性肠病患者采用舒血宁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治疗方案,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同时,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舒血宁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红光治疗摩擦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不同发展阶段的摩擦红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康复新和红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红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观察不同发展阶段的摩擦红斑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糜烂渗出型有效率100%,红斑型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糜烂型与红斑型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别;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联合红光治疗摩擦红斑效果佳,尤其对糜烂渗出型效果更显著,并且副作用少。

  • 标签: 康复新液 红光 摩擦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艾注射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3月—2018年的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肺癌患者,按照就诊时日期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化疗,治疗组增加康艾注射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获得了更高的近期疗效;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互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癌治疗过程应用康艾注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因化疗产生的不适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康艾注射液 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可吸收防粘连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取50只昆明小鼠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汇编》对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分别进行热原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遗传毒性试验、溶血试验、植入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结果发现该材料无致热性,细胞毒性1级,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迟发型超敏反应,无遗传毒性,样品溶血率为3.2%,皮下植入后局部无异常生物学反应;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中显示试验组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和均低于对照组,肝脏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常规检查和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防粘连生物安全性高,但是应用时需要定时检测肝功能,并及时进行保肝护肝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宫颈基细胞学(Thinprepcytologictest,TCT)检查假阴性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因各种指征行阴道镜检查患者1000例,分析镜下活检病理结果阳性而TCT阴性病例,探讨TCT假阴性原因。结果宫颈基细胞学检查假阴性原因出血涂片占26.67%,重度炎症占23.33%,病灶与宫颈管>1cm占20.00%,无化生细胞/颈管细胞占13.33%,细胞量<40%占10.00%,医师误诊6.67%。结论影响宫颈基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因素较多,提升临床医师诊断水平,规范各个环节操作行为,对可疑病例进行复查,降低漏诊率。

  • 标签: 宫颈疾病 液基细胞学 假阴性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不合理配伍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8月长期住院病历,观察中药注射的配伍情况,将不合理配伍的中药注射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40例中药注射不合理使用情况在140例中药注射未能合理配伍中,使用方法以及用量存在误区不合理使用有8例,没有进行单独使用有9例,用药医嘱表述出现差错有10例,溶媒体积过大或过小有43例,未能合理选择溶媒有70例;结论中药注射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不合理配伍情况,为了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性,医院应强化用药安全意识,并且在此类问题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中药 注射液 不合理配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使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需术后镇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舒芬太尼注射,观察组应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VAS及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注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地佐辛注射液 舒芬太尼注射液 术后镇痛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丁苯酞注射联合依达拉奉注射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人,对照组38人。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14天为一个疗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评分)观察治疗效果,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1.43±1.23,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2.95±1.6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皆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相对安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选取儿科门诊60例口腔溃疡患儿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0例,参照组采用维生素B2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溃疡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溃疡愈合时间更短,疼痛缓解程度更低,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溃疡患儿,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溃疡愈合时间较短,疼痛缓解程度较低,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地塞米松注射液 口腔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将2000—2016年的“生脉注射”“不良反应”作为检索词在万方医学网进行检索。结果31例生脉注射所致ADR中,31例生脉注射ADR中,男性共12例,占38.71%,女性共19例,占61.29%;年龄最小的19岁,年龄最大的86岁;静脉滴注出现ADR最快的时间是4min后,最迟的为第3d;ADR主要临床症状为药物热、恶心呕吐、皮疹、胸闷感、心悸等。结论医护人员应当警惕生脉注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中药注射剂由于在治疗某些危重疾病急救、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中表现突出,其产业迅猛发展。它的发展既促进了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本文从我院中药注射的使用管理规定出发,总结体会,为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提高一定参考。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使用管理 使用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注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30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氧饱和度和NT-proBNP差异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6h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3d后,观察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注射可加速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症状缓解,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抑制心肌损伤。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纳洛酮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注射的溶血、过敏及刺激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兔血体外溶血,豚鼠全身过敏、被动皮肤过敏,兔血管刺激的方法,观察丙泊酚注射的溶血、过敏及刺激反应。结果丙泊酚注射各管在15、30、60、120、180min均未发生溶血现象,也未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丙泊酚注射不引起豚鼠全身过敏、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丙泊酚注射临床人用量对兔耳血管无刺激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丙泊酚注射临床人用量对兔耳血管无刺激作用;无豚鼠全身过敏、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无体外溶血现象,也未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

  • 标签: 丙泊酚注射液 溶血 过敏 刺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迪注射对于改善肿瘤相关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4月,选择在此期间我院所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晚期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艾迪注射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患者平均为39例。常规干预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方法进行干预,艾迪注射干预组患者选择采用艾迪注射进行辅助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肿瘤相关性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的肿瘤相关抑郁,选择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本研究艾迪注射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比常规干预组更优,P<0.05;对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选择采用KPS评分法进行评分,艾迪注射干预组的评分比常规干预组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肿瘤相关性抑郁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配合艾迪注射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艾迪注射液 晚期恶性肿瘤 肿瘤相关性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阻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的观察。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目前现行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每日2次上肢阻训练,8周后观察患者训练前后ADL评分、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肺功能指标中(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0/FVC%)均明显改善,好于常规组(P<0.05);六分钟步行距离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行上肢阻训练时耐受阻力和运动时间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结论上肢阻训练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上肢液阻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