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CT设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辐射剂量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低剂量扫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迅速展开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回顾了CT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发展,着重介绍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新进展--迭代重建技术及其临床中的应用结果。

  • 标签: 扫描技术 低剂量 辐射剂量 滤波反投影法 迭代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同济术式保留子宫的盆底网片重建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同济术式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Ⅲ-Ⅳ级盆底器官脱垂的患者150例,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及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顺利,术中病人情绪稳定,手术平均用时7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约110ml,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效果良好,术前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紧张情绪,术中配合医生手术及肢体保护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网片 手术护理 全盆底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三切口管状胃与重建食管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重建食管术,实验组43例行管状胃重建食管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肺并发症、胃排空障碍、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指标对比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三切口管状胃重建食管术的临床疗效优于重建食管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长,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三切口术后 管状胃重建食管术 全胃重建食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各类髋关节置换病人共8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5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髋关节CT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以测量到的参数指导手术方案及假体选择。术后使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3min(90~120min),术中出血平均360ml(200~500ml),术后平均住院日16.3天(10~23天),术后测量肢体长度差异平均0.6cm(0.4~1.0cm)。利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优66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5.1%。结论CT三维重建可以通过更精确和全面的数据测量,为THA提供更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假体选择,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 标签: CT 三维重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电子人工喉与气动式人工喉在喉切除术后患者发音重建的功能对比,探讨喉切除术后不同人工喉发音重建的选择。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头颈外科行喉切除术48例,其中T310例,T438例,术后使用电子人工喉或气动式人工喉行发音功能重建,每组各24例,术后1年对比两组病例的生活质量,采用FACT-H&N35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在语言功能(P=0.005)领域中电子人工喉组患者的得分低于气动式人工喉组患者的得分,在社会进食功能(P=0.007)领域中电子人工喉组患者的得分高于气动式人工喉组患者的得分,余各领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电子人工喉与气动式人工喉在喉切除术后发音功能重建中的效果相近,各有其优缺点,使用哪一种工具进行发音重建,可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及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 标签: 全喉切除 发音重建 生活质量 电子人工喉 气动式人工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3例自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颈胸段脊柱肿瘤诊治的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均经MRI、CT检查、术后病理诊断获得确诊,对全部患者应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结果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步长以及速度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VAS功能评分为(7.67±1.22)分,术后评分为(2.68±0.55)分,手术前后对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脊柱损伤程度、行走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全脊椎切除 柱稳定性重建 颈胸段脊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重建联合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盆底重建联合子宫切除术。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9例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8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DI-20、PFIQ-7护理前对比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底重建治疗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给予质围手术期护理可增强临床效果,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盆底重建 全子宫切除 重度子宫脱垂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保留子宫、切除子宫盆底重建术后对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盆底重建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保留子宫,常规组运用切除子宫,比较两组患者盆底重建术后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对患者的伤害较小,同时比切除子宫盆底重建术更安全,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保留子宫 切除子宫全盆底 重建术后 患者盆底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62例,全部进行x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和VR重组。结果62例中病变发生于腰椎30例,胸椎16例,胸腰段15例,腰骶椎1例。共累及138椎体、42个椎间盘,其中2个椎体受累46例,3个椎体受累10例。结论CT扫描结合其3D后处理重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死骨、钙化、脓肿以及椎间盘的改变,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压迫情况具有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脊柱结核 CT检查技术 重建技术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期
  • 机构: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制造“类器官”(Organoid)的新技术,能把人类细胞作为生物“积木”,搭建出更精确的人体组织微模型。这些微型组织可用于筛选药物,研究组织结构特征对器官生长或癌变的影响,还有助于将来培养出完整的人体器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伤诊断中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骨伤患者379例,行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和X线检查。结果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患者检出率、骨折部位检出率、膈上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膈下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胸肋关节处骨折诊断准确率、其他细微骨折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在骨伤诊断中,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可提高疾病检出率,且准确度高。

  • 标签: 骨伤 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 X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总结临床医师以重建钢板对锁骨骨折施治的效果。方法研究38例锁骨骨折伤患,以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回顾分析疗效。结果38例患者均接受术后3个月~1.5年的随访,患者骨折部位全部愈合,且未有一例出现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折、伤口感染问题。结论锁骨骨折损伤以重建钢板治疗,可使患者的锁骨尽快愈合、肩关节的功能尽早恢复,并且避免损伤部位出现并发症。

  • 标签: 锁骨骨折 重建钢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解剖单束重建和传统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剖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传统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技术术后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分级和Lysholm评分)、稳定性评估(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测量)结果。结果术后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解剖单束重建组轴移试验的结果有优于传统单束重建组的趋势。结论解剖单束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相比,在临床评分和前后向稳定性上均无明显优势,但解剖单束重建可以更好地控制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 标签: 解剖重建 前交叉韧带 轴移试验 旋转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利用德国SiemensYISO全自动悬吊式X线诊断系统配备长骨摄影辅助架及软件拍摄并自动拼接脊柱、全下肢图片。结果经上述方法得到的图片精准度高,无拼接伪影,对比度高。结论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完全能满足临床脊柱畸形和下肢畸形的临床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疗效评价的要求。

  • 标签: DR 全脊柱 全下肢 自动拼接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83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6月12日—2018年7月30日,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超声检查(对照组)、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观察组)。观察两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分析CT征象。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分别为95.18%、95.16%,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CT征象可见阑尾增粗、增大,直径平均(11.70±0.33)cm,阑尾壁增厚,腔内可见积液、结石等,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存在炎性包块、脓肿,回盲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出现3例阑尾穿孔,回盲部存在游离气体影。结论急性阑尾炎采取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疾病。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图像二维、三维建模在原发性肝癌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二维法,观察组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切除部分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三维重建技术能发挥极大的应用价值,能为合理选择肝切除术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脏CT图像 三维建模 计算方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当前的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急腹症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同时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学诊断,并且分析患者多层螺旋在CT检查中的结果、腹部平等,针对当其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学诊断当中的意义和价值。结果经过临床的分析和总结发现,100名患者当中确诊的共计为22名阑尾炎患者、22名泌尿系结石患者,14名胰腺炎患者,以及42名其他疾病患者。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超过97%。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只有2名患者出现了误诊现象。结论在当前阶段的急腹症患者分析过程中可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影像学诊断和分析,具有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急腹症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5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重建钢板经皮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有效随访率为100%。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运用重建钢板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胫骨骨折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胫骨骨折,重建钢板,经皮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骨外伤患者,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平均33.6岁。肋骨8例,肩关节3例,骨盆2例,踝关节2例,肘关节1例。采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MIP、SSD对所有患者临床可疑骨折部位进行重建,获取直观、清晰的重建图像。结果8例X线平片肋骨可疑骨折经CT重建后,肯定了原来X线平片“可疑骨折”的有6例;否定了原来X线平片“可疑骨折”的有2例。3例肩关节经过重建后均发现了X线平片未显示的多处骨折及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的情况。骨盆2例较好地显示了髋臼骨折后的关节面情况。踝关节2例显示了X线平片未能显示的腓骨远端的细小骨折情况。1例肘关节显示了尺骨鹰嘴撕脱骨片的游走情况。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螺旋CT重建 骨关节骨折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