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有很多种中药药材,而且来源相对较为复杂,以往鉴定中药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颜色、味道以及形状等外观进行鉴定,但是鉴定结果并不是非常客观,带有一定的经验性、主观性。近年来,光谱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加工炮制鉴定、产地鉴定以及中药品鉴定中已经广泛应用到近红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药鉴定的准确性以及便捷性。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药鉴定中应用近红外技术的具体体现以及优势,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中药鉴定 近红外光谱技术 应用分析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锡地区尿石晶体化学成分构成,为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无锡地压的人群泌尿系结石标本994例,通过红外法定性分析结石化学成分。结果结石总体构成比上,一水草酸钙634例(63.78%),碳酸磷灰石结石204例(20.52%),无水尿酸结石31例(3.12%),二水草酸钙结石40例(4%),六水磷酸铵镁结石46例(4.62%),胱氨酸结石8例(0.80%),尿酸铵结石5例(0.5%),二水尿酸结石16例(1.60%),二水磷酸氢钙结石9例(0.91%),碳酸钙结石1例(0.1%)。结石的组合成分上,混合性结石810例(81.49%),单一成分结石仅184例(18.51%)。混合性结石主要为含钙类结石。结论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复发具有一定的意义;无锡地区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为主,为无锡地区治疗、预防结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尿路结石 红外光谱法 无锡地区
  • 简介:摘要近红外技术(NIR)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它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等多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近红外技术在制药过程控制应用主要表现在对原料药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晶状态、粒径、旋光性和密度进行检测,对只要过程中的混合均匀性,干燥过程水分,注射用产品灭菌,膜衣厚度,粒径,主要成分和中间产物浓度,溶出度,药物中微生物定性定量监测。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制药 过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近红外分析技术对麦冬多糖的定量分析进行探讨。方法运用一阶导数、二阶导数、散射校正以及平滑等多种光谱解析手段对麦冬原始漫反射光谱进行解析,然后进行定标建模分析。结果一阶导数对光谱处理的各项优化建模指标均较原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优;且一阶导数+SG+MSC处理后的各项建模指标处于最优状态,优化建模的确定可根据该处理方法进行。结论该种方法具有快速无损、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的优点,适宜于对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快速检测。

  • 标签: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麦冬多糖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近红外在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模型建立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近红色外光谱在中药鉴别领域以及质量控制当中的应用及效果。结果近红外在中药鉴别应用时,可起到差别药材产地、识别假药、测定药材主要成分含量、在线检测等作用,且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对样品无损坏等诸多优势,有效地控制中药鉴别的质量。结论由于近红外具备的高效、快速、准确、绿色环保、便于在线分析、不破坏样品等特点,使得其在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而也为从事光谱及中药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中药鉴别 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红外通过生物辐射共振吸收效应和微循环效应,再加上中药理作用,使外混合痔(水肿期、炎性期、血栓期)治疗病程的经过治愈长短及疗效。结果86例中水肿及嵌顿45例治率100%,炎性外痔29例中治愈率达97%,血栓外痔12例治愈率达92%。结论红外先结合中医同时运用,使混合痔(水肿期、炎性期、血栓期)不手术,减轻病痛,缩短病程。

  • 标签: 外混合痔(水肿期 炎性期 血栓期) 中医 红外光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疗仪与普通远红外线照射方法治疗腰肌劳损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腰肌劳损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单纯针刺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红外疗仪照射,对照组加用普通远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后依据综合疗效评定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疾患综合评分joa、仪器使用主观评价及安全性指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均显著上升P<0.01,vas评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joa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自觉热力渗透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红外疗仪对腰肌劳损症的疗效优于针刺结合普通远红外线照射,红外疗仪治疗时渗透度高可能是其疗效较好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腰肌劳损症 红外光疗仪 远红外线照射治疗仪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藏药质量评价应用紫外光谱技术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院使用的不同产地的5种秦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薄层色谱法分析发现5中样本均为真品,但是紫外光谱法检验发现4种样品为真品,1种为伪品,对于中藏药治疗检验符合度较高(P<0.05)。结论紫外光谱技术因设备简便,测试速度快,准确有效,可作为鉴别中藏药质量的一种有效科学的检验方案,应广泛使用。

  • 标签: 中藏药 质量评价 紫外光谱技术 作用 及价值
  • 简介: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经络现象、腧穴特异性、腧穴—脏腑效应和针灸临床中的具体应用,理论结合实际,认为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便捷、无辐射的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在针灸—经络系统理论的研究及指导针灸临床实践中具有切实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红外热成像 针灸 经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术中多体位变换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前路内固定、胸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的患者75例,术中给予一般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前路内固定、胸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的患者75例,术中给予多体位变换护理,作为观察组;在患者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7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之后,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33%。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显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可以采用多体位变换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获得非常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术中 多体位变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碳光谱用于治疗外创等疾患可快速激活生长因子EGF,控制炎症和感染,修复创面,修复受损的神经,对治疗这类疾患有显著的生物学意义。结果;在小范围的临床研究中看到,碳光谱的治疗适应症很广,有着广泛的的物理治疗前景。结论;碳光谱有着多重生物效应,是治疗外创控制炎症感染的有效手段,是这一领域的新技术亮点。

  • 标签: 碳光谱 激活生长因子 愈合创面 多重生物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红外线无创治疗80例宫颈糜烂患者,并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58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结论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疗效确切,经济实惠,无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红外线治疗 宫颈糜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当前,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的可靠性、可行性及优越性已被学科研究与临床实践所证明。超声心动图已成为诊断心脏疾病方面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然而,日常工作中超声心功能测值不稳定和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情况时有出现,导致人们对于超声技术估测心脏功能的正确性产生质疑。制定统一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操作规范、适应证及适用于我国超声心功能各种指标的正常值,十分迫切。临床实践证明,体位的变换会影响超声心动图的检测指数。本文就心脏超声检查中变换体位的应用及影响予以综述。

  • 标签: 变换体位 心脏超声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换体位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抽取病人,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灌肠后嘱患者左侧卧位卧床休息,一组灌肠结束后注意改变体位,依次为左、右侧卧位和胸膝位,以增加药液覆盖面,每日1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大便次数、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灌肠后患者体位的改变,使药液充分渗透入肠壁,明显提高灌肠效果,对疾病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缓解病人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变换体位 灌肠 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方法将80例以咳嗽为主诉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红外止咳贴,观察治疗前后咳嗽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外止咳贴外敷治疗小儿咳嗽,有促进肺部啰音消失的作用,疗效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红外止咳贴 小儿 咳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温针灸结合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受温针灸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80例(80膝)的临床资料,利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器扫描患膝治疗前、后膝关节前侧温度,统计学对比治疗前、后膝关节温度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随访1-12个月,平均2.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本组患者患膝前侧温度升高[(29.08±1.01)℃,(31.28±0.99)℃],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治疗前64.32±6.09改善到治疗后的87.43±5.21。(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临床疗效显著,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应用具有客观、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点。

  • 标签: 慢性膝关节滑膜炎 温针灸 红外线热成像仪
  • 简介:摘要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在育龄妇女中,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患者常有接触性阴道出血、白带增多且有腥臭味、不规则阴道流血、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坠胀感等症状,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育、生活和心理健康。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是诱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殖健康教育的普及,该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红外线目前是治疗宫颈糜烂的一种常用方法之一1。我院采用红外线联合中药治疗宫颈糜烂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 标签: 宫颈糜烂 中药红外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