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依据JJG536-1998《旋光仪及旋光糖量计检定规程》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表示》,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旋光仪的检定方法,通过对影响旋光度误差主要分量重复测量分量,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仪器的分辨力引起误差分量,旋光仪零点,数字温度计分量分析计算,评定了自动旋光仪误差的不确定度。

  • 标签: 自动旋光仪 检定 示值误差 数学模型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神经病学临床教课困难较大,只有精心准备,灵活、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和高尚的医德。

  • 标签: 神经病学 教学
  • 简介:摘要检验结果出现危急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因此若危急出现,就必须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否则将会出现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对危急的项目及报告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检验结果 危急值 管理流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危急定义,报告流程,项目设置,临床事例分析,体现危急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一些认识,希望危急报告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实,提高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对危急报告制度的认识。不断改进和坚持危急报告,使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 标签: 危急值 流程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高医用耗材是医疗耗材的特殊种类,不管是在医院管理,还是在科室管理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高医用耗材大部分直接进入人体,且价格比较昂贵,因此,高医用耗材的管理一直是医院、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 标签: 高值医用耗材 医用耗材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假性危急产生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的住院患者血常规检测标本中选取1320例进行危急的临床检验研究,对血小板的真假危急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在1320例血常规检测标本中,共检出血小板危急62例,其中有真实危急16例,比例为25.8%,假性危急46例,比例为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检验假性危急的产生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我们采用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假性危急值 临床检验 产生因素
  • 简介:摘要正常血压高是从正常血压到高血压的过渡阶段。正常血压高人群最终发展成为高血压及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的比例较正常血压人群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内外从西医角度对其研究正不断深入,而中医方面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文对近五年来国内对正常血压高关于中医辨证分型、干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正常血压高值 中医认识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干预治疗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急血标本的护理质控的方法以及质控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所有患者展开调查,分析危急血标本的采集以及送检过程中发生血标本的溶血、血标本的稀释、抗凝血凝固、标本成分的变化、在患者进食后进行采集血液等问题,找出原因,并对这两个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质控,比较护理质控前后危急血标本的错误率。结果在进行护理质控前,危急血标本送检1864例,其中错误的有24例,错误率为1.2%,护理质控后,危急血标本送检2130例,其中错误的有6例,错误率为0.2%,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急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过程进行质控,可以降低危急血标本的错误率,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 标签: 危急值 血标本 护理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学领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高新技术的治疗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医疗器械的安全和管理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手术室高耗材作为医疗耗材中的特殊种类,大多直接的进入人体,其安全性显的至关重要,而且价格昂贵。那么高耗材的管理更应得到高度的重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不断的提高和完善高耗材的管理方式是我们的必行之路。

  • 标签: 手术室 高值耗材 科学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CO中毒患者血清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中毒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按照0-12.5μg/l,12.5ug/l-25.0ug/l,>25.0ug/l将病人分为NSE正常组和NSE轻度升高组及NSE重度升高组。观察各组急性内脏器官受损的情况及迟发性脑病情况。结果NSE正常组、NSE轻度升高组和NSE重度升高组的急性内脏器官受损发生率分别为11.11%、32.0%、62.86%,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0%、16.0%、40.0%。结论急性CO中毒患者6h内的NSE可预测中毒程度的急性内脏器官受损的情况及迟发性脑病情况。

  • 标签: 急性CO中毒 NSE 中毒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更加科学的危急项目和危急界限。方法分析统计各危急项目发生率、构成比及各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对临床医师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危急发生率在前5位的依次是K+、PLT、GLU、WBC、CREA;危急的分布情况与基层医院就治疾病谱相一致,并且危急在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的百分率也与本院目前发展状态相合;通过对危急临床评估,在执行过程中讨论修改了部分危急项目,删除了CO2-CP作为危急项目,同时对WBC等部分危急项目的界限进行了修改。结论应密切联系临床,对危急项目及其界限进行调查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危急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危急报告制度,提高危急报告效率,可以减少错误发生,做到持续改进。

  • 标签: 危急值 发生率 评估 分析
  • 简介:摘要危急的概念危急被称为“panicvalue”,当这种实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此时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 标签: 危急值 临床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针对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医学影像学的教学特点,从学生的实用性教育及素质教育处罚,把尊重教育应渗透于教过程中。本文主要谈如何在临床医学专业影像学教教学中实施尊重教育。

  • 标签: 尊重教育 临床医学 医学影像学示教
  • 简介:摘要采用非测量性观察,发现该标本左右两手手掌和手背的肌腱都发生了异常。右前臂后群肌无指伸肌,亦未发现该处被破坏之痕迹;左右两臂前臂前群肌指浅屈肌的肌束往下只移行为三条肌腱,分别进入第2-4指的屈肌腱鞘,没有进入第5指的屈肌腱鞘的肌腱,亦未发现该处被破坏之痕迹。观察结果分析为先天性指伸肌伴指浅屈肌腱缺如。

  • 标签: 示指伸肌 指浅屈肌腱 先天性缺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危急患者中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检验其血清电解质水平,并且建立起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对其临床应用效果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危急患者中,有5例患者死亡,患者死亡率为10%,女性死亡患者有2例,男性死亡患者有3例;60岁以上死亡患者有3例,50岁~60岁死亡患者有1例,50岁以下死亡患者有1例。结论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为了将患者的具体病情更好的反映出来,对患者血清电解质危急前、中、后加强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证。

  • 标签: 血清电解质 检验危急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急诊科“危急”报告制度的实施体会,观察实施效果。方法分别于检验科、放射科、心电科以及超声科四大科室,实施“危急”报告制度,确定各科室的“危急”指标,评估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将“危急”报告制度应用到了急诊科中。制度实施期间,通过对患者“危急”报告情况的观察发现,2018年第一季度,急诊科“危急”报告数量为434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无患者投诉,且未发生医疗纠纷。结论将“危急”报告制度应用到急诊科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明确患者的病情,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方案予以干预,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与抢救,对医疗纠纷的减少,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危急值报告 护士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对肝硬度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隔1-33周分别检测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FS)肝硬度,及血清ALT、AST、GGT、ALB、GLO和TBIL等。分析患者肝硬度变化与年龄、肝功能变化幅度间的相关性,以及年龄、初始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变化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T、GGT、GLO、TBIL、DBIL的变化幅度,以及年龄均与肝硬度变化幅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初始ALB、TBIL和DBIL水平,与肝硬度变化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661,0.5225,0.5746;P<0.05)。结论炎症程度对肝脏硬度的检测有明显的影响;初始ALB越低,TBIL和DBIL水平越高,肝硬度变化越快。

  • 标签: 瞬时弹性探测仪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